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的临床康复治疗报道

2016-01-28 23:55陈维斌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中心医院康复科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陈维斌(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中心医院康复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的临床康复治疗报道

陈维斌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中心医院康复科,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目的 研究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临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变性期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研究各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结果 四种康复治疗方法均能使患者CT检查结果有所改变,其中联合组具有更高的痊愈率,但是CT结果改变与疗效之间不存在关系,因此无法作为疾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结论 在对变性期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进行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不能以CT结果作为疾病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仅能将其作为诊断依据。

【关键词】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临床康复治疗效果

为提高变性期多阶段腰椎间盘病变治疗效果,本文现将不同临床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入院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400例,其中男性241例,女性159例,平均年龄为(57.45±7.29)岁,平均病程为(26.49±6.37)年。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理疗组、手法组、输液组、联合组,每组为100例,分别进行相应治疗。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理疗组。①超短波电疗法:腰部腹部对置法(病变腰椎间盘为中心部位)。治疗时间:15 min+1~20 min维持。治疗剂量:80 mA+2~100 mA维持。治疗周期: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歇为3 d,每日1次。②等幅中频电疗法:(病变腰椎间盘为中心部位)腰部并置法。治疗时间:20 min,治疗剂量:运动阈上,治疗周期:12次为1个周期,每日1次,疗程间歇为3 d。③石蜡疗法:腰部并置法。治疗时间:20~40 min。治疗剂量:温热感。治疗周期:12次为1个周期,每日1次,疗程间歇为3 d。

1.2.2 手法组:①传统手法:对脊柱双侧骶棘肌进行松解,解决粘连问题,使关节归位。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20~30 min,5次为1个周期。②麦肯基手法:脊柱中央后前、前后、单侧后前、横向推棘突、旋转、纵向牵伸、屈曲、侧屈按压治疗。2周1次。③运动手法:按每群关节生理范围评估,松解相应主动肌及拮抗肌群,按排相应动作,在医师监督下进行运动,运动剂量循序渐进,按超量原则进行,勿拉伤,每周1次。④关节松解术手法:根据康复评估标准,对ROM(关节活动度)未达生理范围的关节进行手法松解,勿损伤肌腱附着点。每周1次。⑤康复器械:腰围固定据患者感受情况确定固定时间,直立位固定,平卧位松开。

1.2.3 输液组:①5%GS注射液或0.9%NS注射液500 mL+红花注射液20~40 mL。②20%甘露醇注射液250~500 mL+地塞米松1~10 mg注射液,30 min内输入人体。③5%GS250~500 mL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1 g+ATP注射液40 mg+Co_A注射液100单位。④0.9%NS250 mL+骨肽50~100 mg。

1.2.4 联合组:根据患者变性期病变程度联合应用物理治疗、手法治疗、输液药物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MRI或CT中全部消失。显效:症状、体征、MRI或CT中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体征、MRI或CT中一小部分消失。无效:症状、体征、MRI或CT中不消失。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腰椎间盘CT诊断比例情况:在进行治疗前理疗组患者腰椎间盘膨出、突出以及脱出人数共有100例,手法组有100例,输液组有100例,联合组有100例,共计400例。在治疗后,理疗组患者腰椎间盘膨出、突出以及突出的人数共有26例,手法组24例,输液组21例,联合组10例,合计81例。经统计学处理显示:χ2=17.38,0.001 <P<0.01,四组间CT诊断变化有差异性。

2.2 临床疗效判定:理疗组患者18例痊愈,35例显效,21例有效,26例无效;手法组患者21例痊愈,41例显效,14例有效,24例无效;输液组患者26例痊愈,43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联合组52例痊愈,32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经统计学处理显示:χ2=439.97 (χ2

0.005=23.59、P<0.005),四组间疗效有高度差异性。其中理疗组临床痊愈率为18%,手法组临床痊愈率为21%,输液组临床痊愈率为26%,联合组临床痊愈率为52%。

2.3 CT诊断变化率与疗效变化率判定:CT检查结果有变化的例数为598例,无变化为642例,疗效由变化的例数为349例,无变化的为51例。经统计学处理显示:χ2=188.76(χ20.005=7.88),P<0.005,二组间变化率存在高度差异性。二组间变化高度差异性存在说明CT变化与疗效变化无直接关系,因而CT诊断不能作为疗效判定的唯一标准,只能作为参考标准。

3 讨 论

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康复治疗方案应该是明确的、多元的、规范的[1-4]。理疗组应用的物理治疗应贯彻变性期全过程,且以病变部位为治疗部位,并调整治疗剂量及治疗时间。手法组应用的手法治疗应在神经根无水肿及挤压情况下进行,防止治疗形成医源性损伤。输液组应用的液体治疗是在有神经根水肿及挤压下进行治疗。联合组是根据上述原则选用的合理治疗方案[5-7]。

因此,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治疗过程中,疼痛不能作为脊神经根受压的天然指标,只能作为手法治疗与输液治疗的鉴别方法,有疼痛者应选用输液治疗,无疼痛者可选用手法治疗。同时由于CT诊断腰椎间盘变性期病变指标与临床症状不相符,由此产生临床诊断与CT诊断不相符,形成临床与医技之间差异性,而CT诊断变化率与临床疗效变化率也存在高度差异性,因而CT诊断变化率不能反映临床疗效变化率。所以在诊断上应进行常规的CT检查,而在疗效判定上应用CT检查则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 陈维斌.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变性期)临床康复治疗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74-75.

[2] 陈令军,林鹏,曹贤畅,等.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7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3779-3780.

[3] 鞠耀东,秦立国.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26):18-19.

[4] 冯宪煊,叶冬梅,白跃宏,等.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1236.

[5] 夏小艾.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病[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3):185-185.

[6] 王竹.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研究与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10):1576-1578.

[7] 周勇,孙雷,张珂,等.太极拳锻炼对亚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12,31(2):25-26,29.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