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效果探析

2016-01-10 11:47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5期
关键词:椎弓成形术经皮

焦 阳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500)

椎体良、恶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椎体转移性肿瘤和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此类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腰背部疼痛,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为了探讨用PVP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椎体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椎体良、恶性病变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椎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其年龄为40~94岁,平均年龄为(68.6±12.1)岁。其中,患有椎体血管瘤的患者有18例,患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有50例,患有疼痛性血管瘤的患者有12例。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PKP组和PVP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我院对PKP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局部麻醉。在患者颈内动静脉与椎动脉之间的位置进行穿刺,然后帮助其取俯卧位,下胸椎和腰椎经椎弓根入路,上胸椎椎弓根较小者经椎弓根外缘和肋骨头之间入路穿刺。在CT透视下穿刺至椎体病灶内。先用球囊撑开骨折椎体并在椎体内造成空腔;在透视检测下缓慢注射灌注剂,直至感到阻力增大或达到椎体边缘,椎体后壁不完整者灌注剂接近椎体后壁时停止注射,一旦发现灌注剂向椎管内或椎间孔内渗透应马上停止。在病变较重的一侧进行操作,如果灌注剂到达中线或对侧,单侧注射便可,充填不满意者需双侧注射

1.2.2 我院对PVP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其中腰椎穿刺与胸椎穿刺采用经椎弓根进针法。患者术中取俯卧位,行前后透视,并调整C形臂的X线与增强器的角度,使两侧椎弓根对称。体表定位脊突,透视下以金属棒于需治疗病变椎体的椎弓根外侧中点略偏足侧并向外侧旁作1.5~2.0cm的体表投影点,并以记号笔进行标记,后期作为穿刺点。通过全层浸润局麻,于穿刺点以15°~20°进针。至椎弓根内侧皮质后,调整C形臂侧位透视则显示穿刺针尖越过椎弓根至椎体的后缘。以骨锤对穿刺针尾端进行敲打,术中双向透视证实穿刺针到达靶目标后退出针芯作椎体造影,则可调配骨水泥。并在牙膏期内以加压注射器于3min内将骨水泥注射完,透视观察骨水泥外溢情况,无异常后可拔针,并对穿刺点加压包扎,观察10~20min确定无异常,完成手术治疗。患者转移至病房后24h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24h可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我院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腰背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腰背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其腰背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在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的比较

PVP组患者手术的平均用时为(41.25±3.51)min,PKP组患者手术的平均用时为(56.52±5.36)min,PVP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明显少于PKP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PVP组中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5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3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PKP组中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7例,为无效的患者有9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PVP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KP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椎体良、恶性病变可引发腰背部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此类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经皮椎体成形术主要适用范围包括骨质疏松所引起的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瘤、椎体血管瘤等所引起的疼痛,虽目前临床上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镇痛机制尚不明确,但大部分理论支持骨水泥具有固定、热力作用,可减轻神经毒性,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3]。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对比PVP与PKP在椎体良、恶性病变中的治疗效果。且该项术式具有微创性、安全性、止痛效果好等临床特征。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PVP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PKP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能缩短其手术的用时。

[1]张泽宇,方楚权,谢世隆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2016-2016.

[2]董有海,何益群,陈绪君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7):1357-1359.

[3]彭自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经验及教训[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72-73,74.

猜你喜欢
椎弓成形术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