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2016-01-23 14:05
关键词:成功率血肿新生儿

何 彤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浅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何 彤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通过外周动脉的方式进行采血,对照组给予股静脉穿刺的方式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采血过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0.38%,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为86.53%,两组采取成功率比较,差异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由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92%,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外周动脉采血,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方式比较,两者的成功率差别不大,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采取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采血中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临床护理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新生儿的采血情况,会产生血流速度缓慢情况,或是凝血的状况、抽血不成功等。临床实践表明,通过股静脉穿刺方式进行采血,存在较高技术难度,并且采血中会造成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4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包括男性36例,女性16例;胎龄为36~40w,平均年龄为(38.4±3.1)w;平均体重为(2622±146)g。其中包括早产儿20例,新生儿黄疸13例,新生儿肺炎15例,其他病症4例。对照组包括男性39例,女性13例;胎龄为38~42w,平均年龄为(40.3±3.4)w;平均体重为(2634±152)g。其中包括早产儿21例,新生儿黄疸15例,新生儿肺炎14例,其他病症新生儿2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采血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外周动脉的方式采血,首先,新生儿取平卧位,医护人员需保持左手掌面托住婴儿肘关节,将穿刺的侧手放直,同时拇指绷紧肘关节的下方5cm位置前臂。完成常规消毒后,通过右手指腹触摸新生儿的肱动脉走向部分,轻压痕迹进行针记。由于新生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给予5ml的注射器,于其搏动最显著的位置进行连接5号的头皮针,可通过采血方面的工作完成。完成采血后,加压5min以止血,进而避免产生缺血的情况。其次,桡动脉实行穿刺的过程,应取新生儿的平卧位,医护人员于左手握紧其进行穿刺工作,保持侧手掌面朝上,于腕关节以食指触摸桡动脉搏动,通过拇指固定新生儿的手掌,采取右手进行持针,实行15~30°的角度扎于新生儿最强脉动的位置。完成穿刺后,血液会自动涌入头皮针的胶管位置,实行加压5min后进行止血。外周动脉的采血要求非常高,这就需要医护方面的人员能够做到操作的安全、有效。对医护人员提出更好的穿刺要求,以确保在无菌的状况下,实行对新生儿的采血工作,并保证采血相关器械能够实现安全、消毒的目的。医护方面的人员同时需有效的掌握操作方面的技术,尽可能防止出现再次采血的情况。

1.2.2 对照组

通过股静脉穿刺的方式采血,选择新生儿股静脉,在其内侧0.5cm处实施采血。新生儿取仰卧位,将其双腿分开,呈现蛙状,垫高暴露的高穿刺侧腹股沟区域。采取垂直进针法对新生儿采血,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后逐渐向上方提针,提针过程中抽吸,回血后暂停提针,按照需要采取血量,取血完成后拔针并使用棉球压迫止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血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通过标本溶血、标本凝血和血肿、呼吸暂停等指标,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3.0,实行统计学方面的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标准差应用(±s)代表,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的对比

观察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0.38%(47/52),对照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86.53%(45/52),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

对照组标本溶血4例,标本凝血5例,血肿3例,呼吸暂停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2%,观察组标本溶血2例,标本凝血0例,血肿1例,呼吸暂停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为临床护理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为确保护理工作,能够有效促使新生儿的成长健康,应提高护理的质量、护理的效果,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进而降低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新生儿为比较特殊的群体,在护理工作多会实行采血方面的操作。然而,新生儿血管非常细,同时血管的充盈度非常差。所以,在采血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问题,相关的护理人员需提高采血的技术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新生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血液的分部情况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内脏。采血部位的四肢,分布情况非常少。与此同时,因为新生儿血管纤细、充盈度较差。所以,实行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的过程,会产生非常多的问题,新生儿股静脉、股动脉、神经并行分布。若采集的血液操作不合理,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可见,通过股静脉穿刺,比较易于对动脉、神经造成损伤。而以大血管股静脉来看,医护方面的人员如果产生不合理的操作,很容易会出现血肿情况,反复实行穿刺采血同时会造成血管损伤的情况,进而引发血栓。股静脉穿刺采血,同时会提高新生儿的采血风险。本次研究,通过外周动脉的方式采血,这种方式能提高采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保证操作的规范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周动脉采血的成功率与股静脉采取成功率差异不大,但外周动脉采血能减少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情况,可有效的防止采血中,产生血样本凝血、样本溶血和血肿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1] 宗小敏.关于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302-302,303.

[2] 张蓉.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4):566-567.

[3] 薛巍.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51-252.

R248.4

B

ISSN.2095-6681.2016.03.0116.02

猜你喜欢
成功率血肿新生儿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