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新闻标题是怎样产生的

2016-01-28 09:33楚呼伦贝尔日报社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标题修辞创意

齐 楚呼伦贝尔日报社,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好的新闻标题是怎样产生的

齐 楚
呼伦贝尔日报社,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摘 要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光要有吸引人的内容,还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因为标题带给读者的是第一印象。正如人们所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眉目可以传情,一个好的新闻也要依靠一个好的标题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关键词 标题;修辞;创意;生动;引人

1 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人们常说,眉目可以传情,一个人的一双眼睛可以反映出这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那么我们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无疑突出了标题在整篇新闻稿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这个媒体多如牛毛、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张报纸能够让读者从头读到尾的已经不多了。许多人都是在粗略地浏览,当看见自己关心或喜欢的题目时,才会稍微留意一下。所以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神来之笔,能够打动人,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有一睹为快的欲望,正应了那句话:“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可以说,现在早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读题时代”,这也使得报纸编辑们不得不在新闻的标题制作上多下苦功。

2 怎样为新闻拟一个好的标题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应该是简洁精练、题文相符、生动活泼的。制作标题既要注意与内容的关系,又要注意与导语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主题与辅题的关系,在制作形式方法上可以说千姿百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标题也是这样,缺乏修饰与锤炼的标题往往难以被读者接受。例如呼伦贝尔日报晨刊2015年4月14日二版一组图片取名为《伊敏河畔的堂·吉诃德》,既突出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献艺者,又为他的为何出现打下了伏笔,让读者想知道他与堂·吉诃德到底有什么相似之处。新华社曾发过一条原题为《阿勒泰坚决不准渎职者一走了之继续做官》的消息,意思虽然明白但标题显得拖沓,其卖点何在?海南日报的编辑仔细读原文注意到,文中交待的三名渎职者分别叫胡立扬、朱马、胡马尔买提汗,海南日报做了这样一个标题:(引)阿勒泰:此地失渎职 他处休做官(主)任上留得“账单”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标题,该标题巧妙地化用唐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使得三个渎职者的姓和名成了这篇稿子的卖点,看得出来编辑的用心。笔者的一位同仁,在采写一名历史课老师后,得知这位老师又是当地著名的书法家,好饮酒作诗,于是为采写他的人物稿件取标题为《黑白两支笔,诗酒一姚公》,黑者毛笔也,白者粉笔之谓也。老师姓姚,仅此十字,已把人物特点尽收于标题之中。《湖北经济报》曾刊发过一篇题为《“黄山头”穿上“文化衫”》,写的是黄山头酒业公司发展企业文化,打出文化品牌,以推销产品,提高效益,发展企业的作法。用“穿上”一词将企业拟人化,形象、巧妙地把企业的营销战略表达得淋漓尽致。记得在单位一次评稿会上,一位主任编辑把记者采写的某部门门前三包的小树年年种年年不成活的现象一稿,取标题为“年年岁岁坑相似,岁岁年年树不同”,运用排比句,读来朗朗上口,看后过目不忘,获得好标题奖。

3 标题制作的技巧

有初学新闻者常问,标题制作有没有什么技巧可寻?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标题制作看似并不复杂,但实则值得仔细推敲。在标题制作中,既要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又要注重创意,修辞以饰其外,创意美其内,这样内外相成,标题才会起得出色。而修辞方法除了比喻、对仗、比拟等常用手法外,还有映衬、排比、设问、反语、谐音、重叠、对照、警句、感叹、夸张等等,讲究标题的修辞,是为了使标题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决不是画蛇添足。但在使用人们常见的比喻时,切记避免使用已经被滥用的那些比喻,比如以园丁或蜡烛比喻教师,以花朵比喻儿童,以公仆比喻干部,这样效果会适得其反。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美女的是天才,第二个是聪明人,那第三个则是弱智了。

除了注重修辞,讲究创意也是把标题做好的一个关键。如果说修辞显示的是编辑的文字功底的话,在创意上更多靠的是编辑的新闻意识和眼光。一条各个媒体都报道的新闻,谁能够从中发现独到的看点,并把它用标题展示出来,谁就有可能让读者“买单”。记得有一位同仁在“古典诗词在标题中的运用”的业务交流会上,就例举了古诗词在标题中如何正确使用,古诗词如运用得当,同样会给标题增添不少艺术色彩,达到传神的地步。给一篇新闻稿件取一个出色的标题,方法其实有很多,如提炼深刻的意蕴、捕捉特别的字眼、深究事实要害、转换切入的视角、挖掘潜在的新闻、说两句口语白话、追求个句式齐整、显示一下音韵之美等。所以说标题制作无定法,需作者反复推敲,用心琢磨,这样才能有好的新闻标题的产生,起到为稿件增光添彩的功效,一篇好文章也才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闻标题的制作,有点像人们说作诗的那句话:戴着镣铐跳舞。它既拥有广阔的空间,也有严格的规律。只有熟悉了规律,才能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这时,编辑才可以随心所欲,也只有这个时候,工作才有了创造的味道。对于一条新闻标题的推敲,虽然受时间的限制不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但是对于一个编辑而言,标题做得好是无止境的,每一条标题都应该尽可能地斟酌,就像诗人锤炼诗句一样,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那种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梓良,郑保卫.新闻采编综合素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336-367.

作者简介:齐 楚,工作单位为呼伦贝尔日报社。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1-0109-01

猜你喜欢
标题修辞创意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巧拨千斤解“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