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TPACK现状实证分析——来自A省L市的调研报告

2016-01-12 10:06徐鑫,孙勇,李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维度教师

职业院校教师TPACK现状实证分析
——来自A省L市的调研报告

徐鑫1,2,孙勇1,李清2,李传应1,王怀槐2

(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系,安徽 六安 237158; 2.六安市金安区农业委员会,安徽 六安 237010)

摘要:以A省L市高中数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其TPACK各维度水平及不同背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数学教师的TPACK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各维度均值分布不匀、稳定性不同、TK维度均值最低.男教师TPACK各维度均值都大于女教师、标准差小于女教师;不同学历的TPACK水平存在差异,硕士学位教师各维度均值均大于学士学位教师;不同教龄段的TPACK水平存在差异,PCK呈非常显著差异、PK差异显著.基于该结论,文章提出促进教师TPACK发展的建议,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TPACK;维度;实证分析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0.018

收稿日期:2015-06-10

基金项目:2013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校企融合视角下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G13326);安徽省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研究”(2014jyxm493)

作者简介:徐鑫,安徽霍邱人,副教授.

通讯作者:孙勇,安徽六安人,教授.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当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已成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并不断重构和解构,教师的职业向上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信息技术对教学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Punya Mishra和Matthew Koehler两位博士受到斯坦福大学Lee Shulman教授的“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简称CK)和“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简称PK)的结合体“学科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的概念启发,2006年首次提出了“技术-教学方法-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 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教学需要依靠核心(一维)要素CK、PK和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简称TK);其三者相互交融形成二维融合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简称TPK)和三重互动知识TPACK.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体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A省L市120高中数学教师,选择男女1:1比例通过网络与之联系并将问卷链接发送过去进行调查,并对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进行了网络访谈.截至2015年4月8日,共有103人参与调查,参与率85.83%,剔除不合格的问卷,保留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达89.32%,并对15名教师进行了网络访谈.调查样本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分布表

2.2高中数学教师TPACK水平维度划分和调查表的设计

通过对文献和深度访谈的分析,参照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DeniseA.Schmidt等人设计的《职前教师教学TPACK调查》量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Leanna Archambault设计的“K-12在线教师”问卷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中有关TPACK内容的基础并进行本土化改进,有针对性地将部分题目修改成两部分,如“高中数学教师TPACK现状调查问卷”,前言部分为教师的单位、性别、学历、教龄、职称、教科研成果等基本信息;正文部分如表1所示的含七个维度28项.计分采用克里特五点法(1-很差、2-差、3-一般、4-精通、5-很精通),各维度的得分采用平均分,得分越高,水平越高.

3调查结果分析

3.1信度分析

课题组采用SPSS 19.0软件对确定的“高中数学教师TPACK各维度量表”各因子进行信度分析,从表2可知,各因子系数﹥0.700,总量表系数为0.901;采用Spearman-Brown分半相关系数方法对该表折半信度分析,得分半信度系数均﹥0.600,总量表折半信度系数为0.902.说明该量表七个因子的内容一致性信度系数较高,同质性较好,该量表很理想.

表2 高中数学教师TPACK各维度量表信度统计表

3.2A省L市高中数学教师TPACK 的总体水平

为考察A省L市高中数学教师TPACK各维度的总体水平,对其七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由表3可知,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PK>CK>TCK>TPK>PCK>TPCK>TK,其中TK均值最低为2.99,略低于临界值3, 标准差最高为0.68,说明教师的技术知识相对欠缺;TPCK和PCK的值较低,说明数学教师的教学学科知识欠缺,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还不具备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很好融入学科教学之中的能力,导致了TPCK维度水平低;均值最高是PK=3.73,说明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互动的学习环境进行高效教学和评价学生等;TPACK的平均值M=3.43,说明被调查的高中数学教师的TPACK的水平为中等偏上,总体上高中数学教师对技术知识的掌握以及将技术整合课程领域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均不理想,有待提高.

