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血清T3、T4检测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和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研究

2016-01-10 11:47廖永日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5期
关键词:亚急性弥漫性甲状腺炎

廖永日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 罗城 546499)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和亚急性甲状腺炎均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这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心悸、头晕、食欲异常、易疲劳以及体重减轻等。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上通常不需要对该病患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1]。但若将此病误诊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而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对症治疗,则会使其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临床上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甲状腺摄碘率检查法对两种甲状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但此检查方法在许多基层医院中尚未普及[2]。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进行血清T3、T4检测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探讨进行血清T3、T4检测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和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8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和4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和4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相关的检查得到确诊,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头晕、食欲异常、易疲劳、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我院将48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设为Graves组,将4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设为亚甲炎组。在Graves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31例,其年龄为13~76岁,平均年龄为(45.3±13.2)岁,其病程为2~24个月,平均病程为(11.3±3.1)个月。在亚甲炎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3例,其年龄为15~74岁,平均年龄为(43.7±14.8)岁,其病程为1~17个月,平均病程为(9.1±2.6)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对这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T3、T4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是: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15ml,然后对这些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这些血清标本中T3、T4的浓度进行检测。其中,血清T3、T4的正常值分别为1.34~2.73 nmol/L 和 78.4 ~ 155 nmol/L[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3、T4的水平以及T3与T4的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T3、T4的水平以及T3与T4比值的比较

两组患者血清T3、T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Graves组患者血清T3、T4的水平以及T3与T4的比值均明显高于亚甲炎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T3、T4的水平以及T3与T4比值的比较

3 讨论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和亚急性甲状腺炎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引发的甲状腺疾病[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4]。而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甲状腺炎性病变[5]。这两种甲状腺疾病均会使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但它们在治疗的方法和预后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临床上对这两种甲状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Graves组患者血清T3、T4的水平以及T3与T4的比值均明显高于亚甲炎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T3、T4的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因此,临床上可将进行血清T3、T4检测作为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1]张红梅,祖力菲亚·沙吾提,阿布力克木·吐尔地. 甲状腺激素检测在甲状腺毒症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2):82-85.

[2]毛学文.284例甲状腺毒症病因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6(5):56-57.

[3]崔家幸,党秋菊. 甲状腺毒症142例病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6):955-956.

[4]苟静,靳瑾,阿布力克木·吐尔地 .血清T3/ T4值对Graves病甲亢与亚甲炎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的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0):1229-1231.

[5]缪从庆,陆德川. FT4/FT3与血肌酐作为甲状腺毒症病因鉴别指标的可行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271-273.

猜你喜欢
亚急性弥漫性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