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2016-01-05 18:34陈祥斌张邵东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军队院校部队

史 芸,陈祥斌,张 亮,张邵东

(1.军事交通学院 汽车指挥系,天津 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装备保障系,天津 300161;3.92258部队,山东 青岛 266109)



● 教育训练Education & Training

关于推进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史芸1,陈祥斌2,张亮1,张邵东3

(1.军事交通学院 汽车指挥系,天津 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装备保障系,天津 300161;3.92258部队,山东 青岛 266109)

为促进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阐述实战化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战化教学的实现路径,通过突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科学构建实战化教学的内容体系,最后提出了实战化教学应加强教学资源、教员队伍、法规制度3个方面的条件建设。

实战化教学;人才培养;军队院校

实战化教学,是指以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问题需要为背景,以部队正在进行的训练内容为课题,以作战训练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重点,建立紧贴实战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等,以提高学员研究解决问题、指挥作战训练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1]。军队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是贯彻习主席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推进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的深入发展,对于贯彻军委总部的指示精神、促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实战化教学的时代要求

1.1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习主席关于“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思想,明确了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核心,揭示了军队的根本职能,为军队的全面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着眼贯彻落实习主席的重要思想,军委作出“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的重要指示。这一指示,抓住了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提高院校育人质量指明了方向,为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途径。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就是要紧跟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形势,把握部队教育训练的新动向,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以更前沿的视野推进院校教育的实战化转型,为部队输送更多符合实战化训练要求的优秀人才。

1.2积极适应岗位任职需要

军校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军事职业教育,基本指向是部队岗位需求,基本要求是岗位合格。只有每名毕业学员都达到岗位合格的标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建设才有保证。当前,对于军校的毕业学员,部队总体上是满意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到部队后不能直接上岗,部队一般采取由教导队集中培训、下连队当兵锻炼等方式进行“回炉”训练,究其原因既有政策配套的问题,更有教育理念、培养思路、教学内容脱离部队实际等问题。因此,必须站在有利于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层面,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的办学理念,坚持以部队的现实需求组织筹划院校的实战化教学训练,以适应学员岗位任职的需要。

1.3积极适应军队院校自身发展需要

院校教育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打仗型指挥人才的摇篮,也是全军的信息化人才库、知识库和智囊库,在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在部队结合自身使命任务、大抓实战化训练的背景下,院校也应遵循以部队需求牵引院校教育改革、以院校改革发展推动部队训练创新的基本规律,按照教学内容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教学训练方法与受训对象特点相结合、教学训练资源与部队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路子,大力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从教学培训源头上确立自身发展建设的目标体系。

2 实战化教学的实现路径

2.1剑指实战的育人方式

实战化教学,是以战争规律为遵循,对院校教学向实战靠拢程度的一种定性描述。实战化教学体现着依存战争的育人特色,它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方式,有着显著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对位性、设计性和实用性3个方面。对位性,是指实战化教学始终遵循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设计性,是指实战化教学没有一个完全遵照的标准,院校通过对战争形态的分析研判,构设的一种近似实战的“预实践”平台;实用性,是指实战化教学紧紧围绕战斗力生成标准优选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有机衔接。

2.2能打胜仗的育人标准

院校教学标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实战化教学的育人标准就是要按照高于实战、严于实战的标准优化内容、组织教学、管理学员,积极营造真正钻研教学、精于教学的良好风气,克服演练像演戏、内容讲程序、考核走形式、教育图声势等与实战要求不相吻合的现象,狠抓教学训练的不实之风,切实增强教学训练的强度、难度、实度和真度,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应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提供有效保证,真正实现“教为战”的目的。

2.3崇军尚武的育人文化

军校特色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对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军队院校文化教育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学员的危机忧患意识,教育引导学员筑牢精神支柱,培育永当先锋的勇气,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念,培养学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塑造崇军尚武的军校文化,积极营造尚武环境,防止军校地方化、营区社会化、学员宿舍家庭化,使军队院校体现“姓军为战”的本质要求[3]。

