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与印制员在出版工作中的协作

2016-01-28 09:33王占刚华夏出版社北京100028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出版

王占刚华夏出版社,北京 100028



编辑与印制员在出版工作中的协作

王占刚
华夏出版社,北京 100028

摘 要编辑是出版社的核心力量,印制部门主要负责图书的印刷,其作用不容小觑。编辑和印制员在图书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协作,这样才能保证图书的正常生产,印刷出品相好、质量高的图书。

关键词编辑;印制员;出版

图书出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选题策划到最终印刷出图书中间有很多环节,编辑作为图书出版的核心,必然要参与进来。印制部门在图书的印刷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制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图书印刷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图书生产过程中,编辑与印制员在很多工作环节都有交叉,一本图书的正常生产,需要两者的多方面协作,下面就几个重要方面谈一下他们之间的协作。

1 在选题策划阶段的协作

图书是一种文化产品,且同时又是一个充满交易特性的商品,要接受图书市场的双效检验与选择。在转企改制后,出版社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编辑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要仔细评估稿件价值,做充分的市场论证与可行性研究。除此之外,严格的成本核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选题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编辑自己都会进行一些成本核算,但是术业有专攻,要想做更为详细的成本核算,编辑还是要和印制员多沟通,寻求帮助。印制员负责出版社各类图书的印刷,他们对不同类型的图书需要的纸张、开本、印刷工艺等有着比编辑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编辑在选题策划时,要根据选题的内容、特点和市场需求,对未来图书的成品有一个大体的规划,然后再与印制员协商。印制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出较为精细的成本核算,给出相应的建议。

2 图书印刷前的协作

在这一阶段,编辑应提前与印制员确定用纸的情况。签完出版合同后,稿件进入编辑加工阶段,一般在这时候,图书的用纸和印数已基本确定。此时,编辑应与印制员沟通一下,看看该图书需要的用纸,出版社的库存是否充足,如果不够就要抓紧调纸,以免造成图书下厂后无纸可用,耽误印刷时间的情况。

稿件经过三审三校,质检合格后,编辑一定要把最后的清样交给印制员,进行下厂前最后一道把关,印制员会根据印刷的需求,对稿件版式中的页眉、天头、地脚、出血,稿件目录、序言、正文、后记等的排序,以及印张数等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和核对,如果有问题,会告知编辑和排版人员,做相应的修改。前些年印刷出菲林片的时候,编辑和印制员都需要根据清样核对片子,如今菲林片很少用,取而代之的是CTP,最终的PDF文件即可下厂印刷。虽然不用核对片子了,但是核对清样这一程序依然很重要,不能省略。印制员在核对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编辑或排版人员没发现的问题。有的编辑为了省事和节约成本,不拿最后的清样给印制员,省略了这个步骤,出了问题后悔之晚矣,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要比出一遍纸样大万倍。

封面设计完后,编辑要让印制员计算并核对书脊和勒口的长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一旦书脊错了,那么印刷出的这一批封面就都作废了。印制员还会对封面用纸、工艺等给出建议,用铜版纸还是特种纸,是否覆膜、做UV或起鼓,等等,这些情况编辑要和印制员(或美编)多沟通,选一个最适合该图书的方案。图书的封面正如一个人的脸,马虎不得。

编辑在图书付印前,要根据图书的轻重缓急和实际需要让印制员选一家合适的印刷厂。如果有的图书需要在预定好的时间用,比如做活动、开发布会或开课,这时候编辑就要把时间提前告诉印制员,印制员根据总体的情况,安排好印刷厂,保证图书能按时印刷出来。

3 印刷过程中和入库前的协作

图书印刷前虽然印制员会对各种文件进行核对,但是在实际印刷过程中还是难免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有套印不准、追色不准(双色或四色图书)等,这时候,有必要的话,需要编辑和印制员去印刷厂,与那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协商、解决问题。

图书印刷过程中,编辑也要与印制员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图书印刷的进度。有特殊需求的情况要尽早告知印制员,以方便印制员与印刷厂沟通好,做好安排。例如,有的图书需要夹宣传页,印制员就需要提前安排工作人员把宣传页拉到印刷厂;有的图书作者回购一部分或者有的地方已经预订了一部分,那么该部分图书就无须入出版社的大库,直接从工厂发走即可,这样一方面更便捷,另一方面也节约了成本(图书入库是需要承担库存成本的,即使刚入进又拉出也是如此);有的图书在印刷过程中会裁剪下来一部分边角料,印制员会建议利用这些边角料做一些名片或便签,变废为宝,避免了浪费……

综上所述,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编辑和印制员在很方面都需要协作,双方都应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遇见问题做到有效沟通,使图书的出版保持正常进行。要尽量避免不沟通或沟通不畅的情况,因为任何一个小的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正常的出版,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蔡鸿程.编辑作者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杰拉尔德·格罗斯.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3]马金路.浅谈出版社印制人员的软实力[J].科技与出版,2011(7):70-72.

[4]卫广刚.责任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扮演的角色[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230.

[5]曹叶平.责任编辑在付印前要把好10道印制关口[J].科技与出版,2010(1):33-34.

[6]林志农,编辑策划选题要严格成本核算[J].中国编辑,2009(4):32-35.

作者简介:王占刚,华夏出版社编辑。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1-0116-02

猜你喜欢
出版
略论精品图书出版工作机制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知行统一的团队性编辑学研究成果
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的再思考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