从要素角度谈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对策

2016-01-05 18:34李永亮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组训军事训练训练方法

李永亮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司训勤务系,安徽 蚌埠 233011)



● 教育训练Education & Training

从要素角度谈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对策

李永亮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司训勤务系,安徽 蚌埠 233011)

为深化我军实战化训练理论研究,推进实战化训练工作的开展,研究了军事训练中的组训者、训练对象、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资源和训练管理6个方面的要素,及其这些要素在实战化训练中的主导作用、主体作用、核心作用、桥梁作用、保障作用和规范作用,对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军事训练;实战化训练;训练要素

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1]。军事训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组训者、训练对象、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资源和训练管理6个方面。从要素角度研究和探讨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的对策,对于深化我军实战化训练理论研究,扎实开展实战化训练工作,全面提高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充分发挥组训者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根本

组训者的能力素质对于军事训练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必须充分发挥组训者在军事训练中的理论指导、训练主导和服务保障作用。

(1)充分发挥组训者的理论指导作用。军事训练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组训者的能力素质和认识水平。实战化训练是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进行的训练,其根本目的是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核心要求是缩小训战差距,本质特征是训战一致,表现形态是对未来战争的实践预演,最高境界是像打仗一样训练[2]。要正确开展实战化训练,组训者必须搞清楚实战化训练的目的、要求、本质和表现形态等基本理论问题,始终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指导方针,发挥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作用,用科学正确的训练理念指导实战化训练的正常开展。

(2)充分发挥组训者的训练主导作用。组训者在实战化训练的实施过程中,把握训练方向、明确训练目标、选择训练内容、编写训练教材、组织训练活动、考评训练质量、总结训练经验、实施训练奖惩,以及不断创新训练内容和方法[1],都是组训者在实战化训练中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可以这样说,组训者是实战化训练的设计者、组织者、评价者和控制者,要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必须充分发挥组训者的训练主导作用。

(3)充分发挥组训者的服务保障作用。决策筹划、组织实施、管理保障、指导监察、考评验收等职能的有效发挥都是组训者在实战化训练中服务保障作用的具体体现[1]。服务保障不足或者不到位,不仅影响着实战化训练的正常开展,而且制约着实战化训练任务的完成和训练质量的提高。要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必须充分发挥组训者的服务保障作用。

2 充分利用训练对象的特点开展训练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基础

训练对象是达成训练目的、落实训练质量的主体要素。虽然训练对象相对于组训者是被动的,但其在军事训练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军事训练的质量。因此,充分利用训练对象的主体性、可塑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展训练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基础。

(1)充分弘扬训练对象的主体性。训练对象是军事训练的主体,是军事训练中知识和技能的重新构建者,其自身训练活动的主动内化是达成训练目的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就必须充分弘扬训练对象的主体作用,尊重训练对象的首创精神和自主训练能力,把训练对象的自主性训练、研究性训练和创新性训练融入到实战化训练的每个环节之中。

(2)充分利用训练对象的可塑性。可塑性是指训练对象能够接受新知识和能够培养新技能的能力。利用训练对象的可塑性不仅能有效提高训练对象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全面培育训练对象的战斗精神和优良作风。要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红色基因和娴熟的作战技能融入到官兵的血脉之中,就必须充分利用训练对象的可塑性。

(3)充分发挥训练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战化训练过程中,训练对象可能会碰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等、靠、要”是消极的,充分发挥训练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才是积极的。立足现有条件,依靠训练对象自觉主动地克服训练难题是发挥训练对象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训练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自觉参与军事训练、自觉内化训练内容、主动克服训练难题3个方面。要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训练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3 解决训练内容怎么改的问题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核心

训练内容是训练对象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要使训练内容适应实战化训练需要,就必须紧紧围绕“训练内容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按照“战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就设置什么样的内容,战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设置什么样的课目,战场有什么样的要求就设置什么样的标准”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系列化的训练内容改革,构建“体现时代特征、适应战争发展、满足岗位要求、具有自身特色”的训练内容体系。

(1)把实战管用的内容突出来,增强训练内容的先进性。训练内容是实战化训练的核心要素,也是实战化训练的变革重点。要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必须紧密围绕“战场用得上、实战能打赢”的关键课目,根据训战一致的原则,适时调整、规范和创新发展训练内容,把实战管用的训练内容突显出来,确保训练内容的先进性。

(2)把实战急用的内容补进来,增强训练内容的科学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实战化训练必须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贴部队的任务要求,广泛吸收借鉴训练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拓展基于实战需要的基础训练内容,细化基于信息系统的集成训练内容,把实战急需而现行大纲又没有的内容补充到实战化训练的内容体系之中,增强训练内容的科学性。

(3)把实战必用的内容专起来,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3]。实战化训练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训练与作战的差距,提高部队遂行未来作战任务的实战能力为根本目的的军事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训战一致的训练原则,必须严格制订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标准,把实战必用的内容设为专题课目进行训练,使训练内容与训练对象的基础素质相适应、与训练对象的体制编制相适应、与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

4 解决训练方法怎么变的问题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关键

训练方法是军事训练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和手段运用的统称。它连接着训练主体和客体,决定着训练效果,影响着训练资源的利用,对提高训练效益、保证训练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训练方法是实现训练目标的桥梁和纽带。要搞好实战化训练,就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训练手段落后的问题,切实解决训练方法怎么变的问题。

(1)着眼训练方法的对应性特征,恰当选用组训形式。方法决定效果。组训方法手段越灵活,越能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军事训练有基地训练、网络训练、模拟训练、官兵分训、基础合训、专业分训、单位合练、野战演练等多种组训形式。每种组训形式都有其优长和缺点,都对应着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在实战化训练开展的过程中,必须着眼于提高训练的效率、效益和效果,选用恰当的组训形式。

