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常德九澧渔鼓艺术传承的价值

2016-02-02 19:18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湖南常德415200
北方音乐 2016年13期
关键词:渔鼓常德

高 一(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湖南 常德 415200 )

简析常德九澧渔鼓艺术传承的价值

高 一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湖南 常德 415200 )

常德九澧渔鼓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以湖湘地域方言为基础的民间说唱音乐形式代表,它在承载远古文化、丰富本土文化以及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澧渔鼓;传承;价值

湖南澧水流域属古荆楚之地。受楚文化影响,该地域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痕迹。以鼓类曲艺为例,创造出了如渔鼓、大鼓、说鼓等地方曲艺形式。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常德九澧渔鼓,就是这些鼓类曲艺中的突出代表。

一、承载了远古文化

关于渔鼓的起源众说不一。据《临澧县志》记载,公元前220多年,著名辞赋家宋玉被楚襄王放逐到今常德临澧县宋玉村。宋玉放逐临澧后,效法孔子,给当地人民做了很多善事。宋玉去世后,其弟子取山中楠竹,锯断做成竹筒进行击打吟唱以作纪念。因竹筒击打时发出“乓乓”的响声,传入澧水流域渔民中,遂成为他们集聚时饮酒高歌,自娱自乐的形式并被沿袭下来。这就是九澧渔鼓的最初萌芽,也是至今民间仍有人称渔鼓为“乓乓”的缘由。

九澧渔鼓受宋玉《九辩》、《招魂》结构风格的影响,在它的唱腔和唱词方面,唱词讲究格律,唱本讲究韵律。以刘禹锡《竹枝词》一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与九澧渔鼓曲目《武松怒打观音堂》的引白一段:“物换星移水流长,英雄美名千古唱。轻拍渔鼓赞豪杰,武松怒打观音堂。”比较,两者都是七字句,四句头,格律音律一致。在前首《竹枝词》中,第一、二、四句用“平”、“声”、“晴”韵,在《武松怒打观音堂》的引白中,相应各句用“长”、“唱”、“堂”韵。第三句都没有押韵。楚文化的烙印明显。

九澧渔鼓流行区域有汉族和土家族两个民族。据《嘉靖常德府志》载,土家族人有在族人死后跳传统舞蹈《跳丧舞》的古老习俗,而澧水流域的九澧渔鼓老艺人,在打渔鼓传统曲目之前,多有首唱“开篇”,即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故事的传统。据考证结果,此段渔鼓的“开篇”与土家族舞蹈《跳丧舞》的“开歌”基本相同。说明九澧渔鼓艺术已承载的巫文化痕迹。另据楚辞研究者王逸的研究成果,“屈原放逐,……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娜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1](《楚辞章句·九歌》)证实屈原创作的九歌与巫歌有着不可分割直接渊源关系的结果,楚俗巫风这一古文明重要载体之一的九澧渔鼓,其传承价值不言而喻。

二、丰富了本土文化

九澧渔鼓艺术作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它在讲述历史、传说故事的过程中,对本土文化的丰富与创新发挥着重大作用。

众所周之,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表演是绝大多数没有专门的阅读学习机会的社会群体,得以了解其它外来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如,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就是说唱艺术如琴书、大鼓等常见的题材。九澧渔鼓也不例外,其传统唱本就有《封神榜》、《薛刚反唐》、《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等。

在创新大众文化方面,中央音乐学院的周青青教授就曾指出,名著“《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口头文学整理加工而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相当的部分采自民间传说。”[2]

