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练字无穷趣 赏得古诗别样美

2016-01-27 22:37钱琳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观书行楷诗眼

钱琳

【案例背景】

阅读教学中要渗透识字写字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进入第二、三学段后要逐步将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字义的推敲与揣摩上,而将认读字音、分析字形的权力交还给学生,并逐步提升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与水平。

【案例题旨】

在课标引领下,选择了六年级第十一册第22课《古诗两首》,生字只有三个,都在第二首古诗中,所以借古诗教学,重点学习第二首,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渗透“识字—写字—书法”的教学。《观书有感》是苏教版的一首古诗,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名诗。它实写的是清澈明净的半亩方塘,实际上是借此景告诉读者: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样解读后,才能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清”这个诗眼,体会诗歌所阐明的道理。对比赏析两首古诗的表达特点。

4.掌握行楷“鉴”字的书写,以及行楷双人旁书写方法,初步了解条幅的格式。

【案例实录】

片段一:重点学习,“鉴”字指导

1.“鉴”这个生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追问:那“鉴”怎么会和镜子有联系呢?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造的这个字。(看动画)

3.拓展:你还在哪里看过这个字?

4.学写:你看,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含义,让我们来写好这个字。正楷、行楷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5.看老师怎么写行楷的“鉴”……来,描一个,写一个。

6.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片段二:审读题目,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学贵有疑,方能有长进。读读这首诗的题目。

1.学生读诗的题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大家读得很认真,到底是“观书”还是“观塘”?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相机补充板书。

3.小结提示:哦,诗人不仅是观塘,原来是借方塘活水来说明读书能使人聪慧、能使人心明眼亮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常常问问自己:引读后两句。

片段三:书写指导,了解条幅

过渡:自古以来,很多诗人都能文善书。

1.欣赏。旁白:他们留下的这一幅幅优秀的诗词书法作品,有的洒脱流畅,有的力透纸背,有的刚劲饱满。

2.看到大家惊艳的眼神,是不是也想写写看?(出示范本)

3.这是老师写的《观书有感》的书法作品,看,它和我们以往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4.好,同学们,拿起笔,试着写一写这幅作品。(播放古筝曲)

5.点评学生作品。

6.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大家在写“徘徊”的时候有点犯难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双人旁,以“徘”为例,看老师的运笔过程,两撇相连,不出尖,笔断意连,写一竖。左窄右宽,横要连。徊的双人旁也一样,回的最后两横可连写。下课后,大家再把这个字多写几遍,加深印象。

【案例分析】

1.情境交融,紧扣主线

这首说理诗,非常含蓄,整首诗的内容和题目看似毫无关系,但又丝丝相连,于是便要寻求一个突破,从意境情境创设中走向意象,这个突破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清”,抓住诗眼“清”设计主线,从而提供各种教学支架。教学时通过重点字“鉴”理解“清”的样子;通过重点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感受“清”的程度;通过诗人的自问自答理解“清”的原因。通过这样三个板块的设计,借助音乐、图像让学生展开想象,融入情境,帮助学生在诗中赏画,画中寻诗,诗中喻理。音乐声、读书声,在学生的脑海中便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2.质疑讨论,难点突破

诗中无“书”,诗题却为“观书有感”,是观塘?还是观书?通过学生质疑讨论,辩论明理,借景悟“理”,享受诗趣,这是教学的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再加上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这一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3.识字写字,渗透方法

高林生在2013年4月全省识字写字教学研讨会议上说:对于教材中识字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阅读要求以及课文特点,从急需和长远的角度,综合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按照各有侧重的原则,安排其音、形、义的教学。识字教学何时插入?插入什么内容?如何插入?插入到何种程度?如何与阅读理解充分融合的问题。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们对三个生字“鉴”“徘徊”的教学各有不同,“鉴”侧重于构字方法来理解,并进行相应拓展;“徘徊”借助图画合理地想象进行识字,变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

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亦是如此。我们曾经仰望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不敢贸然尝试,惴惴揣度。其实,正如诗中所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小学语文中“识字写字”只是束之高阁的状态,没有一次次勇敢的发现、不成熟的尝试、百家争鸣的碰撞,又怎么会有学生心中关于汉字艺术的美?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观书行楷诗眼
观书有感
诗眼
温应春
观书有感(其一)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