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需要

2016-01-22 05:09宫啸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1期
关键词:激励普通高中

宫啸

摘要: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学校应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同时注重学生内部生成,产生正确的学习需要,也应该重视外部激励,巩固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需要,对此,学校、家庭与社会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基础。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习需要;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30-02

学习需要一般是指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心理学认为,学习需要是一个健康个体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学习需要也有了更新和变化,但归根结底,还是建立在最原始的学习需要基础上。广义的学习需要包括各项生存与发展技能、经验的学习需要,狭义的学习需要则指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学习知识与相关实践活动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内部来源,指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与认知发展,自觉的产生学习需要,另一个方面是外部来源,指通过外部诱因来促使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变化,从而生成学习需要。两种来源往往在现实中共同发挥作用。进入普通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均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并且都有升学攻读大学的目标,因此其学习需要较其他阶段更加强烈,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做好相关辅助与激励引导工作,对于提升教育整体质量也具有特殊意义。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所处的客观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需要的指向性、学习需要的意识水平和学习需要的意识倾向三方面。有些学生自有远大志向,学习需要强烈,不轻易动摇,有些学生则需要不时的外界刺激与引导才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需要,而有些学生则难以形成稳定的学习需要,受外界影响变化较大。而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虽然已经努力提供素质教育,并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但应试教育特征仍然明显,学生在题海战术中难免迷失自我,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学习需要逐渐弱化,逆反心理增强。因此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不同的成长经历,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激励与引导,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的指向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偏向某一学科或某几门学科的需要分化现象。这一差别与学生的个体爱好、性格、学习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与教师风格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因材施教与激励引导而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使学生对其偏好的学科保持积极的学习需要,对其厌恶的学科提升学习需要,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比较稳定学习动力。

学习需要的意识水平,是指学习需要的强烈程度与持续时间,有些学生在毕业以后,终身都保持强烈的学习需要,把探求真理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有些学生在毕业以后,就不再愿意继续学习,生活中也得过且过,学习需要逐渐降低。前者的学习主动性往往很强烈,后者则往往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的强制性,其学习常常是被动的,效率也比较低。在遇到挫折时,采取消极逃避或抱怨态度,而不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学习兴趣弱、信心缺乏、没有恒心。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高中学生,要别人督促才能学习。这一群体的数量不容忽视,需要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进行影响与解决。

学习需要的意识倾向,是指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知,与个体思想意识的差别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学生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而有些学生学习则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这两种学习需要的意识倾向有着明显的差别,虽然都可以产生较为主动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烈的学习需要,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学习态度则有所不同,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教育的质量与社会的发展后劲,在这一方面,其责任并不全在于学生自己,社会、家长、教师都责无旁贷。必须要做到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习风气,使学生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获得正能量,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强烈的学习需要,并产生稳定的学习动力。

有调查显示,学生在下列情形下学得最好:当学生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事情时,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可见学生的学习需要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为提升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出贡献,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机会。

二、内部生成,促进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与生俱来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但是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被忽视,被弱化,甚至被扼杀,这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也造成了学生的厌学与挫败感,因此,学生的学习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与鼓励,反而逐渐消退和弱化,被迫处于潜在的睡眠状态或半睡眠状态。因此应该重视学生从内部生成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而非教师强加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体验,进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形成稳定的学习需要。

学校应该着力保护学生自然形成的学习需要,甚至是学生的个人爱好、特长等,不能为了学好文化课而占用音、体、美课程。努力学生的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不断的主动探求某一领域的知识,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现自我的机会,精心准备课程,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究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积极评价与鼓励引导,从而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积极学习需要。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养成健全的人格。相反,如果对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加以贬低和打击,却让学生为了大家认为对的方向而努力,则会大大的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三分之二成年人的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而中学生心理疾病多源于教师的不良行为,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受到的批评与羞辱会影响他整个发展过程。在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非常喜欢这一门课程。可见,教师应该保护学生原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从内部生成强烈的学习需要,并积极的为学生提供条件保护这些学习需要,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进而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需要。

三、外部激励,巩固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需要

任何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来自外界的激励与引导,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说,也需要来自外界的激励,这一方面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内生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新的学习需要,并通过不断的外界强化使得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需要。对于外部激励的方式方法,学界已有很多新的成果,如果学校为学生成立多种兴趣小组并提供立项经费支持与专任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化奖励;参与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等等。让学生不仅获得来自学校、教师的激励与肯定,也能通过互动来获得其他同学的评价与激励,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需要。

在普通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外部激励,可以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以及物质精神双重激励。物质激励一般表现为颁发奖品等,精神激励一般是评定“三好学生”等,物质精神双重激励则一般表现为奖学金或其他方式,有研究表明物质精神双重激励的效果最为明显,甚至有学者提出应该在普通高中建立国家奖学金制度以健全高中阶段的激励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可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过程中,也应该综合运用多种外部激励与科学引导,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将外部激励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形成稳定的学习需要。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外部激励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尺度,既要加入物质激励的因素,又不能片面强化物质激励的作用,以免造成拜金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需要意识倾向产生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家庭教育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做到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环境,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对学生实施外部激励,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外部激励的依据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为依据,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不断为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全面激发其学习需要不仅对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教育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得到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内部生成需要与外部激励强化并重,让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国平.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需要及其满足情况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李迪明.高中生学习需要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08,(6).

[3]夏凌翔,张世宇,王振勇,万黎.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J].青年研究,2000,(9).

[4]叶桂青,陈顺森.班主任激励风格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与考试焦虑关系的影响[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5]唐盛昌.聚焦志趣、激发潜能——上海中学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2012,(7).

[6]张京京,戴璐,兰慧君,黄玉娇,王亚欣.我国普通高中建立国家奖学金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7]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猜你喜欢
激励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