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名商榷*

2016-01-27 18:31董春英余学庆
中医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痰饮医家病因

董春英,张 一,余学庆

(1.河南中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450046; 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学术探讨·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名商榷*

董春英1,张一1,余学庆2

(1.河南中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450046; 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肺间质纤维化是世界疑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中医药在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为了方便中西医互相交流、学习,应尽快统一其病名。在诸多争论中,笔者认为或许将肺间质纤维化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更为恰当。

肺间质纤维化;肺痿;肺痹;喘证;痰饮

肺间质纤维化又称为肺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 或弥漫性肺实质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s,DPLD) ,是以弥漫性的肺泡炎、肺间质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组织学特点的一组疾病群[1]。由于混合性的肺损伤模式,使很大比例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很难分类[1-2]。此病起病隐袭,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少痰或少量白黏痰,晚期出现以低氧血症为主的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是各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导致间质性肺疾病的最终结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现代医学除吡非尼酮、尼达尼布为中等质量证据有条件推荐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4]。中医药在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5]。然而,肺间质纤维化是现代医学名词,并无公认的与之对应的中医学病名。目前,国内学者[6]对此有“咳嗽”“喘证”“肺胀”“痰饮”“肺痹”“肺痿”等不同认识。笔者通过整理文献,综合比较,认为将肺间质纤维化归属中医学“肺痿”更为合适。

1 肺间质纤维化与咳嗽、喘证、肺胀、痰饮

中医学认为: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涎的疾病,分内伤咳嗽和外感咳嗽两大类。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点的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咳嗽和喘证是从单个临床症状而命名的疾病,两者可同时存在于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中,用任何一个来概括肺间质纤维化的症状特点都是不全面的。

肺胀是指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类病证,其临床特点为喘、咳、痰、满、肿、悸、瘀,现多将其归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等疾病中。肺间质纤维化常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少痰或少量白黏痰为特点,而无肿、满,故一般不将肺间质纤维化归属于肺胀。

痰饮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包括咳吐出来的有形之痰和停滞在脏腑经络中的无形之痰。痰饮是津液代谢障碍的一组疾病群,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虽有肺阴不足、肺阴耗伤的病机,但并非水液代谢障碍所致,故不属于中医学“痰饮”范畴。因此,咳嗽、喘证、肺胀、痰饮均不适合做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名。

2 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痹

肺痹最早见于《素问·痹论》,载有:“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淫气喘息,痹聚在肺。”《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风寒客于人……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欬上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肺痹引胸背,起恶日光。”从《黄帝内经》的相关论述看,肺痹为脏腑痹之一,多发于皮痹之后,其症状可以概括为咳喘上气、烦满、脚背痛、恶日光、呕,与现代部分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高度相似。元代朱丹溪《症因脉治》中提出了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所致肺痹,扩大了对肺痹病因病机的认识。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提出了醉以人房,房劳伤肾,肾虚子盗母气所致肺痹,再次完善了肺痹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家对肺间质纤维化归属于肺痹争议较大。部分学者[7-8]认为:肺痹主要是由于外邪痹阻肺气而成,它与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特点、临床症状、病因病机、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对应性,肺间质纤维化应属“肺痹”范畴。笔者经查阅文献发现:肺痹确与部分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对应性[9-10],但并不能概括所有,如各种肺系疾病后期所致肺间质纤维化以本虚为主,并非外邪痹阻肺气而成。另有部分医家将肺间质纤维的不同时期分属不同的中医病名,如崔红生[11]认为:肺间质纤维化早期肺泡炎期外邪痹肺,以实证为主,属“肺痹”范畴;慢性迁延期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肺痹与肺痿并存;晚期本虚至极,气血不充、络虚不荣,属“肺痿”范畴。将肺间质纤维化归属于两个病名太过混乱,不利于中医的学习和传播,故不可取。此外,贾新华等[12]认为:气滞和痰瘀互结始终存在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肺间质纤维化归属于肺痿或者肺痹,均应从“痹”论治,重用活血药和通络搜剔药。纵观历代医家相关论述,肺痹更适用于部分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或肺间质纤维化的某个阶段,不能概括所有的肺间质纤维化。

3 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痿

肺痿病名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载有:“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 师曰:‘为肺痿之病。’”“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疾行则喘喝。”“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其中脉数、咳嗽、浊唾涎沫、喘息、短气与现代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有高度的相似性。唐代王焘提出“气急咳者名曰肺痿”,也与现代医学肺间质纤维化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的症状相吻合。不仅如此,肺痿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预后也和肺间质纤维化十分相似。

《金匮要略》记载:“热在上焦者……重亡津液,故得之。”“肺痿,唾涎沫而不咳者……此为肺中冷。”清代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曰:“肺为娇脏,热则气烁,故不用而痿;冷则气沮,故亦不用而痿也。”纵观仲景学说对肺痿病因病机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两点:①上焦有热,重亡津液,叶焦而痿;②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冷则气沮,不用而痿。隋代巢元方在其《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中提出了肺虚外感伤阴所至肺痿。清代喻昌《医门法律》中提出了先天肾之真阴不足,不能滋养肺阴至肺叶焦枯而痿。足见历代医家对肺阴耗伤在肺痿形成过程中的重视,这与肺喜润恶燥的生理特点相一致。明代提出了情志及饮食所致肺痿,如《古今医统大全·诸气门·九气动为诸病》云:“悲气所致为肺痿。”《普济方·咳嗽门·总论》中记载:“忧思喜怒,饮食饥饱,致脏气不平,积微至著,以致渐成肺痿。”清代有大量关于肺部疾病迁延不愈所致肺痿的记载,如陈实功《外科正宗·肺痈论》曰:“久嗽劳伤……其候转为肺痿。”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谓:“久嗽肺虚……为肺痿之病……如草木亢旱而枝叶萎落也。”这与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肺部疾病最终结局的认识不谋而合。此外,《孔氏谈苑》记载:“贾谷山采石人,末石伤肺,肺焦多死。”和现代医学粉尘吸入所致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相一致。

