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6-01-29 19:41郭凤红镇赉县大屯镇卫生院吉林镇赉1373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老年

郭凤红(镇赉县大屯镇卫生院,吉林 镇赉 137317)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郭凤红
(镇赉县大屯镇卫生院,吉林 镇赉 13731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临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北方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排痰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一项重要临床护理内容,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通气、防止和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有效措施。临床上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药物加入到湿化剂中,以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达到祛痰、抗炎、平喘和止咳等作用。为较好地完成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必须重视雾化吸入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工作,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 雾化吸入基本技术护理

1.1 超声雾化吸入的基本原理:超声波雾化吸入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状液体,通过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医疗器械。其特点是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 μm以下),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入到终末支气管和肺泡之中。又因雾化器电子部分能产热,具有加温雾化液的作用,患者吸入气雾液温度适宜。雾化吸入疗法所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用药剂量少、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疗效较为可靠。

1.2 吸入方法的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小气道挛缩,合并感染后气道黏膜水肿可进一步加重呼气困难的程度,雾化吸入后患者的气道得到湿化,加大了呼吸做功量。过去一般采用教患者张口深吸气、屏气5~8 s再呼气的吸入方法,但患者吸几口先后患者出现头部躲避、闭口、吸气深度变小、喘息和疲乏无力等症状,拒绝吸入治疗的方式。可能的原因与改变呼吸频率和雾气吸入刺激等因素有关,这可加重憋气、疲乏症状,产生惧怕畏惧心理有关。对较规律呼吸、疲乏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采用不改变呼吸节律和深浅度的小雾量吸入方法,吸入时间不超过10 min,并用氧气面罩连接螺纹管的吸入方法。氧气面罩有两个侧孔,既防止雾气丢失又使呼出气体排出,减轻了患者喘息、疲乏症状和对吸入治疗的恐惧程度。

1.3 合理确定雾化量和雾化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呼吸道应急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吸入伊始就调整雾化和湿度量至最大程度,此时大量冷雾气就会急剧进入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痉挛,患者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加重患者症状。

每次治疗时,要明确吸入时间具有相对性,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之感觉,避免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当监测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时应停止治疗。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采用渐进调整雾化量的吸入技巧,即先采用小雾量、低湿度吸入1 min左右的时间,等到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药液全部用尽即可结束治疗。雾化时间应合理掌握,每次一般控制在10~20 min为宜。

护士还要在遵照医嘱基础上,根据患者痰液性状和体力情况合理确定两次吸入治疗的间隔时间,保持痰液为糊状,这能防止吸入间隔时间过长、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的发生;还能防止吸入过量,超过了气管和肺组织清除水分的能力所致痰液生成过多甚或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频次一般掌握在1次/3~4 h,减轻排痰时的疲乏症状。如果患者出现疲乏、不愿咳嗽且咳嗽力弱,此时应采用持续小雾量吸入的方法。

2 体位和氧疗护理

2.1 体位的选择和护理:生理状态下,仰卧位潮气量较坐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尤为突出。肺部合并感染者,肺泡、支气管炎症水肿加重呼吸做功。年老体弱和病史较长的患者,生理和疾病因素导致呼吸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这降低了肋间活动度,呼吸表现为浅快,潮气量降低。所以,仰卧位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此类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表情痛苦以及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等表现。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特点,对于症状较轻、咳痰有力的患者,应采用半坐卧位;对于意识模糊、咳嗽无力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抬高床头30°,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叩击背部,促进痰液及时排出。采用上述体位后,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可明显得到延迟和减轻。

2.2 氧疗护理:超声雾化产生的雾气主要为水蒸汽,在压力的作用下喷出的雾气进入呼吸道,使氧含量和氧分压均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药液在超声波声能作用下所产生的雾滴温度低于呼吸道,吸入后易致小气道痉挛;加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代偿能力较差,多伴有低氧血症,这些因素会加重患者的缺氧症状。

基于以上因素分析,治疗前应耐心解释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吸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临床观察表明,吸入时提高吸氧量到2~3 L/min,可使血氧饱和度下降时间和幅度分别得到延长和减少,不适症状出现的机会也会降低;如果提高吸氧量至3~5 L/min,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时,可有效地阻止低氧血症的发生。一般血氧饱和度降至90%以下时,一般应停止雾化吸入。

3 注意事项

3.1 吸入前的护理:①超声雾化吸入前,护士要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对无力咳出者,给予拍背排痰,必要时使用吸痰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加强口、鼻、咽的护理,注意消毒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种医疗器械,预防呼吸道再感染[1]。由于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中的细菌可由雾滴携带进入肺泡,有可能继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3.2 吸入时的护理:①雾化吸入时间每次应在20 min以内,雾化量应适宜,讲求个体化,防止肺水肿或水中毒的发生。②要合理控制雾化吸入药液量,以免导致水中毒甚或肺水肿的发生。③吸入化痰药5 min后要给予拍背排痰,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避免痰液过多阻塞气道加重患者呼吸困难。④在氧动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2]。

3.3 吸入后的护理:①雾化吸入结束后,有时反而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除可能为肺水肿所致外,还应考虑液化膨胀的气道分泌物阻塞增加了呼吸道阻力之因素。所以,每次吸入治疗结束后,护士应帮助患者及时翻身、叩背、吸痰等基本护理措施,要教会家属护理操作的基本技能,以促进痰液及时排出体外。②要注意观察吸入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的口腔黏膜,吸入糖皮质激素者要认真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真菌感染。每次雾化结束要嘱咐患者漱口、用毛巾擦脸,避免残留雾化药物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护理时,吸入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吸入方式、雾化量和雾化时间,充分发挥雾化吸入器械的优点;吸入时根据疾病特点合理确定体位,避免吸入时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提高吸氧浓度并给予个体化的雾化量,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确保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德荣,党永霞,骆华.终端吸氧接头细菌污染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51.

[2] 刘方芝,刘华,栾明霞.规范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效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8,24(12):1221-122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220-02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老年
中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及糖代谢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