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

2016-01-28 23:55丁东煜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宁安15749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

丁东煜(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宁安 157499)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

丁东煜
(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宁安 157499)

【摘要】目的 探究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各5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普通的动力髋螺钉固定进行治疗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手术出血量比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要大,但前者在术后的卧床时间和术后关节负重时间要远小于后者两组,两组患者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优于目前多用的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半髋关节置换;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

老年人骨质愈合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患有骨质疏松等症状,极其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导致骨折[1]。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中不稳定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动力髋螺钉固定(DHS),在对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但采用该方法救治的患者大多需要长时间进行卧床休养,并且在进行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很高。随着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手术在临床上逐步开始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和动力螺纹固定手术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对比,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总共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67~82岁,平均年龄(71.2±3.5)岁。患者在入院经过检查后,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价,签署手术同意书后方可开始手术。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在半髋关节置换术时,半髋关节材料采用加长柄形型双极人工半髋关节,假体为人造生物型关节。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经过硬腰联合麻醉及全身麻醉,在术中采取侧卧位,操刀医师从患侧髋外侧进行直切口。医师在进行手术时,在截骨扩髓后依据髓腔宽度选择合适型号的假体,采用生物型关节的安装技术,在安装完成后以肌腱和筋膜为起止点缝合伤口。

DHS手术中患者应采取仰卧位,操作医师在X线的监视下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复位,在髋关节外侧采取直切口,对骨折部位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髋螺钉,帮助患者安装合适的DHS钢板,并缝合伤口。

进行两种手术的患者均要随时观察下肢肿胀情况,并服用低分子肝素钙,来控制和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

1.3 观察指标:在手术时对患者手术中的各项指标、患者恢复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在患者术后12个月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统计: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75.3±9.2)min,手术出血量(264.3±21.1)mL,术后卧床时间(3.1±1.3)d,术后恢复时间(9.1±3.1)d。DHS组手术时间(63.4±8.7)min,手术出血量(179.1±14.3)mL,术后卧床时间(23.4±5.6)d,术后关节恢复时间(32.5±7.1)d。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手术出血量比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要大,但前者在术后的卧床时间和术后关节负重时间要远小于后者两组,两组患者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在经过手术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调查,收集数据如下:在半髋关节置换组50例患者中,有3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0.00%;在DHS组中50例患者有8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36.00%。可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远小于DHS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股骨上端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病症在发生后不易愈合,现今多采用DHS对该病症进行临床治疗,但治疗后需要长期的卧床休养对老年患者的恢复十分不利,并且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3]。

本文通过对比近年来推广来的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和DHS做比较,发现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后相比DHS,患者的卧床恢复天数仅需(3.1±1.3)d,远小于DHS所需的(23.4±5.6)d,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两中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也发现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发病概率10.0%远小于DHS的36.0%,从各方面看,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推广成为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临床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贺建军.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7):1044-1045.

[2] 马涛,宋伟,张育民,等.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24-1343.

[3] 尚红涛.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042-01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
刍议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持续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