现代医家晁恩祥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属中医学“肺痿”范畴,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气虚血瘀、肺肾两虚、痰热壅肺、肺络痹阻[13]。刘建秋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虚血瘀、痰热互结、痹阻肺络,属本虚标实[14]。张纾难等[15]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先天阴虚禀赋不足,阴虚生内热而致肺燥津伤,日久肺叶失于濡养、焦萎不用。姜良铎等[16]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内因是肺肾亏虚,外因是环境毒邪,诱因是反复感受外邪。现代医家较之前人对瘀血、肺络痹阻的认识更为深刻,从汉代医家张仲景到现代医家晁恩祥等,对肺痿病因病机的认识包含了现代医家对肺间质纤维化病机的认识,因此,从病因病机角度肺间质纤维化归属于肺痿更合适。

治则治法方面,张纾难等[15]检索汉代至清代28位医家关于肺痿的62条论述,言及治法时主虚者(养阴、益气、温肺) 28次,主实者(清热、化痰、活血、降气)23条次(其中有交叉),足见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肺痿有虚证亦有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现代许多临床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肺痿辨证论治出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如晁恩祥根据多年临床观察,提出肺间质纤维化按中医肺痿论治,治则治法为养阴益气,调补肺肾,纳气平喘,辅以疏风宣肺、止咳化痰、祛瘀通络[13]。葛阳涛等[17]提出肺痿在治疗上应分急性加重期与慢性缓解期,急性加重期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等祛邪为主,慢性缓解期以益气养阴、补虚扶正为主。预后方面,隋代巢元方在其《诸病源候论》云:“咳唾咽燥欲饮者,必愈;欲咳而不能咳,唾干沫而小便不利者,难治。”丹波元简讲到肺痿的预后时说:“若此将成,多不救矣。”林佩琴《类证治裁》称:“难治之证。”唐容川关于肺痿重症的记载:“肺叶枯燥,不能覆下,则翘举而气亦上逆……乃肺痿之重证也。”与现代医学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重病候相似。诸多医家的论述提示肺痿预后不良,与肺间质纤维化2~3 a生存期、预后不良的观点相一致[18]。

4 小 结

虽然用一中医病名去冠西医疾病实属不妥,但对于同一现代医学疾病同时归属于多个中医病名更为不妥。肺间质纤维化是世界疑难病,中医药在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肺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其中西医病名的对应统一有利于中西医学的国际交流,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通过对古今医家有关肺间质纤维化相关论述的学习、整理,从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预后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或许将肺间质纤维化归属于中医学肺痿更为适合。

[1]TRAVIS WD,COSTABEL U,HANSELL DM,et al.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update of the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8(6):733-748.

[2]SVERZELLATI N,LYNCH DA,HANSELL DM,et 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 Advances in Knowledge since 2002[J].Radiographics,2015,35(7):1849-1871.

[3]GBD 2013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age-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2015,385(9963):117-171.

[4]RAGHU G,ROCHWERG B,ZHANGT Y,et al. Erratum:An official ATS/ERS/JRS/ALA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n update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n update of the 201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5,192(5):644.

[5]陈平.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50-252.

[6]廖远芬.肺纤维化中医病名探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3):225.

[7]王玉光,周平安,刘清泉.肺痹证治新诠[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7):6-7.

[8]姚楚芳,林意菁,蒋树龙.浅谈肺痹与肺间质纤维化[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4):295-296.

[9]王勇,马玉琛,李敏,等.风湿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诊治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5):513-515.

[10]钟丽丹,洪鸿彬.陈湘君教授治疗风湿病肺间质病变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6,38(10):13-15.

[11]崔红生.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期与证候分布规律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5):1443-1445.

[12]贾新华,陈宪海,张兴彩,等.肺纤维化从“痹”论治[J].中医药信息,2013,30(2):1-3.

[13]吴继全,陈燕,张洪春,等.晁恩祥治疗肺系病临证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688-690.

[14]刘晓东,李竹英.刘建秋教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经验[J].甘肃中医,2010,23(1):14-15.

[15]张纾难,陈燕,张威.三论肺痿[J].中国全科医学,2003,6(5):435-436.

[16]姜良铎,张晓梅,肖培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984-986.

[17]葛阳涛,胡海霞,王雪京.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痿[J].世界中医药,2014,9(8):994-997.

[18]RAGHU G,COLLARD HR,EGAN JJ,et al.An official ATS/ERS/JRS/ALAT statement: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183(6):788-824.

(编辑马虹)

1001-6910(2016)09-0003-04

R563.1+3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9.02

余学庆,副主任医师,yxqshi@163.com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项目(JDZX2015155);河南中医学院省属科研业务专项项目(2014KYYWF-ZZCX2-02)

2016-05-03;

2016-06-01

猜你喜欢
痰饮医家病因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