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宝桑园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开发与发展

2016-01-15 15:27陈晓妹巫幸兴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开发发展

陈晓妹 巫幸兴

摘 要:广州市花都区宝桑园是一个生态农业发展为主的公司,但在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植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完整,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宣传力度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宝桑园的发展,从而带动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开发;发展;宝桑园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043-02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健康,也引起了对绿色食品的喜爱,促使生态农业建设不断发展。广州市花都区宝桑园生态农业的开发与发展,不仅提供健康的环境和食品,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生态农业的开发与发展概述

生态农业是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基础,以保护环境为中心,对农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更提倡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物质循环再生,能源进行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农业而提出的农业发展模式。舒尔茨将传统农业定义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1]。中国传统农业虽有着精耕细作的特点,但传统农业需要的劳动力大,成本高,效率低,而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可耕地少。传统农业已不再适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生态农业指的是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为基础,遵守生态学和经济学所确定的规律,通过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组织发展的一种农业经济综合模式[2]。从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进行开发与发展,实现有机统一。

2.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稳定性,有机性和持续性等基本特点[1]。综合性是指结合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出发,坚持“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使结构体系优化。

多样性是指传统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运用不同的生态模式,不同的地区优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多方面的发展和建设。

高效性是指通过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以及一系列深加工,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提高生物产品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态农业经济的效益。

稳定性是指生态农业以低污染为基础,根据能量逐级递减规律,毒素逐级积累特点,使用无污染的肥料,使生物链组成结构复杂话,使生物链不易被破坏,抵御外界干扰,使生态农业稳定发展。

有机性和持续性等是指重视虫害的防治,提高有机物的使用率,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使农业进行可持续发展。

3.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

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有机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在国外迅速发展,特别是以菲律宾的玛雅农场,瑞典生态农业,德国生态农业,阿根廷生态农业,捷克生态农业等为代表,领先发展[3]。一些国家相继制定了有机农业法规,对有机农业进行界定,保证生态农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同时重视生态农业的研究与推广,成立了研究院以及高等院校,对人员进行培养,使之从事研发应用,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批生态户、生态村、生态乡,90年代中期启动了第一批51个生态农业实验点,在总结阶段性成果基础上,2000年有开启了第二批51个生态农业县建设,逐步形成不同级别的农业生态试点2 000多个[4]。我国的生态农业经济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尚处于试点阶段,技术不精湛,发展不成熟,理论基础不坚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管理不规范等原因,使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宝桑园生态农业现状与特点

广州市花都区宝桑园生态农业主要是以种植桑树,盛产桑葚,养蚕,生产桑果产品为主,以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旅游观光游玩为辅的一种蚕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总投资1 302万元,预期年产值74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188万元[5]。

宝桑园位于广州花都区前大道,是以休闲,科普教育为主的生态景区。宝桑园以开发“桑蚕文化”为核心,在院内种植数十万棵桑树,通过以桑果制成饮料,桑叶制成零食,桑蚕入药,蚕丝制成丝绸,蚕粪充当肥料等一条链环节特点实现综合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种植桑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桑果采摘,蚕桑科普,蚕宝宝饲养,百果园,水上乐园,动感5D电影厅,体育休闲娱乐等项目,供游客观光游玩,是研究人员进行技术研究,科普教育的一个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宝桑园种桑养蚕区的桑基鱼塘,通过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粪喂鱼、蚕粪及桑枝叶残渣经沼气发酵产生肥料等资源循环再生方式,不断提高了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6]。宝桑园的合理开发,有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使资源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别具特色的生态景点,为游客提供一个观光,舒缓身心的景点。

宝桑园发展前景良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提供景点供旅客观光,还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通过科普教育提高人们对桑蚕文化的了解,也增强了花都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

三、宝桑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宝桑园生态农业现在已成为花都区科普教育基地,旅游示范基地,花都区农业龙头之一。但是,宝桑园在进一步地开发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种植不合理

宝桑园中的桑树大多比较矮小,而且有些树种植很密,这使得桑树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高一点、长得茂密的树挡住了比较矮小的桑树,影响其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产量。此外,有些树与树靠得太紧密,使游客和工人难以进入深处进行采摘,导致很多桑果熟透落地腐烂。

