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消费异化问题研究

2016-02-04 15:45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

袁 婧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消费异化问题研究

袁婧* 1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经济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深切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消费异化问题也愈加突出,它给人类、社会和自然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严肃地看待网络购物这一新时代产物,用理性的态度应对网络上的各种消费狂欢节,做到理性消费。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消费异化;理性消费

21世纪是一个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时代,与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相对的是电子商务的遍地开花。近两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电商的地位得以提高,得到了充分发展。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11月11日凌晨12分28秒,天猫官方宣布,“11.11购物狂欢节”交易额已达100亿元人民币,双十一全天交易额达912.17亿元,制造了一个新的消费神话。①电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在改变着中国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不论是谁,只要会上网,拥有自己的银行卡,就可以进行网上购物了。然则一种新的问题——消费异化问题也愈加明显。正如弗洛姆所说,“在现代社会,人们被购买更多、更好尤其是更新的东西的可能性所迷惑了。”②网上购物时代,对物质的占有欲成为消费者想当然的本质的需求,消费从而演变为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一、消费异化概念的源起

异化(alienation)一词最开始是作为政治学概念出现在西方哲学思想家卢梭和霍布斯的著作当中。后经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学者的发展,异化逐渐成为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哲学层面的异化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自身的对立面,最终变为与自己本质相反的东西的过程。③马克思继承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是指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社会大生产模式造成人与劳动、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而这种异化的结果是劳动不再是人的自由的活动,人们在劳动中感到压抑、不自在,脱离了劳动的原有属性。“在异化劳动中,人由社会活动中的积极主体转变为被动的客体。”④由于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消费异化问题还没有成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在其著作中并没有关于消费异化内容的直接阐释。但是在一些理论中,马克思对异化及消费问题都做出过不同的论述,如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的解析,以及在《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消费的丰富论述,都对我们今天的消费问题有所指引。

近年来,基于中国语境,我国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界定消费异化的内涵:一方面是人的角度。如果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中其自身的需要、能力及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或提升的话,即没有促进主体的再生产活动,则这样的活动就是异化的;另一方面是生态角度。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的过度使用,导致生态及自然环境遭受损害并失去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导致主体受制于客体,这样的活动也是异化的。面对如今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发展而愈加凸出的消费异化问题,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和反思这场异化灾难,不断探索安全走出异化困境的新路径。

二、互联网时代消费的异化及影响

双十一本是光棍节,因为11月11日有4个“1”,恰似4根光棍。后来因为电商借光棍节造势,各种促销、闪购,轮番上市,被网民称为购物节。各大电商本着增加商品成交量为目的造出这样一个节日,但由此产生的消费异化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他们无法预知的。消费者通常会被商家低价的噱头所诱惑而忘记购买是否出自于客观需求。面对电商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人的精神世界被感官欲望和虚假需求逐渐占据,屈从于消费,主体变成了客体,本末倒置。就像弗洛姆所说“现代的人异化于自己,异化于同类,异化于自然”⑤,随之而来的将是各种危机……

(一)人的主体性迷失后消费工具化

个人在面对商品世界的时候,“消费什么和怎样消费”是由其价值取向和身份认同决定的。从根本上来说,人们从事消费,实质上不过是对自身认同进行的再创造或重组。认同和消费可以说是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中曾谈到:消费异化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感到自己与消费渐行渐远,消费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实需要,而是被广告等传播媒介所操控,“消费主要是一种人为激发的幻想的满足,一种与自我相离异的幻想行为。”⑥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无法获得自我的认同感。

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在生产生活中有了客观需求后他们才会去购买,而在互联网消费时代,这一切发生了变化,客观需求已经不再是消费的主导因素,取之的是人的主观占有欲。网购时代人们往往没有特定或直接明确的目的,他们只是无意识地浏览网页上陈列的商品信息。人们的需求被扭曲了,他们只是出于占有而去获得。越来越多的人满足于无使用价值的占有。起初,网购只是单身人士自嘲和宣泄的一种方式,而现在,方式成了目的——网络消费变得日益工具化。购物成了付费游玩的项目,只要花钱你就可以体验到那种不知所起又不知所踪满足感。在这样的仪式中,人成为物的奴隶。在这样的氛围中,电商通过创造需求,捏造了一个个虚幻的定位。这种情状下的网络购物与其说是一种需求的满足,不如说是被各种符号骚扰下的身份焦虑,只有通过扮演电商早已拟好不同角色:“潮人”、“OL”、“女王”等等,对号入座,才能找到自己在二维或是三维世界中的身份认同。

