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因素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

2016-01-12 10:07郭秀文,高晓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体质健康青少年

基于学校因素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

郭秀文1,高晓君2

(1.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甘肃 陇南 7425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甘肃省10~18岁的城乡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学校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以各种考试成绩为指标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校体育所特有的教育和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功能在升学考试和高考制度下被不断地弱化,并走向边缘;(2)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师资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并呈现出向最优化的师资结构方向发展的趋势,但体育教师职称的评聘存在“同校不同评”“同评不同聘”的不合理现象;师生比达不到教育部、卫生部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例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要求和实际教学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体育器材短缺、体育经费不足、教学场地有限、体育师资缺乏是制约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和体育课被其他学科挤占现象严重.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家庭因素;学校因素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0.034

收稿日期:2015-08-31

基金项目:2014年度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甘肃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发展模式研究”(GST201404)

作者简介:郭秀文,女,山东人,博士,教授.

通讯作者:高晓君,男,甘肃榆中人,讲师.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志码:A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状况是我国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关系家庭幸福和国家未来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社会各阶层和国家各部门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全面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学校体育又是全面健身的重点,是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1].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偏离了应有的轨道,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下降趋势没有明显好转,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仍然令人堪忧[2].因此,本文以甘肃省10~18岁的城乡青少年所在学校为调查对象,找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学校因素,以期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检索近5年来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问卷调查法.(1)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分别从兰州市、天水市、酒泉市、陇南市和庆阳市抽取10~18岁的城乡青少年所在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1 415份,问卷回收率为94.33%,有效问卷1 367份,问卷有效率为91.13%.(2)在设计完问卷后请专家对问卷总体设计、问卷内容和问卷量度指标进行了效度检验.经专家检验:问卷的设计效度为91.03%;问卷内容效度为93.12%;问卷量度效度为91.37%;对问卷的信度用重测信度法进行了检验,随机抽取13人进行问卷测试,两轮间隔时间为15天.统计结果显示两次测量的信度相关系数为:R=0.88,P<0.001,检验数据结果达到统计检验标准.

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7.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应试教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造成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不够,保障条件不力,开展效果不好,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3].高考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应试教育的必然性发展.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服务于高考、升学为目的,一切与高考和升学关联性不强的学科都要让位于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学习的优秀与否直接关系到升学考试和高考是否能够考入理想的学校,由此改变的不仅是学生的命运,更是一个家庭的命运,对于贫困家庭而言意味着几代人的脱贫,好的升学率还能给学校和教师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或者是经济回报.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之下,学校一切工作以文化课学习为中心,学校体育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和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功能被弱化.学校体育所处的地位非常尴尬,在学校,它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家长眼中是“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练什么”[4].这就导致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不再以学校体育为主导,背离了学校体育改善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各种健康隐患,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初衷,弱化了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功能,这对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长期的不利影响[5].

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以牺牲青少年体质健康为代价,严重地制约了学校体育的积极发展.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文化课学习中,而学校体育又保证不了正常的体育活动,回家后面对大量的课外作业和家长的学习监督,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健身活动中去.在学而优则仕的现实和思维的捆绑之下和学生除了上大学没有其他出路的前提下,家长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得不逼着孩子把全部精力用在文化学习上,在全社会应试教育思维的左右下,学校也不得不把全部力量投入到应试教育之中[6].这不仅是对学校体育的教育和健身等功能的弱化和边缘化,也直接影响到了青少年对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参与.基于以上原因,应该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客观公平的原则下,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考试内容和考试办法,突破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思维束缚,围绕学校体育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需要的框架内确定体育学习,以及体育训练的内容,通过体育考试引导青少年体育参与,进而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表1 甘肃省体育师资情况一览表

2.2体育师资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学校体育发展的成败,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体育师资素质的优劣.当前,甘肃省中小学体育师资总量还未达到学校体育所需的师资数量,按要求规定,小学 1~2年级每 5~6 班配备 1 名体育教师,3~6 年级每 6~7 个班配备 1 名体育教师;初中每 6~7 个班配备 1 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 8~9 个班配备 1 名体育教师.农村 200 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 1名专职体育教师[7].数据显示,甘肃省学生总数735 830人,体育教师2 930人,教学班级为12 600个,师生比达到1:251,其中,平均班级人数为58人,无论从师生比例,还是从教师班级比例来看,甘肃省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与教育部、卫生部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要求相差甚远(表1).

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本科学历所占比较高,达到了88.7%,专科学历和中专学历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量的8.9%和2.4%.教师学历结构得到了优化并进一步向高学历方向发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这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这一规定无疑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8].调查数据表明体育教师主要以中教二级职称为主,占比为45.7%(1340人),一级职称占比为35.2%(1 030人),高级职称体育教师占比8.2%(240人),三级职称和未定级的分别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7.2%(210人)和3.8%(110人).从体育教师年龄段来看,30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占比15.7%(460人),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占比为55.6%(1 630人),41~50岁年龄段的教师占比为23.2%(680人),51~60岁年龄段的教师占比为5.5%(160人)(见图1).甘肃省体育教师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并呈现出向最优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教龄的增长,体育教师职称也随之向更高级别上升,但升到中教一级职称之后,很难再向中教高级职称上升.体育教师获得职务晋升的机会、外出培训进修机会较少,职称评聘不占优势等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主要以学生成绩考核教师工作业绩,体育成绩没有纳入升学考试科目序列中,体育教师考核业绩一般以工作量为主,这就造成了在职称评定中出现的同岗不同评的现象;此外,从二级教师向一级教师上升的时间段太长,导致评高级教师职称时间延后,调查中发现在评定了一级职称之后许多老师认为快到退休的年龄了,评不评高级教师已经无所谓,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图1 体育教师年龄与职称关系图

班级容量较大、教学班级较多、体育教师职称待遇和福利待遇低等因素是造成体育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这种师资状况造成调查中有70.14%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他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指导,只有26.73%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能够在课堂或者课外体育中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指导.受体育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学习和实践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和方法,无法实现通过体育课堂或者课外体育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目标.