(2)着眼训练方法的多样性特征,灵活运用训练方法。实战化训练的教练方法有讲授法、观摩法、演示法、练习法、学习法、作业法、操练法和演练法多种,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需要不同的的教学教练方法。在开展实战化训练的过程中,组训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切实提高实战化训练的训练效率和训练效益。

(3)着眼训练方法的适用性特征,科学选用训练手段。训练手段是对器材、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选择和运用。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益,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地化训练的“孵化器”作用、模拟化训练的“助推器”作用和网络化训练的“倍增器”作用[4]。要着眼训练方法的适用性特征,根据实战化训练的需要和效率效益的提高,科学选用具体的训练手段。

5 解决训练条件怎么建的问题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保证

训练资源是军事训练活动的载体和依托,是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训练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战化训练的必备条件。要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必须充分整合、优化和扩充训练资源,建立集约配套的训练保障体系,切实解决训练条件怎么建的问题。

(1)以资源共享为途径,整合训练资源。实战化训练可以单独创造训练条件、营造训练环境进行,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以资源共享为途径、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实战化训练不仅能够节约训练成本、提高训练效益,而且能够缩短训练准备时间、提高训练效率。因此,实战化训练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现有训练资源进行盘活重组,做到能够共用的不单建、能够整合的不另建、能够利用的不改建,切实实现人才、信息和设施等资源的开放共享[5]。

(2)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优化训练资源。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训练质量,是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普遍做法。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可以通过构建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通过嵌入、附加、整合等技术手段,在充分考虑效费比的前提下,对现有的训练保障设施和器材进行信息化加装改造,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效益的重要举措。

(3)以技术开放为原则,扩充训练资源。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战化训练也必须适应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化建设成果,走开军队自我保障和社会化保障并举的路子[4]。要加强与装备生产厂家、装备科研院所和地方维修机构的联系,依托地方雄厚的技术资源,采取短期培训、驻厂见学、专家指导、技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和培训部队技术骨干,拓宽军地联训的路子,为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6 解决训练管理怎么办的问题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重点

训练管理是确保实战化训练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推动实战化训练落实的有力杠杆。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管理不仅是实战化训练的外在保障,更已内化为实战化训练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推进实战化训练的深入开展,必须准确把握实战化训练内容多样、对象多元、分工细化的特点,建立健全训练管理的各项机制,把训练管理作为一项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来抓。

(1)建立健全过程控制的训练检查机制。当前,训风、演风、考风不实是影响和制约部队实战化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切实纠正练为考、练为看、练为演等错误思想,必须坚持正确的训练导向,不让形式主义和虚假作风在训练领域滋生蔓延。要充分利用部队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强训练监控系统建设,将训练过程以信息存储的形式保留下来,为以后了解训练质量、开展信息化训练提供资料和素材;同时,要建立健全过程控制的训练检查机制,把查找问题贯穿于实战化训练的全过程,建立训练讲评制度,及时向受训者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并督导检查相关落实情况。

(2)建立健全训考分离的训练考评机制。考核评估是实战化训练的指挥棒,是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前,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由于受相关因素的制约,考核评估大多数是笼统的总结报告,缺乏精准精细的考评办法,甚至还存在训而不考、考而不严、严而不实等一系列问题。这种考评机制起不到应有的考评效果,也降低了训练的效益。针对上述问题,部队实战化训练应加大研究力度,逐步建立一套训考分离的训练考评机制,区分层次逐级考、人机结合量化考、细化指标精细考,切实解决“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3)建立健全责权对等的训练问责机制。实战化训练应以是否符合实战要求为准绳,以《军事训练职责规定》为依据,对军事训练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训练职责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使训练标准更加具体,训练职责更加明晰。应本着责权对等的原则,建立标准问责、突出绩效问责,严厉打击违规套取训练经费等不法行为。要把问责机构与现行领导体制有效融合[5],把问责结果作为选拔、配备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奖惩结合,切实调动官兵的训练积极性。

7 结 语

实战化训练是组训者为使军事训练活动贴近实战、类似实战、模拟实战、符合实战而组织受训者学习军事知识、演练军事技能的活动,是针对部队缺少实战经验的实际,为适应战争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训练工作的统称。其构成要素涉及实战化训练的组训者、受训者、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资源、训练管理诸多方面。要不断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组训者作用,着眼受训者特点,在创新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改善训练条件、深化训练管理上下功夫。

[1]吴铨叙.军事训练学[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91-211.

[2]薛爱国.对加强实战化训练的认识与思考[J].军事学术,2013(8):31-33.

[3]马麟丽,苟松涛,张怀军.准确把握新大纲 推进装备保障训练创新发展[J].汽车运用,2010(2):8.

[4]徐起零.论现代战争背景下的实战化训练[J].国防大学学报,2014(5):26-28.

[5]刘明榜,高泽平.贯彻落实新大纲应注重创新军事训练管理机制[J].武警学术,2011(9):42.

(编辑:凌春霞)

Improving Combat Training Level by Exploiting Key Training Elements

LI Yongliang

(Driver Training Service Department, Bengbu Automobile NCO Academy, Bengbu 233011, China)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omotion of the combat training of our army requir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key elements of military training: trainer, trainee, content, method, resource and management with trainer as the leading element, trainee as the responding element, content as the core element, method as the bridging element, resource as the supporting element and management as the formalizing element.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mbat training level of our army.

military training; combat training; key training element

2015- 10- 25;

2016- 01- 06.

李永亮(1975—),男,讲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06.016

E251

A

1674-2192(2016)06- 0070- 04

猜你喜欢
组训军事训练训练方法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基于实战化的士官九度培训模型构建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