表3 高中数学教师TPACK各维度的现状统计

3.3不同背景高中数学教师TPACK的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背景高中数学教师TPACK的差异,本研究从性别、学历和教龄三方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以便探明不同背景对高中数学教师的TPACK维度水平的影响,从而寻求有针对性的TPACK水平提升方案.

(1)高中数学教师性别差异的TPACK分析.现状调查选取A省L市高中数学教师的男女比例为4:5,由表4可知,高中数学教师中男教师TPACK各维度均值都大于女教师,标准差小于女教师,说明男教师的TPACK各维度水平高于女教师,男教师组间差异小且较稳定;从t检验结果显示,TPACK的TK维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CK和TPK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男教师接受学习新技术知识、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频率较多,因而技术与课程领域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予以整合能力较高,养成的TPACK水平也相应较高.

表4 性别差异的TPACK分析表

(2)高中数学教师学历差异的TPACK分析.课题组在选取的A省L市高中数学教师样本中本硕比例为2.17:1.由表5可知,不同学历教师的TPACK在七个维度上都有差异,硕士学历教师TPACK各维度的平均值都高于本科教师,在PCK、PK维度上的差异显著,在TK、TPCK 维度上表现出临界显著,在TPK、CK、TCK三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说明硕士教师本身素质较高且更善于接受和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表5 学历差异的TPACK分析

(3)高中数学教师教龄差异的TPACK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教龄高中数学教师在TPACK水平上都存在差异,PCK维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K维度存在显著差异;6~15与16~25教龄段教师的TPACK各维度均值除TK、PK和CK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均位于前两名,该教龄段的高中数学教师是信息技术与较高的课程领域知识、教学法知识水平进行有效整合的主力;6~15教龄段的TPACK各维度标准差比16~25教龄段标准差小,说明该组教师TPACK总体水平相对稳定和理想;26年以上的教师的PK和CK的维度均值分居第一和第二位置,这部分教师仍是社会不可忽略的财富,应发挥他们的余热;5年以下教龄段高中数学教师除TK维度的均值最高外、其他维度均值较低,但标准差最小,说明青年教师的TPACK总体水平较低且相对稳定,学习课程领域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信息技术与知识有效整合能力有待提高,但发展潜力大,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后备力量.

表6 教龄差异的TPACK分析

4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A省L市职业院校数学教师的TPACK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其中TK维度均值最低,说明TK是TPACK各维度中最基本的元素,能直接影响和促成其他知识之间的转化、提升和整合,所以应侧重于新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运用的培养,提升教师的TPACK能力.TPACK在性别上表现为男教师明显高于女教师,建议多关注和提供适当援助,鼓励她们在实际工作中多学习和应用,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逐步提高自身的TPACK水平.对不同教龄段教师TPACK能力培养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同学历职业教师的TPACK水平存在差异,较高学历教师的TPACK水平明显高于低学历教师,建议加大职后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自我更新知识,提高其知识与技能.

5促进教师TPACK发展的对策

5.1多维度视角建立教师TPACK 的长效发展激励机制

TPACK 发展机制是促进教师TPACK发展的前提,教师的TPACK发展首先是通过个体时刻注重经验积累、重组与概念转化的螺旋上升过程的个体认知视角;其次需在社会中介支持下群体性知识的协商与建构社会视角;教师需要浸润于真实问题境脉的技术整合知识内容,实现TPACK认知性发展;最后把教师TPACK发展纳入与业绩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物质奖励等挂钩的日常教学管理视角,“唤醒”教师、激发其自我实践和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5.2养成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理念

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要求教师养成不断对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提升、完善、创新和应用的能力和意识,平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和专业领域的知识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使技术与教学产生良性互动和融合,可持续提升自身的TPACK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

5.3树立TPACK的教学意识

教师应内化并恪守职业修养,勤于并善于置身于TK、PK和CK结合为一体的丰富问题与真实境脉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高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Mishra P, Koehler M J.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06,108(6):1017-1054.

[2]任友,群詹.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以上海市A高校数学专业师范生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陈衍峰)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维度教师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最美教师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教师如何说课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