据考证,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初,农村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化时期以及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运动、70年代初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九澧渔鼓艺人为社会服务发挥了十分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在,结合当时的形势和政治任务编演的曲目,如《扫盲运动到了乡》、《生产责任制好》、《计划生育好》、《普法歌》等。歌颂英雄人物、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生活的曲目,如《雷锋赞》、《林海雪原》、《四个媳妇笑爹爹》、《四个老汉夸媳妇》等。整理的优秀传统曲目和新编的民间传统曲目,如《宋玉的传说》、《十月怀胎》、《隋唐演义》、《岳飞传》等[3]。另据常德九澧渔鼓省级传承人金行文介绍,20世纪60年代初,常德市临澧县文化馆专干黄孝先、周天成和艺人李大禹等合作创作的九澧渔鼓《杨立贝》、《叶老虎》、《孤坟鬼影》及《儿女风尘记》等作品,曾在九澧一带传唱多年不衰。

为继承、保护好九澧渔鼓,临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九澧渔鼓艺术普查、资料收集、理论研究、教材编写等静态层面,到根据艺人分布情况,确立了望城、陈二、佘市、新安、合口五个重点保护区域的动态层面,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表现在,本世纪初,临澧县文化局成立了专门机构对九澧渔鼓艺术进行挖掘,在临澧县中等职业学校设立九澧渔鼓专业培训班进行传承。2003年临澧县文化局组建了定编12人的临澧县九澧渔鼓艺术团,同年在临澧丁玲大剧院开辟了曲艺演唱厅,在临澧丁玲文化广场建造了曲艺厅廊。2006年10月,临澧县委、县政府与常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举办了“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等,它们在促进九澧渔鼓艺术发展同时,九澧渔鼓对丰富、活跃澧水流域群众生活、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传承了传统文化

九澧渔鼓艺人使用湘西北地域方言进行说唱表演,对地方语言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在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上,用方言表演的41个作品中,80%都是现代题材。如作品《新农村》是新一代农民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反映;《我劝儿子离网吧》,则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们应普遍关注、警醒的社会问题。正是这些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当它们被渔鼓艺人们以民众易接受的文艺形式表达出来时,听众有如身临其境,受到强烈感染同时受到了教益。

九澧渔鼓表演没有场地的局限。茶馆、酒楼、田头地边、山野河畔等,都可以作为舞台进行表演。传统渔鼓筒都是截竹筒三尺许作为鼓腔,一端蒙以皮革或猪、羊护心皮油膜。渔鼓艺人在讲唱故事的过程中,其左臂抱鼓在胸,右手三指敲击下方鼓膜,配合简板、击节为拍,自唱自律,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伴以不同身份、口吻、表情、姿态等进行表演。如渔鼓作品《乌金记》、《雕龙宝扇》等的表演,艺人们通过不同身份代言、不同口吻模拟表达等形式,对贪赃枉法行为以揭露,对嫌贫爱富等不良现象进行批评,起到了积极地教化民众的作用。在渔鼓作品《清风亭》、《安安送米》中,艺人通过对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为人子者必须恪尽孝道等的说唱,对民众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扬等。

本世纪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以及2015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出台,为临澧地方戏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基于政策的引领以及临澧县政府部门的合力,常德九澧渔鼓艺术创作日趋丰富,从艺队伍也在日渐壮大。我坚信,文化强国背景下的九澧渔鼓艺术,随着其受众面的不断拓展,影响力的不断攀升,它一定会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出更重要作用。

[1]徐志啸.楚辞与巫风[J].学术论坛,1985(10):21.

[2]周青青.我国的说唱艺术与文学和语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2):46.

[3]临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九澧渔鼓[M].常德:临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8,12.

高一(1976—),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音乐教师,音乐学学士,研究方向:音乐课程教学及传统民族民间音乐。

2016年度 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活态传承下湖南地方传统戏曲融入普通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项目编号:XJK016CZXX026)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 常德市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活态传承’理念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地方传统戏曲的研究”(项目编号:CDJYKY20161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渔鼓常德
1989年以来广西渔鼓研究
《扶琴》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
《清溪雅集》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
地方保护经验对零陵渔鼓保护和传承的启示
国内渔鼓分布情况探析
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法及其在常德的实践
常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