3 实战化教学的内容体系

3.1瞄准实战转型,突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仗,是实战化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要结合作战条令、训练大纲和教材编修,进一步深化作战问题研究。从新型作战样式、新型作战力量和新装备运用入手,研究战争基本形态、主导因素、制胜关键、必备能力,深化规律性认识。超前分析未来信息化、一体化、精确打击、联合作战等作战样式需求,明确有关标准原则,紧密结合典型和特殊作战任务,设计具体作战力量、作战空间、作战形式、作战进程等。针对不同作战对手、作战环境、作战样式,运用敌我对比、数据分析、作战实验等方法,持续开展战法攻关论证,推出系列成果,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使院校成为战法设计与实验的践行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部队训练工作的基本模式和特点,围绕部队的使命任务和作战环境,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课题的教学和研究[4]。

3.2紧贴部队需求,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紧贴部队作战任务、紧贴部队实际是开展实战化教学的本质要求。组织开展实战化教学,应及时了解、掌握部队训练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优化各类课程教学体系,及时更新相关的教学内容,将部队应用比较普遍、实践应用效果较好的内容直接吸收引进,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对于部队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但与部队又紧密相关的内容,可通过案例研讨等开放式教学形式进入课堂,引导学员对部队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积极构建院校与部队双向沟通和反馈机制,了解毕业学员在部队工作的相关情况,对部队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应认真听取部队的意见和建议,研讨相关的解决方案,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以增强院校实战化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3围绕能力生成,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不断加大部队新型装备配发院校的力度,大力倡导“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想定作业+综合演练”的教学模式框架,将战场适应性训练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按照“提高学员实际能力,突出教学实践环节”的总体要求,加强对整体教学过程的调控,增大实装教学和综合演练教学比重,以学员实际岗位为着眼点,加大对其模拟任职培训力度,从而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在实践教学阶段,注重教学训练环境的设置,模拟实战化教学训练环境,提高学员对战场的感知和适应能力。装备操作教学阶段,应按照初步操作使用、熟练开设运用、实战条件下的综合运用3个阶段,对教学训练的整体过程进行统筹划分,训练考核标准和训练阶段的各个内容应相匹配。通过采取集中讲解、示范观摩、分段轮训、逐级考核等方式,切实提高学员实装的操作水平和运用能力。

4 实战化教学的方法途径

4.1以联教联训为基础,促进培养形式的转变

联教联训是指院校与院校、院校与部队(训练机构),充分利用院校师资和教学科研优势、部队训练和武器装备优势、训练机构场地和训练条件优势,共同开展的一种联合教育训练形式[5]。院校与部队开展联教联训活动,有助于军事人才培养与部队实际相结合,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深化改革,促进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6]。因此,应根据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列装的装备类型、训练的方式方法、后装保障的基本模式,选择符合受训学员专业特点的主题方向,增进部队与院校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在和平建设时期,军队院校如何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是我军院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长期性的重大课题。军队院校应打破传统自成体系的教学培养模式,以当前我军大力开展的部队与院校“联教联训”活动为契机,把课堂延伸至部队,发挥部队和院校的自身优势,将教学理论与部队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军事人才。

4.2以教学改革为契机,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当前,为深入贯彻军委关于“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的指示要求,全军院校正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军队院校要以此次教学改革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和思路,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切实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是以问题导向为牵引。在实施专题、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应将当前部队训练的前沿问题、部队建设重难点问题、岗位任职的现实问题融入教学背景中,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二是突出实战化训练方法创新。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军兵种、担负不同任务的部队,结合具体作战对手和任务,综合运用战例、案例、想定、实装操练、综合演习等不同的训练方法,完成不同内容的实战化训练。三是用训练创新指导教学组织。创新训法,全程优化教学组织,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牵引和指导。因此,要紧跟训法创新的步伐,从学员选拔、培训、考核等教学组织的全过程进行调整优化,为实战化教学提供必要的平台和支撑。

4.3以实战背景为依托,促进教学环境的转变

当前,部队结合自身的使命任务,严抓实战化训练。军队院校教育必须紧跟全军军事训练的新形势,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着力构建以实战为背景的教学环境。依托训练基地开展毕业综合演练,采取实兵实装实爆实打、昼夜连续实施的方式,强化岗前淬火锻造,综合检验全期培训效果,全面提升学员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能力素质;依托课程教学开展野外驻训,按照作战流程开展课堂教学,按照战场要素管理部队,让学员在完成学习训练任务的同时,参与吃、住、行、管、保等日常工作,全面提升学员野外遂行任务的能力;开展情境式模拟岗位平时工作演练,将学员依据岗位培养目标,纳入岗位职务角色,结合年度工作流程,实施岗位与实践锻炼,强化岗位认知,熟悉岗位职责,缩短适应任职岗位周期;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网上教学、网上演练和模拟仿真训练,着力构建近似实战的“仿真战场”,提高学员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教学训练水平;着眼从严训练创设教学环境,创设高度接近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训练环境,为教学搭建逼真的战争“舞台”。