(二)网络沟通便利化的同时人与人关系异化

电子商务便捷化之后,人们花大量时间在购物网站上挑选购买商品的同时也消费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时间总量一定条件下在网络上消耗了多数时间后,相应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就变少了。如今,多数人选择在微博,微信等网络社区打发自己的碎片时间,发出的每条朋友圈下面总是会有很多条赞,但是当走出家门碰到熟人的时候,却会选择远远避开,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缺乏深度交流的一种表现。人们保持联系,却仍然孤独,过度网购无疑加剧了这种交流的匮乏。因为网购一族更加习惯“宅”生活,如今各种外卖APP非常火爆,原本其乐融融的餐桌景象也被独自一人对着综艺节目食不知味的咀嚼所取代了。交往的危机必将导致“生活世界的殖民化”⑦。这一概念源自哈贝马斯,简言之就是技术和理性改变了世界的逻辑,人与人之间以相互沟通和协商为基础的生存价值被消除了。

另一方面,人们对商品世界的崇拜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庸俗化,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带着利益关系的交易。从“土豪”、“富二代”⑧等词在网络上成为庸俗而奢华的代名词可以看出,多数中国人对此抱之的并不是单纯的羡慕,恐怕更多的是一种嫉妒。情感天平的倾斜加深了消费异化程度,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中下层消费群体对上层消费群体的仇恨心理越来越明显。“金钱崇拜”、“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如同白蚁一般,它慢慢啃食着我们原有的价值体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终将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恶意消费生态环境后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网购时代异化的消费行为导致了浪费式的生产。在电商制造的购物狂欢仪式的影响下,人们会情不自禁买来许多并非真正需要的商品。这不仅加剧了资源危机,同时也会引发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将会比资源危机在更大程度上困扰和制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环境恶化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在中国当前,生产消费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以及生活消费中生活垃圾的倾倒方式无不污染着空气、水源、土地,致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而无止境扩大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重复并加深着这种自然环境的恶化过程。

近年来IT行业中电子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废旧报废高峰期,每年要淘汰的至少上千万台家电及上亿部手机,这些都会给环保工作造成压力。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这与手机制造商和电商对中低端智能机销售的推波助澜息息相关。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淘汰近4亿部手机,但其中仅有1%的旧手机被回收利用。⑩如果我们仍然不能对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电子垃圾污染提高警惕的话,最终受到伤害的只会是人类自身。

三、对重返理性消费的呼唤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物质的丰富后,人类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如今看来,社会的发展虽淡化了物质匮乏的阴影,消费异化遏制了自由发展的意志。我国在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的迷信与日俱增,上演了一场场类似西方“黑色星期五”般集体狂欢的消费仪式。网购兴起之后,在名目众多的电商造节的氛围中人们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不理性。狂欢背后实则蕴藏着深重的危机。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如何自处?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明确自己的消费需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要克制内心虚假的占有欲,保持人所特有的主动性、批判性和否定性。其次,我们应该鼓励“三次元”的交往,提倡“现充”的人生观,从而减少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所带来的不和谐声音。光棍节本是现代人的生存焦虑在单身亚文化领域的投射,但在短短几年间却骤然演变为网购狂欢节。这之中固然有电商制造的商业噱头在,从根本上来讲,也包含了现代大众的生存焦虑和精神危机的宣泄已经悄然采用的新的方式,现实已经告诉我们,通过消费这样一种方式并不能带来精神的满足,它能够给予的只是狂欢过后更加深重的空虚感。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还远不止如此,它根本无助于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电商节惊人的交易额反映的并非市场的实际需求,而是异化引发的高热。电商节交易额的逐年暴涨并不能代表人们真正的需求,它只能反映消费异化问题日趋严重。在电商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要坚守着这样一个理念: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这样,在面对应接不暇的打折活动和商品信息时,才能坚持理性的消费观念,才能远离网络上的各种狂欢活动。

[注释]

①新浪财经.2015阿里双11交易额912.17亿 同比增长59.7%.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1112/000623742971.shtml,2015-11-12.

②[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③吴宁.消费异化·生态危机·制度批判——高兹的消费社会理论析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4).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⑤[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⑥[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⑦天行健.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殖民化.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ad11c00100nqts.html,2010-12-07.

⑧高珮莙.中国人对土豪的羡慕嫉妒恨.青年参考,2013-10-31.

⑨刘波.中兴通讯手机产品中国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山东大学,2013.

⑩新华网.我国每年淘汰4亿部手机去哪了.http://tech.sina.cn/t/20151012/detail-ifxirmqc5030820.d.html?vt=4&pos=108,2015-10-12.

*作者简介:袁婧(1991-),女,江苏泰州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05-02

猜你喜欢
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互联网经济对成本管理的挑战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论述互联网经济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作用
社群企业运营模式及核心要素简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店经营与管理》的改革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