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1-29 19:41伊新岩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应用效果

伊新岩(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伊新岩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74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诊断情况。结果 74例肝脏肿瘤患者手术检查结果为原发性肝癌31例(41.9%),肝内转移瘤10例(13.5%),肝血管瘤8例(10.8%),肝囊肿14例(18.9%),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8.1%),肝脓肿3例(4.1%),肝母细胞瘤2例(2.7%),诊断符合率为100%;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检查结果为74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肝癌33例(44.6%),肝内转移瘤9例(12.2%);肝血管瘤8例(10.8%);肝囊肿14例(18.9%);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例(6.8%);肝脓肿3例(4.1%);肝母细胞瘤2例(2.7%),诊断符合率为97.3%;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和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应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准确率高等特点,可以在临床肝脏疾病诊断中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应用效果

肝脏肿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肝脏肿瘤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加强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对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2]。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多层螺旋CT被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提高了肝脏疾病的诊断率[3]。为探究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74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74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在(50.3 ±2.6)岁,所有患者表现为肝区不适的有24例(32.4%)、胃肠道反应的有46例(62.1%)、疼痛的有58例(78.4%)、食欲不振的有60例(81.1%),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应用由美国GE公司制造的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扫描的电压在12~150 kV,螺距在5~10 mm,在检查前,所有患者需要禁食12 h,并口服500 mL的1%的泛影葡胺(由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512),指导患者行仰卧位,扫描范围:平膈至L3体间,时间在10~20 s。平扫后,予以CT增强扫描处理,在行增强扫描时予以高压注射对比剂,剂量在80 mL左右,注射的速度在2~3 mL/s,扫描分为3个不同的时期,分别为动脉期(25~30 s)、静脉期(70~80 s)以及延迟期(180~2450 s),在扫描后,行8~10 mm的连续断面重建处理并传至工作站,并行多平面重建术以及最大密度投影。

1.3 观察指标:观察应用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结果,分析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次实验研究中的诊断结果录入至统计学版本为SPSS22.0软件中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显示,74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共有31例为原发性肝癌,占总比例的41.9%;10例为肝内转移瘤,占总比例的13.5%;8例为肝血管瘤,占总比例的10.8%;14例为肝囊肿,占总比例的18.9%;6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占总比例的8.1%;3例为肝脓肿,占总比例的4.1%;2例为肝母细胞瘤,占总比例的2.7%,诊断符合率为100%;经过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检查,诊断结果显示,74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共有33例为原发性肝癌,占总比例的44.6%;9例为肝内转移瘤,占总比例的12.2%;8例为肝血管瘤,占总比例的10.8%;14例为肝囊肿,占总比例的18.9%;5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占总比例的6.8%;3例为肝脓肿,占总比例的4.1%;2例为肝母细胞瘤,占总比例的2.7%,诊断符合率为97.3%;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和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图像特征:应用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诊断时,①原发性肝癌图像:动脉期有结节强化,延迟期为低密度状态。②肝内转移瘤;门脉期为连续环状强化。③肝血管癌:动脉期为结节状(或云絮状),有强化,持续强化后向中央扩散,延时期为等密度状态。④肝囊肿:动脉期为点状强化。⑤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强化方式较典型。⑥肝脓肿:强化无典型。⑦肝母细胞瘤:动脉期有结节强化,延迟期为低密度状态。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多层螺旋CT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4]。肝脏肿瘤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5]。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螺旋CT增强延迟时扫描技术具有图像清晰、可以连续扫描、扫描速度快以及可以容积数据采集的特点,在门静脉、肝静脉可行全肝螺旋扫描[6]。螺旋CT增强延迟时扫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属于无创扫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符合率,可以将肝脏的特征清晰的显现,利于临床医师的诊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4例肝脏肿瘤患者手术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检查结果74例肝脏肿瘤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7.3%;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和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P>0.05)。综上所述,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性和准确率高等特点,在临床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是鉴别肝脏疾病的首选方法,可以作为新的诊断肝脏肿瘤的方法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仲辉,朱进,徐坚民,等.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8):116-117.

[2] 张旭.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2):112-125.

[3] 何敬,李国晖,杨燕,等.螺旋CT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4):75-76.

[4] 王科星,李春霞.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6):3-5.

[5] 王敏.螺旋CT增强扫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43-44.

[6] 刘军,于小平,夏喜斌,等.肝脏肿瘤囊实性病变的CT及MR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10):80-82.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110-02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应用效果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评价MCV/RDW与网织红细胞在贫血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