2.3体育课程教学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促进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对青少年体育技能的习得、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健康心理的培养都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体育课程时数是体育学习的保证,然而,甘肃省中小学体育课程相关数据显示(图2):小学4~5年级的周课时均数为1.30小时,小学六年级的周课时均数为1.29小时;初一至初二年级的周课时均数为2.41小时,初三略有上升为2.50小时,其原因是初三毕业时需要通过体育会考;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周课时均数为1.67小时.在对体育教学目前面临的困难的调查中发现(图3):体育器材、体育经费、教学场地、缺乏师资是制约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和体育课被其他学科挤占现象较为普遍.调查还发现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现象严重.

图2 中小学体育课周课时数均数分布图

图3 影响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因素图

体育课程教学时数是学生在校期间体育知识技能学习和锻炼的保证,不仅关系到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体育锻炼方法的获得和体质健康,而且也关系到体育兴趣、爱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并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调查结果也显示:体育课程教学时数较少对学生体育知识技能获得的影响最大.

2.4体育课外活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10]. 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开展是对体育课的有益补充.对青少年学生运动技能的完善、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和体质健康促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调查的中小学有87.57%的学校能够经常开展“两操一活动”,其开展形式主要是以“两操”(早操和课间操)为主,并且“两操”活动开展的优劣纳入班主任业绩考核之中,开展情况较好.对于“一活动”(体育课外活动)而言,96.31%的学校主要以学生自由活动的形式开展,其余学校则不定期开展.每周以五天计算,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间每天为31~45分钟,文化课方面的学习平均时间每天为11个小时(包括家庭作业的完成时间),而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的学生时间更长.这种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高强度的文化课学习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对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因素调查中发现,学习压力、兴趣、体育器械和体育场地是主要原因.其次是体质差不爱运动、家长不支持和怕受伤的分别占了被调查学生人数的10.08%、8.72%和6.04%.这一现状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时间、锻炼内容难以足量保证,进一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充分利用体育的多种手段培养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

2.5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体质健康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一种长期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综合性教育.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关注.但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基本没有学校就青少年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以及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与家长展开有效的沟通.但从其沟通的必要性来看,98.79%的被调查学校的体育教师认为这种沟通是非常有效的,一方面能够促进学校体育的积极有效的开展,另一方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对于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但实际情况是这种沟通是不畅通的,从家长角度看,一是其传统观念认为“学而优则仕”,孩子还是以学业为主,没有好的学习成绩就没有好的未来;二是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关注孩子体育方面的问题,认为这是学校方面的事情.

从学校层面看,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中并未被突出强化,有的校长自身就不爱好体育,对体育的教育功能认识不到位,导致体育教学处于边缘位置[10],在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家长会中也少有体育教师参与其中与家长就学生体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学校的管理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缺乏明确的导向,限制了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

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怕苦怕累;社会不够重视;体育场地器械的缺乏,缺少针对性较强的体育锻炼项目;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学习负担重,锻炼时间有限;体育课内容单调;家长监督不力;青少年体育锻炼缺乏科学指导和学生营养不足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下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当前升学考试和高考制度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升学或高考为中心,在以各种考试成绩为指标衡量学校办学的优劣和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教育评价体系中,使得学校、家长和学生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的驱动下,只能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前行,学校体育功能被不断地弱化并走向边缘.

(2)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并呈现出向最优化的师资结构方向发展,但体育教师职称的评聘方面与文化课教师存在“同岗不同评”“同评不同聘”的现象;体育教师队伍总量虽逐年提高,但从师生比来看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仍然达不到教育部、卫生部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要求和实际教学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

(3)体育课程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体育器材短缺、体育经费不足、教学场地有限、缺乏师资,这些也是制约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和体育课被其他学科挤占现象严重.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以“两操”为主,“一活动”的开展存在不定期或者以学生自由活动形式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间每天为31~45分钟,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的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更少.

3.2建议

(1)进一步加强协调教育、体育、卫生等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权力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推动青少年学生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监测教育发展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项目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计划,并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青少年学生升学或高考成绩管理之中,使体育能够成为各级学校进行考核和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切实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良性开展,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

(2)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体育师资结构,提高体育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体育教师人才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逐步解决体育师资总量短缺、师生比不合理,以及体育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在职称评聘中存在“同岗不同评”“同评不同聘”的不合理问题.

(3)保障和加强学校体育所需的经费支持与管理以解决制约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的体育器材短缺、场地有限、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并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与作用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运用科学手段,明确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构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系,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学校体育是承载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途径,应树立生命教育并强化学生生命教育理念,倡导以体育锻炼作为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地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参考文献:

[1]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

[3] 杨桦.建议把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而[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4-03/05/c_126225832.htm

[4] 樊未晨.体育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N].中国青年报,2012-2-16 (3).

[5] 杨桦.政协委员呼吁关注青少年体质[EB/OL].http://news.cntv.cn/20120314/102788.shtml

[6] 张绰庵.论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的几个辩证关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3):223-225.

[7]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S].教体艺[2008]5号.

[8]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5556053.html.2011,8,3.

[9] 张绰庵.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8).

[10] 陈雪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前)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体质健康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