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治疗阶段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2016-01-28 23:55姜泽艳吉林省通化市海龙精神病医院吉林通化1350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护理

姜泽艳(吉林省通化市海龙精神病医院,吉林 通化 135007)



精神病患者治疗阶段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姜泽艳
(吉林省通化市海龙精神病医院,吉林 通化 135007)

【摘要】探讨精神病患者治疗阶段的临床特点及通过特殊护理所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治疗阶段;临床特点;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可能不期而至,这就要求我们现代人有着较强的抗压能力,而精神病患者做为弱势群体,他们根本无法适应日趋加快的生活步伐和节律,因此出现各种各样反常的举止和言行。护理人员是精神病院医护队伍的主体,肩负着“七分护理”的职责,结合我20年的护理实际,针对精神病患者病情的不同特点,为防止患者发生各种意外,再配合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的同时,临床上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治疗阶段患者特点是精神症状重,自制力缺失,否认有病,在复杂的病态心理支配下可发生各种意外[1]。

1 一般护理

1.1 首先要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熟悉掌握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应注意的护理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1.2 对于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应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天的活动尽可能为他们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督促和帮助精神病患者自觉遵照执行。组织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尊重患者人格,以热情和蔼的态度服务,细心做好各种护理,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1.3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给予协助或督促,协同做好他们的个人卫生处理。

1.4 要关心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和性格锻炼。

2 服药护理,

服药时治疗的关键,精神病患者多数有自知力缺乏或不完整,而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也不能正确反映疗效和不良反应因此护士必须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掌握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2.1 服药前要准备好温度适宜的开水,饮水碗,压舌板。服药是要集中精力亲自把药交给患者,确实保证患者服下后方可离开,防止留药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意外。

2.2 对藏药和吐药的患者做好耐心和细致的解释工作,讲清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其各种顾虑,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3 对拒药患者除做好解释工作外,还要在医师的协助下采取鼻饲给药,以保证质量。

2.4 对已抑郁及有自杀意念的患者服药时做好细致严格的检查(如指缝,衣袖,口腔等),防止患者将积存的药物一次吞服造成意外。

2.5 注意观察服药后反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 饮食护理

3.1 饮食前护理:准备好清洁的餐具,安排患者饭前洗手,维护好排队秩序,避免相互拥挤,争执和烫伤等。

3.2 进餐时护理:对能集体进餐的患者注意观察进食情况及病情变化,特殊重点患者设专人照顾,木僵的患者,护理人员单独喂食,必要时输液营养;兴奋躁动患者单独喂食;暴饮暴食或拒食者要注意看护,并限制饮食量,嘱患者慢吃慢咽,防止饮食过量或噎食;自称有罪的可将饭菜搅拌在一起使其看上去像剩饭菜,劝慰患者服用,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对进食不主动找出原因,观察有便秘,腹胀等及时处理。对神经性厌食的加强心理护理,说明饮食的重要性劝其合理健康的饮食。

4 睡眠护理

此阶段患者睡眠较差。

4.1 兴奋患者多表现为不眠,大喊大叫,躁动不安,行为紊乱,影响其患者休息,对这类患者要报告值班医师,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催眠药物,并严密观察病情。

4.2 部分患者伪装睡眠,护士一定要经常巡视病房,劝说安慰患者入睡。

4.3 若发现患者辗转不安,频繁入厕,饮水或离床活动要严密观察病情,以免发生意外。

4.4 实施持续质量控制措施,即每日主班护士详细介绍睡眠障碍患者的情况,包括导致的因素护士长每周两次与主治医师共同讨论睡眠障碍问题。次日,晨会介绍防治措施,特殊患者连续交班,睡眠障碍护理应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这也是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条龙式的管理过程。

5 安全护理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重要环节,精神病患者因受症状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外逃等特殊行为,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出现意外,乃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工作中必须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心理动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2]。

5.1 不定时,不定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病房危险品,药品,应严格保管,防患者拿走造成意外。剪刀,针,体温计等应在 护士看管下使用。保护带严格交接班,严格执行操作规章制度,严禁将医疗器械(针头等)遗留病房。新入院患者探视归回,外出归回者做好安全检查,防危险品带入病房。

5.2 经常深入病房,运用熟练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交谈,充分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自尊心,鼓励患者用语言发泄心中的不满,降低或消除攻击行为的发生,对患者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也应有合理的解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即可深入了解病情的动态变化,也可维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3]。

5.3 患者活动时做好外出登记,并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确定开放程度和活动范围,应在护士可观察的范围内,活动时细心看护,密切观察,防止患者登高、奔跑、撞伤、摔伤等。

5.4 环境安全室内无易碎物品,椅子固定,墙上无暴露的钉子、电线、电源插座等。门墙牢固,办公室、治疗室等有专用门锁。

5.5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不安心住院,情绪低落的患者给予安慰稳定其情绪;对兴奋、躁动的患者,舒缓激动情绪;自杀观念的做好服药护理,防患者私自,积攒一次性吞服,应了解患者自杀观念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降低意外的风险。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不断提高护士的身心素质,道德修养,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的实施给患者创造了一个温馨的修养环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6-171.

[2] 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CCMD[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7-199.

[3] 贾建平.著名专家谈神经系统疾病防治[J].精神护理,2008,3(3):119.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54-02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