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腹腔镜手术对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1-10 11:47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5期
关键词:肠段幽门先天性

曾 浩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和回肠远端憩室均为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畸形[1]。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使用腹腔镜手术对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缩短其住院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畸形患儿。这60例患儿均符合以下情况:(1)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消化道畸形的诊断标准,并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2]。(2)他们的家长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我们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在腹腔镜组30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7例。他们的年龄在1岁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8)岁。他们中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15例,有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5例。在开腹组30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6例。他们的年龄在1岁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3)岁。他们中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15例,有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为开腹组患儿中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如下:(1)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并对其进行骶管麻醉。(2)在患儿的上腹部做一个横切口,然后使用电刀将其幽门处的浆肌层切开。(3)使用幽门环肌分离钳对患儿的幽门环肌进行分离。(4)对患儿的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为开腹组患儿中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如下:(1)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并对其进行骶管麻醉。(2)在患儿的腹直肌旁做一个切口,然后对其病变的肠段进行探查。(3)对患儿进行扩肛,然后将其肛门的外括约肌切开。(4)经患儿的肛门将其病变的肠段拖出,然后对其病变的肠段进行切除。(5)对患儿的结肠进行间断缝合,然后将其结肠复位。(6)对患儿的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1.2.2 为腹腔镜组患儿中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如下:(1)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并对其进行骶管麻醉。(2)在患儿的上腹部做一个切口,然后将3mm的腹腔镜和无损伤抓钳置入其腹腔。(3)在腹腔镜的引导下使用无损伤抓钳对患儿的幽门管进行翻转,使其幽门管充分暴露。(4)在患儿幽门管的浆肌层上做一个小切口,然后使用剥离器将切口扩大。(5)使用幽门环肌分离钳对患儿的幽门环肌进行分离。(6)对患儿的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为腹腔镜组患儿中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如下:(1)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并对其进行骶管麻醉。(2)在患儿的肚脐旁做一个切口,然后将5mm的腹腔镜置入其腹腔。(3)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对患儿病变的肠段进行探查。(4)使用超声刀对患儿病变的肠段进行处理。(5)对患儿进行扩肛,然后将其肛门的外括约肌切开。(6)经患儿的肛门将其病变的肠段拖出,然后对其病变的肠段进行切除。(7)对患儿的结肠进行间断缝合,然后将其结肠复位。(8)对患儿的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患儿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的比较

开腹组30例患儿均手术成功,其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腹腔镜组30例患儿均手术成功,其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两组患儿手术的成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 > 0.05)。

2.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手术结束后,腹腔镜组患儿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开腹组患儿中有2例患儿发生了小肠结肠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2/30)。腹腔镜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腹腔镜组患儿住院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畸形的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腹腔镜组患儿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开腹组患儿,其住院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患儿,其手术的成功率与开腹组患儿相比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用腹腔镜手术对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缩短其住院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张强业,张刚,李爱武.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 5(2): 450-452.

[2]刘庆华,刘小芳,张新村,等.小儿消化道畸形639 例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1):9810-9812.

猜你喜欢
肠段幽门先天性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利用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判断急性肠缺血模型缺血肠段的实验研究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TLR4介导克罗恩病不同病变部位淋巴归巢水平的差别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