2.产业结构不完整

宝桑园目前只是以种植桑树,养殖桑蚕及提供娱乐场所为主,产品较为单一,仍处于中小型生态农业阶段,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运行速度缓慢。此外,在桑果成熟时,并没有进行及时采摘,导致了许多桑果掉在地上造成浪费。

在运行发面,效率不高。桑树结果一般具有季节性,一旦过了季节,就没有桑果,所以到宝桑园景点观光的人流也呈现季节性。尽管园内设有百果园,但是,百果园占地面积不大,因而起不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使得宝桑园在淡季时呈现一片萧条状态。另外,宝桑园目前还没有开发种植区,以供游客与家人进行桑树的种植,从而增加旅游人次和往返次数。此外,宝桑园内只设置了一家农家食府销售点,离游客观光景点太远,使得游客在观光过程中,难以解决饮食问题。宝桑园在开发与发展过程中,有些项目开发后,形同虚设,如灵芝鸡场,利用效率不高,容易导致资源浪费。

3.管理不规范

宝桑园目前处于小农经济管理模式,运行效率不高。在生态建设,游客服务,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宝桑园的生态建设中,没有及时安排员工定期对休闲娱乐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容易造成旅客在游玩时发生事故,且设备大多处于破损和老旧状态,不利于宝桑园生态农业形象的建立。在游客服务方面,存在员工管理不完善的情况,有些员工对待游客的态度粗鲁。在游客采摘过程中,并没有提供免费的篮子供游客采摘桑果。此外,在环境卫生方面,宝桑园垃圾回收设备不完善,没有设置相应的垃圾箱和安排员工定时进行清洁,同时部分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游客乱丢垃圾,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宝桑园的品牌形象的树立。

四、宝桑园进一步开发与发展的策略

1.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根据宝桑园的实际情况,应招聘一些具有桑蚕养殖管理技术的人员,进行桑蚕养殖研究,提高桑果的产量。同时,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

2.拓宽产业链,进行产业化经营

目前,宝桑园的产业链结构还不够完善,可以适当增加产业链的长度,进行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蚕桑业现代化、组织化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与经营模式[7]。走“公司+基地+市场”的产业化经营。宝桑园可以通过生产“桑叶”植物标签,生产蚕蛹等有关桑蚕的手工品,延长产业链。同时,加强对百果园的建设,使其在桑果淡季时也成为一道特色景点。另外,增加包桑园内食品的销售点,使游客在观光时,随时随地的买到宝桑园内的特产饮料以及饼干等食品。另外,可以与当地的一些商家合作,通过宝桑园基地生产保健品,批发给商家,再由商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实现产业化经营。

3.管理规范化

根据具体需要,适当招聘一些新的管理人员,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规范性管理,实施奖惩制度激励员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管理,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减少意外状况发生。另外,加强对园内环境卫生的监督,适当地多设置一些奇特的垃圾桶,使游客自觉将垃圾丢向垃圾桶,保持园内清洁,树立形象品牌。

4.加强宣传力度,改进营销策略

在游客观光过程中,适当安排多名导游为游客介绍宝桑园整体布局以及宣传宝桑园文化和产品。多方位宣传。在粘贴横幅等传统宣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宣传片以及口碑方式进一步的宣传,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营销多样化,营销是指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的交换的过程[8]。将桑果汁等保健品等大范围在市场上销售。如可以到学校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进行宣传销售,再与学校以及附近的商店合作,通过试吃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消费。与大超市,大商场和药店合作,通过制定合适的价格,进行促销活动,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与精品店合作,推销宝桑园的手工制品,扩大宝桑园的产业链,从而提高宝桑园生态农业的经济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宝桑园作为生态农业的实验基地,符合当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在不断的开发与发展过程中发现新的价值,其发展前景将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

[2]杨轶.论我国生态农业及其发展对策[J].太原科技大学,2014(7).

[3]任爱华.国外生态发展的比较借鉴[J].农村.农业.农民,2004(12)

[4]王敦清.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5]陈明熠.论生态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以宝桑园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例[J].学理论,2011(11).

[6]陈婷.宝桑园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理论,2012(12).

[7]黄星光.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蚕业科学,2009(9).

[8]邓勤学.体验营销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3).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开发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