5 实战化教学的条件建设

5.1围绕实战化教学开展,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近年来,我军院校虽然不断加大教育训练基础条件的信息化建设,在仿真训练设施、模拟训练方式和网络训练平台等方面不断加以提高和完善,但总体上层次不够高,训练手段简单、方法较单一、训练环境较孤立。因此,推进实战化教学,必须进一步加大建设投入,优化实战化教学条件,在现有教学资源环境基础上,突出搞好实战化教学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加大信息化网络手段的运用,加强各类仿真实验室、网上演练系统、数字化服务保障系统建设,逐步建成集作战实验、后装指挥、模拟训练、教学管理、服务保障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化网络环境;构建集战例查询、战例作业、战例剖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战例研究综合支持环境,通过战场态势复现、作战过程推演、作战细节研究、推演结果评估等,锻炼学员的谋略思维,提高其指挥水平。

5.2着眼实战化教学标准,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拥有能开展实战化教学的高素质教员队伍,是军队院校组织实施实战化教学的基础。目前,我军院校部分教员的成长轨迹是从学员到教员、从院校到院校、从书本到讲台,存在对部队了解浅、对训练参与少、实践经验欠缺等不足。因此,应不断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教员选调要严把部队任职经历关,优先选拔在部队任职时间较长,对部队情况、作战训练、装备运用、勤务保障比较熟悉,有一定组训基础和经验的优秀人才,将其充实到教员队伍中。同时,积极鼓励并引导教员增强实战化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员到部队代职、任职或参与重大军事演习等活动,院校要在时间、精力、物质上给予充分支持,鼓励他们真正融入部队,学习、体验到部队的真实状况,引导教员主动研战、学战,拓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把部队作战训练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纳入科研课题,逐步提高实战化教学水平。

5.3坚持实战化教学导向,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军队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应树立积极正确的导向,科学改进优秀教员评选奖励办法,以学员实战能力培养成效为核心评价教员授课质量,把教学能力作为教员评优的核心指标,引导教员弘扬严谨敬业、尚教奉献的良好教风。因此,应建立严格的实战化考核评估制度,不断完善考评制度,以量化分析结果为依据,让考核成绩更加客观真实,以此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同时,以部队实际需求为基础,院校、部队共同制订培训的内容和评估标准,坚持随课考评、阶段考评、课终考评相结合,加大专题研讨、研究报告、综合作业和组织指挥考核比重,探索院校与部队联合考核、同类院校交互考核的协作机制。

6 结 语

军委《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院校中长期改革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军队院校建设发展的科学指南和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纲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确立岗位合格的质量观,紧贴部队实际开展教学,增强任职教育的针对性。”因此,军队院校要在未来求生存、谋发展、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就必须瞄准未来、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紧密贴近部队实际,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深入发展。

[1]姜辉.加强兵种院校实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海军航空兵学院学报,2014,94(1):32-33.

[2]马健.深入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J].军事,2014(8):9-10.

[3] 洪苏博.对打造军校特色文化的几点思考[J].陆军军官学院学报,2013(3):120-121.

[4]李安.对推进实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后勤学院学报,2014,132(1):53-55.

[5]张丙辰,唐继承,常征.联教联训:共育新型作战力量指挥人才[J].中国军事教育,2013,25(3):1-3.

[6]史芸,陈祥斌,张亮.推进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深入发展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5,17(5):75-78.

(编辑:凌春霞)

Reflections on Promoting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in Military Academies

SHI Yun1,CHEN Xiangbin2,ZHANG Liang1,ZHANG Shaodong3

1.Automobile Command Department,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2.Equipment Support Department,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3.Unit 92258, Qingdao, 266109, China)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f military academies, this paper firs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and then analyzes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realizing this teaching method.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addition to predictive and targeted teaching content, importance should also be attach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staff and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talent cultivation; military academy

2015-09-23;

2015-10-29.

史芸(1983—),女,硕士,助教.

10.16807/j.cnki.12-1372/e.2016.06.014

E251.3

A

1674-2192(2016)06- 0061- 05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军队院校部队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俄部队军演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