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工程专业大学生多元化实践动手能力实训体系建设

2016-01-22 20:51温华兵杨兴林陈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温华兵 杨兴林 陈宁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不足问题,轮机工程专业的教师经过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技能培养+项目化实训+学科竞赛培育与选拔”多元化的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实施中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和品牌,对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较好的示范效果。

关键词:轮机工程;人才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41-02

作为以船舶工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多科性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是国内围绕船舶设计、建造及维修相关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高等院校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最具优势与特色的船舶类高校。目前我校轮机工程专业开设轮机系统设计制造、轮机自动化、轮机修造及管理和海洋工程装备4个专业方向,承担着为江苏省造船工业、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国防工业及海军建设培养高层次轮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不足问题,我校轮机工程专业教师经过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课内外实习实训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与能力,通过导师制项目化实训培养大学生的工程设计及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通过全国行业性大赛及学科竞赛的培育与选拔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扩大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范围来实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形成了“技能培养+项目化实训+学科竞赛培育与选拔”多元化的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1,2],在长期的实践中行之有效,并在实施中形成了以江苏省柴油机拆装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大赛为标志的本专业工程设计及实践动手能力实训特色和品牌。

一、课内外实习实训为基础的技能培养——基本工程素质与能力

目前,本专业与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21家企业签订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及创新基地协议,建立的实践训练与创新教学平台体系见图1。遵循轮机动力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素质内涵的特征,本专业已构建“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政产学研基地”的大学生实训平台,加大对本科生进中心、下企业的时间安排及要求力度,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通过进入相关的骨干企业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外船用主机及相关动力设备设计制造的先进理念、技术现状和生产流程,亲身经历设计制造环境、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工作训练,系统接受船舶轮机动力设计、制造、管理集成软件的工程项目实践,全面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工具应用水平、团队协同精神及良好的个人素质。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不同类型企业的实践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获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在国内造船厂及船舶配套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近年来轮机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一直为100%。

二、导师制项目化实训——工程设计及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

为提高大学生的工程设计及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我们建立了“优秀生综合创新改革试验班”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行导师负责制,按照项目组定期指导大学生开展项目化训练,负责优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由每位导师负责指导一个项目组,将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教育过程中。

为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着力推行基于项目训练的课程改革[3,4]、毕业设计改革及企业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综合改革,我们密切跟踪船舶行业技术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教学。因此,本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均要求来自于船舶行业的工程实际,并有清晰的工程对象,其中每年约70%以上来自导师与企业合作的技术攻关课题,约20%来自导师的基础科研项目,其余来自校级、省级大学生本创项目的持续研究或学生自主选题。教师还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到四年级整学年,毕业设计题目以学生自主选题与教师指导出题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实行个性化培养。实施后轮机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总体论文质量明显提升,优秀论文数量明显增加。

三、全国行业性大赛及学科竞赛的培育与选拔——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

本专业以全国行业性大赛及学科竞赛的培育与选拔为引导,加强本专业大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探索以全专业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突破点、以优秀大学生学科及行业性大赛为亮点的成熟机制,凸显我校大学生与强势高校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优势,并在柴油机拆装大赛及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大学生技能竞赛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生了不小的品牌效应。

围绕轮机动力类专业技术领域,我们成立了大学生节能减排协会、动力装置协会和制冷协会,着力加强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发挥特长学生的骨干带头作用,锻炼造就“尖子精英”学生,带动培养全体学生,常规化、长效化地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全方位打造课内外、校内外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特色,通过全校性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预约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与科研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

由我校轮机工程专业发起的,与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及相关行业企业联合主办的“江苏省大学生柴油机拆装大赛”,以“操作实践,掌握技能,团结协作,重在过程”为宗旨,在近年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机制和品牌效应,大赛得到了《中国政协报》《中国教育报》、江苏省政府网等10余家媒体单位的持续跟踪报道,已经成为省内大学生知名的品牌科技活动。

四、扩大本科生教师科研项目参与范围——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依托本专业教师科研课题及形成的科研成果,对优秀的本科生实施项目化训练和科研研究方法展示,开拓学生视野、拓宽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将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训平台,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前沿技术,形成了完善的教师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转化模式和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机制。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将相关成果反哺教学,在多年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获得了“船厂及船舶机舱数字化交互式实训平台开发”等5项校教学成果奖。

作为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工程船舶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连续多届本专业大学毕业生参与其中,所完成的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等内容,形成了镇江某船厂厂区的虚拟数字模型和制造工艺流程模型,基于该成果形成的船舶轮机数字化造船实验室已成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大学生对现代造船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在本专业教师承接的三大主力船型轮机动力系统生产设计项目中,前后共有十届80余名本专业大学生进行参与,设计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主力船型数字船舶5艘,基于此成果形成了船舶虚拟机舱实验教学项目,接受实训的学生可运用虚拟操控器浏览船型,通过数字手套拆解船舶舱室内相关部件,调用工艺设计完成的管路系统,了解船舶管路布置与走向,掌握船舶管路系统的工艺设计,为大学生增强对各种船型机舱布置及系统设计方法的了解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撑。

江苏科技大学轮机工程专业为船舶工业发展提供轮机工程领域的人才支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对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及部门普遍认为我校机工程专业毕业生业务素质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扎实、实践和动手能力较强、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作风朴实、心理素质好,对职业岗位专业技术要求的满足度等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

参考文献:

[1]温华兵,杨兴林,刘炜,等.轮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训平台建设[J].船海工程,2014,43(1):28-31.

[2]温华兵,杨兴林.面向企业的船舶轮机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J].价值工程,2015,34(11):208-211.

[3]王军.船舶类高校轮机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36-37.

[4]姚寿广,路诗奎,陆金铭,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03,(2):39-42.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