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对比

2016-01-10 11:47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5期
关键词:胫骨经皮钢板

邓 伟

(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500)

胫骨骨折在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中胫骨下段局部覆盖的软组织少,当发生骨折时容易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因此预后恢复较慢,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很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及关节不稳定等疾病[1]。目前,临床上对于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且各有利弊。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对比分析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96例,女性患者有54例,他们的年龄为38~65岁,平均年龄为(52.5±5)岁,其中致伤原因及类型为交通事故伤的患者有62例,为滑倒伤及摔伤的患者有45例,为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有33例,因其他原因致伤的患者有10例,其中发生左侧胫骨骨折的患者有72例,发生右侧胫骨骨折的患者有68例,发生双侧胫骨骨折的患者有10例。我们将其随机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伤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提供硬膜外麻醉、腰麻、局部与辅助麻醉,患者行仰卧位躺于可透射线的手术床上。为A组患者提供传统解剖钢板进行固定治疗。为B组患者提供经皮锁定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具体方法为:在C型臂X射线机的观测下,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主刀操作,以点状复位钳进行间接地骨折复位,并依据所植钢板的实际长度分别在骨折处近端和远端前部内侧留切口,长度约为3.0-5.0cm,切口深度至骨膜外,将皮下隧道分离(介于骨膜和皮下筋膜之间);若患者胫骨下段骨折部位存在碎骨片等情况,致使复位困难,可以于切口处多加1.5cm的切口,在借助于骨膜剥离子、拉出其中的软组织;若碎骨较大,则根据实际情况以螺钉进行固定,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复位。然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长度适合的钢板(8-13孔为常用)经皮下隧道置于骨折前内侧,并在皮外以同样钢板准确定位螺钉位置,方可作切口,固定螺钉。最后,通过C型臂X射线机观测是否良好实现了骨折对位和对线,若确定完成较好,则进行伤口冲洗并将其逐层缝合[2]。在术后,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消毒抗菌处理,采用相同抗生素(青霉素、头孢他啶)对切口感染进行预防,同时根据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在术后2天,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展开简单的功能锻炼,2-4周后扶拐下地活动、锻炼,6-8周进行复查(主要对骨痂形成情况等)。

1.3 评价标准

对A组、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周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相关数据展开收集、对比与分析。另外,按照Johner-Wruhs方法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展开评价:若患者胫骨下段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预后无疼痛等其他并发症出现,则恢复质量为优;若患者胫骨下段骨折愈合,但关节功能为正常的75%,偶尔伴随轻微疼痛并出现少量并发症,则恢复质量为良;若患者胫骨下段骨折愈合,但关节功能为正常的50%,疼痛度达中等,且伴随重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则恢复质量为中;若患者愈合质量较差,关节功能不足正常的50%,且有明显疼痛,感染及并发症都较为严重,则恢复质量为差[3]。

1.4 统计学分析

以Excel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以Spass12.0统计学软件展开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周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均显著降低,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更好,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在临床上,胫骨骨折多是由直接或间接高能量撞击而造成的骨折及附近软组织等损伤,且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生几率较高。鉴于胫骨骨折附近,尤其是下段部位软组织多靠近皮下,血液供应较少,患者术后关节粘连、切口感染、骨折愈合不良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4]。传统治疗中,将解剖钢板置入患者骨折部位,一方面会造成伤处血液循环受阻,另一方面也会对患者术后愈合造成影响。在最近几年,伴随临床骨科模式的更新和转变,及对于血液支持、生理固定的重视,医生及研究者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对于胫骨下段骨折的固定、治疗上。经皮锁定钢板置于患者骨折处,不仅能够保证骨折处及周围良好的血运及营养供应,而且创口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患者承受的痛苦。这种固定治疗方式,能够极大降低剥离软组织面积,减少钢板与骨之间的摩擦,从而保护骨质,因此治疗价值更高[5]。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软组织的状态对手术成功率影响较大,因此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另外,要注意术前摄片比例及复位操作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更符合人体生物学和力学的原则,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系数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许俊胜,吕建军,江淮,邵松,程文丹;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李国胜,胡永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32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年13期

[3]刘世珑,刘鹏,李瓦里,孙波,张殿乙,张晓青,杜学忠;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年07期

[4]吴小丰;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年13期

[5]方飞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13期

猜你喜欢
胫骨经皮钢板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