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儿童牙病的护理配合

2016-01-28 23:55吉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护理配合类型

周 萍(吉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口腔科儿童牙病的护理配合

周 萍
(吉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科儿童牙病不同患儿采取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10月接收的246例口腔科儿童牙病患儿,护理人员通过心理诱导对其分型,对不同类型的患儿进行对应性的护理配合措施,观察其心理诱导成功率和对应类型护理配合的概率。结果 7~12岁的心理诱导成功率最高;巡回护理配合中7~12岁患儿配合率最高,四手操作护理配合中5~6岁患儿配合率最高,固定法护理配合中2~4岁患儿配合率最高。结论 对儿童牙病患儿的护理,应根据其不同年龄段所对应的护理类型进行对应性护理配合,才可提高其治疗和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儿童牙病;护理配合;类型

与成年人相比较,口腔科患儿牙病的治疗及护理比较困难和复杂,因为儿童心智不成熟,对于护理人员的解说、沟通和建议等,儿童不能完全领会,同时还会出现烦躁不安、乱抓乱动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及护理质量[1]。因此护理人员需采取心理诱导的方式对患儿进行配合与不配合类型的分配,从而根据其类型分配采取对症护理配合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就我院246例儿童牙病患儿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10月接收的246例口腔科儿童牙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5±1.3)岁。其中年龄段在2~4岁的有52例,5~6岁的有88例,7~12岁的有106例。

1.2 方法

1.2.1 分型方法:所有患儿均需根据护理人员采用的示范、诱导、交流或适应等心理诱导方法进行分型,让其克服心理恐惧或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让其配合治疗和护理服务,其中能自行主动配合的列为合作型;能配合但仍表现出害怕或紧张的列为基本合作型;对情绪不稳定,需进行固定或麻醉等让其安静的患儿,将其列为不合作型。

1.2.2 对应的护理配合方法:①合作型:对情绪稳定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患儿,均采取巡回护理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护理人员先将术中使用的各种物品准备齐全,让患儿做到手术椅上就位,并不断进行鼓励和安慰,并叮嘱其相应的注意事项,医师开始操作,护理人员还需帮医师将填充物等调和好,操作中不断鼓励、表扬和称赞患儿,并不断进行心理安抚,待治疗结束后应立即清理台面,准备下一位患儿的治疗,所有患儿的治疗均由一位医师进行。②基本合作型:对情绪相对稳定但不情愿的患儿采取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由于此类患儿容易受不了因素影响,情绪会发生突然变化而不配合,所以护理人员在医师操作中尽量帮助其减少患儿疼痛的发生,操作速度尽量要快,并将会出现疼痛的步骤置后进行。③不合作型:对年龄段较小、情绪激动或躁动的患儿,采取固定法护理配合治疗和护理,固定法是采用相应的器械、装置对患儿身体及口腔进行固定操作的一种方法,同时需要根据患儿的情况适量进行局部麻醉,或采用镇痛药物进行镇静,此操作护理人员应将全面内容告知家属,在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操作中一旦患儿有不配合情况,应立即将固定器撤掉,避免造成损伤;同时在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宽慰和鼓励,避免给其造成阴影[2]。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不同阶段患儿心理诱导的成功率及对应护理配合方式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阶段患儿心理诱导成功率对比:2~4岁心理诱导成功的有24例,成功率为9.8%;5~6岁心理诱导成功的有72例,成功率为29.3%;7~12岁心理诱导成功的有100例,成功率为40.7%;三者对比,7~12岁的心理诱导成功率最高(P<0.05)。

2.2 不同阶段患儿护理配合方式概率对比:2~4岁中巡回护理配合的有6例(11.5%),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有18例(34.6%),固定法护理配合的有28例(53.9%);5~6岁患儿中巡回护理配合的有27例(30.7%),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有45例(51.1%),固定法护理配合的有16例(18.2%);7~12岁患儿中巡回护理配合的有63例(59.4%),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有43例(40.6%),固定法护理配合的有0例(0);巡回护理配合中7~12岁患儿配合率最高,四手操作护理配合中5~6岁患儿配合率最高,固定法护理配合中2~4岁患儿配合率最高,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儿童牙病的治疗及护理操作均比较困难,由于患儿不能理解护理人员的话,同时年龄比较小,会因为害怕而出现躁动不安或情绪激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治疗进程[3]。护理人员需对患儿进行心理诱导,对其进行不同分型,然后按照分型采取对应性护理配合措施,方法比较有效。本文选取的患儿均通过心理诱导按照不同阶段的心理分析进行了分型,结果7~12岁的患儿合作率较高,采用巡回护理配法;5~6岁患儿基本合作,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法;2~4岁患儿不合作,采用固定法护理配合法进行操作,均取得成功。因此,对儿童牙病患儿的治疗及护理,需根据其不同年龄段对应的分型,采取适宜的护理配合方式进行干预,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苏春华.儿童牙病诊治时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46-147.

[2] 林琳,孙鲁雁,王洋.牙科全麻技术治疗儿童牙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3):286-287.

[3] 赵丽萍,董文亮,徐喆.口腔科门诊儿童牙病护理配合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604-606.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19-01

猜你喜欢
护理配合类型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配合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配合
四手操作法护理配合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应用在妇科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