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德育介入突发事件的策略分析

2016-01-22 20:51程玉磊张旭念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策略

程玉磊 张旭念

摘要:受国际国内社会矛盾的多元化影响,高校突发事件也随之增多。高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需要其德育介入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发挥维护校园稳定的“生力军”作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其次,要运用辅导员职业技能,充分发挥德育介入事件的协调功能,降低危害;最后,做好事后心理辅导的跟进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实战能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德育介入;突发事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63-02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突发事件是指随机性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性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综合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突发事件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特征:

1.随机性和必然性。随机性主要体现在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程度的加深,高校办学的人文性、开放性也逐渐增强,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随之加大。另外,从内在角度来看,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属于风险偏好型群体,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必然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概率的提高即突发事件发生又具有必然性。

2.敏感性和公众性。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信息领域的伟大变革,加速信息传递的同时也增强了舆论的活跃性,为突发事件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介质。另外,大学作为高等人才培育的特殊场所,具有较强的社会公众性,广泛受到社会关注,高校突发事件属于敏感性话题。

3.危害性和持续性。突发事件的随机性加剧了其危害程度,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即使高校突发事件得到了有效处置,善后工作科学合理,但事件本身对学生思想和心理造成的创伤并不会在短期内消除,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4.复杂性和困难性。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必然性并存,师生群体的敏感性和事件本身的公众性并存,事件造成伤害的危害性和持续性并存,致使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的善后解决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并存。

二、辅导员德育介入突发事件的价值功能分析

1.维护高校稳定的功能。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高校各部门、各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属于风险偏好性群体,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辅导员德育介入突发事件应以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降低校园不安定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精神足、干劲大、抱成团,和谐校园的构建才能成为现实。

2.正确引导的导向功能。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他们既发挥着领路人的作用,还肩负着监护、陪伴的使命,深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态,对学生工作最具发言权。因此,辅导员的德育介入能够准确传播真实信息,迅速调控信息,稳定学生情绪,在组织、动员方面具有明显的正向导向功能。

3.统筹各方的协调功能。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令人始料不及;涉事各方在获得准确信息上有先有后,在处置事件上有左有右。辅导员在获取信息后,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安抚疏散学生,尽快弄清事由,形成初步评估方案,及时汇报、协调涉事各方,以上级要求、依法进行下一步工作。

三、辅导员德育介入突发事件的途径选择

1.行为方面。受各类突发事件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情绪具有较强的波动性,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陷入惶恐、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境地,或者受到他人的唆使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巨大的伤害。辅导员此时的德育介入,可对当事人的行为举止、言谈变化做出准确预判,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跟进措施。

2.生理方面。有很多心理素质脆弱的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及灾难时,会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导致自主神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紊乱,出现一些紧急性并发症状。作为当事人的身边人、良师益友,辅导员工作者能很好的凭借良好的德育工作基础介入进来,稳定学生情绪、安抚他们的心灵,由表及里的缓解他们的生理反应。

3.心理方面。随着全媒体和信息化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认识都会有一个正确、积极的态度;但同学们大都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在危急关头显示出焦虑和紧张,造成自己并影响身边同学心理恐惧、紧张,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置。辅导员的德育介入,能充分利用日常德育工作基础,积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四、辅导员德育介入突发事件的策略分析

1.关注日常细节,提高预判准确性。辅导员在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尤其要密切关注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心理情绪异常、情感受挫、沉迷网络游戏等各类特殊群体,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班干部等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生活动态,建立特殊群体信息备案制。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面临的困境等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积极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好突发事件的准确预判,切实将潜在的突发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学校的安全稳定做好基础工作。

2.运用职业技能,提高处置科学性。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在各项工作中面面俱到,还要形成自身的绝对优势,提高业务能力的不可替代性,切实做到又红又专。突发事件产生后,辅导员应第一时间达到事发现场、迅速做出科学决断、采取有效措施,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随后要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对可能产生的二次危害进行科学预判,并及时向上级汇报等,只有这样,辅导员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关爱心理健康,体现善后人本性。突发事件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刺激,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恢复和提升是突发事件善后处理的重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辅导员德育工作者应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加强辅导员德育工作队伍的交流与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辅导员德育工作队伍,满足学校师生经历突发事件后的心理诉求。

五、辅导员德育介入突发事件的保障机制

德育介入对辅导员的综合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心理学、管理学、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另外,辅导员在开展德育介入工作的过程中,自身情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促进德育介入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开展,应建立如下三种保障机制。

1.应对经验共享机制。一方面要搜集整理各类突发事件处理案例,同时建立本校突发事件处理备案制,为德育介入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在开展辅导员德育工作者培训时,进行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避免理论学习枯燥的同时,也加深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理性认识。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德育工作者队伍内部要加强经验交流,分享成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经验。

2.德育介入激励机制。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事前预判、事中处理、事后安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全过程。有效调动辅导员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是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关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辅导员德育介入突发事件的激励机制,保障辅导员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要设立专项基金,对辅导员德育工作予以充裕的财力支持,并且对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建立辅导员德育工作表现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等相挂钩机制,从物质、精神、自我实现等层面完善其德育工作介入激励机制。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有力举措是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精湛、自律性强、作风优良”的辅导员德育工作者队伍,这也是开展辅导员德育介入高校突发事件的基础性保障。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应由校学工部(处)牵头实施,开展定期培训,培训内容既要有广度,涵盖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又要有深度的体现,每位辅导员德育工作者都有自身的能力优势,这也是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复杂性和困难性的内在要求。另外,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并赋予该组织一定的权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德育工作者应对突发事件、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成亮.基于违纪介入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突发事件干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4(13).

[2]于晓庆.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12).

[3]王宏武.浅谈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中辅导员的作用发挥[J].新西部(下半月),2010,(4).

[4]全科医生[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0548.htm.

[5]高德毅.关于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内涵发展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2,(9).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