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行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30例术后护理研究

2016-01-28 23:55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术后护理肝癌

王 娟(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肝癌术后行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30例术后护理研究

王 娟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70例行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行血浆管引流,观察组行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术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术后1、7 d引流量分别为(80.22±3.22)mL、(2.68±0.76)mL,对照组别为(46.42±1.54)mL、(14.53±1.57)mL,两组引流量存在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为28.57%,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肝癌术后行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能有效引流腹腔渗液,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肝癌;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术后护理

临床中,肝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最近几年以来,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整体预后差,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肝癌治疗主要方法为手术切除,虽然外科手术在进行不断的改善,但是外科术后腹腔引流受到医师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探讨肝癌术后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术后护理,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70例行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本组患者均是原发性肝癌,以恶心、消瘦、感疼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MRI检查或者是CT检查结果显示为肝脏占位;AFP、AST、ALT水平明显上升。对照组中,20例男,15例女,年龄为35~72岁,平均为(57.24±2.43)岁。观察组中,17例女,18例男,年龄为34~76岁,平均为(56.43± 2.56)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术中采取温室孔安置血浆管引流。观察组患者术中留置温氏孔安置腹腔双套管并于术后采取负压引流。经输液导管滴入60~100 mL/d生理盐水,通过负压吸引将全部液体经血浆管引出;血浆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并将其固定在床边。对比两组患者引流液量、与并发症情况。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情况,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s)表示,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两组引流量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1、7 d引流量分别为(80.22±3.22)mL、(2.68±0.76)mL;对照组,术后1、7 d引流量分别为(46.42±1.54)mL、(14.53±1.57)mL,两组引流量存在明显差异,t=42.344、30.38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中,1例黄褐色胆汁引流液,2例血性引流液,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中,5例引流管周围渗漏腹水,3例血性引流液,2例黄褐色胆汁引流液,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χ2=4.629,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合理控制饮食,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以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注意患者是否存在意识变化,避免发生肝性脑病,特别是身体素质差、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异常或者是意识障碍,要禁止蛋白饮食并且给予乳果糖,同时口服降氨药物。观察患者巩膜黄疸、皮肤状况,注意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皮肤需要保持清洁,指甲要及时修剪,避免将皮肤抓伤造成感染;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程度、时间、性质等情况,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患者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法,转移注意力。②心理护理。肝癌患者需面临经济、心理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恐惧、失落、急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对于患者的疑问要耐心回答,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积极配合患者治疗,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③引流管护理。术毕,患者回病房时要注意引流管保护,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脱出或者是牵拉。对于术后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患者,血浆管需要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吸引力0.2~0.5 kPa,经输液导管将60~100 mL/d生理盐水滴入,通过负压作用经血浆管将冲洗液引出,血浆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并固定,观察患者引流液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如果引流液存在絮状物,这说明有感染症状,取试液进行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按照试验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采取抗感染治疗[3]。本组观察组中,1例黄褐色胆汁引流液,2例血性引流液,采取相应处理后,患者痊愈。

3.2 结论:临床中,肝癌术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能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腹腔渗液减少,降低腹腔感染、膈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引流与治疗效果。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肝功能、引流液的变化,做好术后护理工作,能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有助于患者恢复。总而言之,肝癌术后行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操作简单、观察方便,能有效引流腹腔渗液,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凤齐,郑瑞双.肝癌术后腹腔未置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123-125.

[2] 青晓.肝癌术后行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78例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136-139.

[3] 黄东娜,周玉华,吴桂真.肝癌切除术后留置腹腔双套管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3):188-190.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40-01

猜你喜欢
术后护理肝癌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87例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胆结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骨科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缓解效果分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