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

2016-01-28 23:55李素云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心医院河南开封4753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护理效果

李素云(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心医院,河南 开封 4753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

李素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心医院,河南 开封 475300)

【摘要】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搜集兰考县中心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急性心肌梗死58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29例,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对比分析。结果 组间比较,研究组住院天数短,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高,差异显著。结论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大,可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护理;效果

本病为心血管常见症,对患者身心健康有极大危害,临床必须引起重视,积极给予患者治疗及护理,减轻疾病不良影响。现搜集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急性心肌梗死58例,总结性分析综合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并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急性心肌梗死58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组。对照组均龄(62.13±3.24)岁,最大为79岁,最小为49岁,共29例,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11、18例。研究组均龄(62.19±3.26)岁,最大为80岁,最小为49岁,共29例,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12、17例。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

1.2.1 基础护理:入院1周内,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保证病房安静、舒适、整洁,协助患者进行漱口、入厕、进食等;提倡患者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以半流质、易消化食物为主,并少食多餐,禁忌烟酒,预防心脏负担加重;每日对患者进行口腔、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注意口腔卫生;严格遵医嘱或药物说明书对患者用药,合理调节药物输入速度,用药期间,加强巡视,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1.2.2 心理疏导: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向患者说明原因、方法及意义,并保证动作轻柔,态度友好,拉近护患距离,构建良好、融洽关系;掌握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理产生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疏导,通过安慰、鼓励、劝导等方法使其减轻压力,稳定情绪。

1.2.3 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如血压、脉搏、心率和呼吸等。每隔0.5 h测定血压一次,做好记录。准确记录患者尿液颜色、出入量、性质等。如患者四肢水肿,则注意控制输液滴速及药物用量。

1.2.4 预防并发症:嘱患者经常活动肢体,预防形成血栓;如患者发生便秘,应给予其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并指导其不得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肌缺氧,必要时便前给予其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定期给予翻身、拍背等,防止肺部感染。记录对照组与研究组住院天数,观察护理效果,调查满意度,并比较。

1.3 效果标准。无效:经过护理,症状较护理前无缓解;有效:经过护理,症状有极大缓解;显效:经过护理,症状基本消失。护理有效率=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住院天数:对照组住院天数(13.6±3.1)d,研究组住院天数(10.2±2.6)d。组间比较,研究组较短(P<0.05),差异显著。

2.2 护理效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82.76%,护理无效5例,有效12例,12例显效。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3.10%,护理无效2例,有效13例,14例显效。组间比较,研究组较高(P<0.05),差异显著。

2.3 满意度:对照组满意度86.21%,不满意4例,基本满意14例,11例比较满意。研究组满意度96.55%,不满意1例,基本满意12例,16例比较满意。组间比较,研究组较高(P<0.05),差异显著。

3 讨 论

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若患者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或治疗护理方法不当,均可危及生命,故护理服务在本病临床处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需采取科学、有效模式给予患者精心护理。临床护理对维护个体健康、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对改善症状、促进病情转归、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明显作用。常规护理为传统护理模式,内容单一,理念落后,无法满足临床需要。研究表明,常规护理并不适应当前护理服务的发展,现阶段,患者越来越重视临床护理,对护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若仍延续使用传统模式,不仅无法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基础需求,也无法紧密结合病情,影响疗效[1]。由此可见,临床展开护理服务时,必须采取一种现代化、专业模式,使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作用。综合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基于先进理论,旨在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护理,内容丰富、全面,措施极富有针对性。综合护理是结合本病病情及患者需求制定的专业模式,能与患者病情紧密结合,依据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基础需求展开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心理疏导、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等,其中基础护理涉及患者日常饮食、用药、生活等多方面;心理疏导主要针对患者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烦躁等负性情绪及心理展开指导;病情观察是对患者病情实施的全方位、多角度观察;预防并发症主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肺动脉栓塞、肢体血栓形成、便秘、压疮及感染等[2]。同常规护理相对比,综合护理具有系统、优质、全面、连续等优点,护理质量高。综上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冉,陈慧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348-349.

[2] 韩小燕.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91-9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36-01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护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