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2016-01-28 09:33黄香君山西阳泉广播电视台山西阳泉04500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弊端

黄香君山西阳泉广播电视台,山西阳泉 045000



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黄香君
山西阳泉广播电视台,山西阳泉 045000

摘 要隐性采访作为舆论监督的手段之一,是常规的显性采访的补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运用隐性采访保障了大众的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新闻的真实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特殊的采访方式也容易造成侵权、诚信危机等不良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谨慎运用隐性采访。本文主要就隐性采访的利弊以及具体运用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引导隐性采访健康发展。

关键词隐性采访;利处;弊端;谨慎运用

1 隐性采访概要

隐性采访,主要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或隐瞒记者身份等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一般说来,隐性采访是在常规的显性采访不奏效的情况下采用的,借助隐性采访可以减少采访过程中的障碍和干扰,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可以更加清晰地洞悉是非曲直。比如,央视“江西高考替考案”“金华火腿”“地沟油”事件等都是隐性采访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揭开了我们看不到的一面,同时也鞭挞了当地一些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行为,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当然,隐性采访并不是无限度的,而应该控制在法律和新闻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是值得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注意的。

2 隐性采访的利与弊分析

隐性采访是与显性采访相对应的,是显性采访的补充形式。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隐性采访既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也存在一些弊端。

2.1隐性采访的社会价值

隐性采访的核心就是让被访者尽可能地表现出日常状态,使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带有画面的隐性摄像则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这能够更加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尤其是在批评性报道中更具有显性采访达不到的效果。比如,黑龙江电视台的《真相》栏目记者曾经曝光过一家餐馆使用地沟油的事件,记者就是以服务生的身份潜入到这家饭店,经过几天的暗访,终于掌握了这家饭店收取、使用地沟油的证据,并且曝光了餐馆使用自来水勾兑色素香精制作果汁的事实,并偷偷录了像。至此,这家餐馆的丑恶行径被完全揭露开来,受到了法律严惩。可见,如果不是采用这种隐性采访的方式,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获得真相,也就难以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此外,隐性采访还是显性采访的有效补充,是满足大众知情权和行使舆论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比如,今年广受社会关注的“江西高考替考案”就是隐性采访的典型案例,通过记者的隐性采访,我们了解到了令人震惊的高考替考的各项流程,我们讶异和指责在高考如此庄重的场合下部分不法分子的“狸猫换太子”之举如此猖狂。因此,隐性采访可以深入挖掘更多的客观的新闻素材,可以避开一些戏剧化的虚假陈述,最大限度的还原事实真相,将真相曝光于大众舆论中,利于实现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同时还可以为执法部门提供第一手证据资料,甚至可以成为执法部门执法的有力证据。

2.2隐性采访的弊端

隐性采访的弊端可以从新闻工作者、被访者、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对于新闻工作者,隐性采访本来作为一种公开采访的补充形式,但在现实社会中,部分新闻工作者将窥探别人隐私作为乐趣,不顾道德与法律打着隐性采访的幌子肆意暗访,甚至以此作为不良收入的来源,这就容易滋生浮躁心理和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

对于被访者而言,隐性采访容易侵犯被访者的人身权利,如果记者的法律知识比较欠缺,就容易在隐性采访中侵犯他人或企业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基本权利,甚至产生与被访者的经济纠纷。因此,

在隐性采访中,新闻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谨慎行使。

对于社会而言,隐性采访的存在容易导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防备心理的加深,人们之间的相处都带着面具,那么,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严重的诚信危机。隐性采访其实是“以隐窥隐”,即用隐蔽的方式窥探别人的隐私,这是当前偷窥文化膨胀的一大原因。

3 对于隐性采访的理性思考

当前,我国尚未明确制定专门的新闻法,隐性采访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尤其是涉及到普遍的社会价值、重大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人物等时,隐性采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事件的真实情况,如一些贩假造假问题、乱收费问题、坑蒙拐骗问题等批评性或揭露性报道,因为如果使用显性采访,根本达不到效果。但是,隐性采访也有很多弊端,并且涉及到法律与道德层面的问题。因此,对于新闻媒体而言,隐性采访应当给予严格控制,非重大新闻事件、非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非经领导批准、非公开场合发生的、非监督公务行为一律不允许使用隐性采访的手段。

此外,《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规定:“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这就说明,现阶段我国还是不提倡隐性采访的,隐性采访还应该是有所约束的。因此,在使用隐性采访时,记者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要提高媒体领导和记者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隐性采访健康有序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隐性采访作为显性采访的补充形式,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正确认识隐性采访的利弊,学会理性处理好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之间的关系,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秉承为社会服务的从业理念,谨慎运用隐性采访。

参考文献

[1]韩冬.电视隐性采访的原则和方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5(7):84-85.

[2]赵亮.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浅谈隐性采访与培养新闻采编策略[J].新闻传播,2015(13):107,109.

[3]张曜多.论隐性采访的利弊及遵循原则[J].视听,2015 (2):85-86.

作者简介:黄香君,工作单位为山西阳泉广播电视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1-0097-01

猜你喜欢
弊端
跟踪导练(四)
I Am not just a Statistic,I Am Survivor
浅谈我国大学音乐课堂教学弊端及其改进策略
把脉病因,扭转低效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分析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分析
语文标准化考试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珠海群众对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看法情况调研
跳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现行事业会计制度中的弊端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