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危险性的比较

2016-01-10 11:47包乾录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5期
关键词:髋部股骨头股骨

包乾录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髋部骨折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紊乱,其机体中钙的流失量较大,这会导致其单位骨结构中骨组织的含量降低,这是老年人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原因[1]。临床上通常使用内固定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进行髋部骨折手术会对老年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因此,在进行手术前,临床医生应严格评估手术的危险性,进而确保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2]。为了进一步探讨用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在内固定组中,有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22例。他们的年龄在59.5~7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8±4.5)岁。在这些患者中,发生髋部横行骨折的患者有15例,发生髋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有19例,发生髋部纵行骨折的患者有10例,发生髋部撕脱性骨折的患者有4例。在人工关节置换组中,有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23例。他们的年龄在59.0~73.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4.3)岁。在这些患者中,发生髋部横行骨折的患者有14例,发生髋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有20例,发生髋部纵行骨折的患者有9例,发生髋部撕脱性骨折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对其均进行了对症治疗、影像学检查、术前准备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为内固定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在患者股骨大转子的外侧做一个手术切口,在C型臂X线透视机的引导下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复位效果令人满意后,在切口处沿135°角插入导针,用三联扩孔器沿着导针的方向进行扩孔,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单个螺钉或多个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将螺钉拧入患者股骨颈的骨质中,为其套入适当长度的 DHS 钢板,并对其股骨干进行固定。为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在患者髋关节的后外侧做一条手术切口,切开此处的关节囊,暴露其股骨颈,取出其股骨头,使用髓腔锉进行扩髓,并修凿、冲洗此处的髓腔。根据切除股骨头的大小为患者选择相应大小的人工股骨头,让人工股骨头的下端与患者的髓腔平齐,将骨水泥灌入髓腔内,并将骨水泥缓慢地推入人工股骨头的下端,对假体进行按压并迅速清除此处多余的骨水泥。手术结束后,为两组患者使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其伤口,常规放置引流管,并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下降幅度、病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

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下降幅度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内固定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s)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下降幅度(%)内固定组 145.3±45.2 486.2±59.7 11.8±3.9 23.5±4.9人工关节置换组 110.0±21.7 475.5±49.8 5.9±2.2 24.5±3.3 t 8.962 4.145 10.254 3.256 P值 0.039 0.086 0.012 0.094组别 手术的时间(min)术中的出血量(ml)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周)

2.2 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手术结束后,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3 讨论

对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髋关节面的平滑,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手术部位出现感染及病情复发的风险,进而提高其治疗效果[3]。临床上通常使用内固定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进行内固定术是通过使用外源性材料将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连接、固定。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关节植入患者的骨折部位,为其置换病变的关节,进而恢复其关节的功能。在本此研究中,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下降幅度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使用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的创伤性较小,可显著改善其髋部关节的功能。

与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相比,进行内固定术的难度较大,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长,其骨折部位出现松动、感染及延迟愈合的几率较大,后期并发症较多,病情复发的机率较大[4],因此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次研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内固定组患者。这说明,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不错,该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此外,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还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髋关节平面的平整,有效地修补其受创的关节囊,进而恢复其髋关节的功能[5]。在本次研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患者。这说明,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更高,其预后更好。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郝耀,向川.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9):107-111.

[2]王涛.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09(7):72-73.

[3]向川,郝耀,杨宇君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1384-1391.

[4]栗时祥.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9):210-211.

[5]周迎锋,刘晓潭,路坦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693-695.

猜你喜欢
髋部股骨头股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