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画艺 壮乡海情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陆景平坭兴陶创作的创新与传承

2016-02-04 15:45苏葆荣李丽颖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坭兴陶工艺美术传承

苏葆荣 李丽颖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99

书香画艺壮乡海情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陆景平坭兴陶创作的创新与传承

苏葆荣**李丽颖* 1

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99

摘要:陆景平在1979年钦州坭兴陶艺厂到乡下招工时凭美术功底获得学习机会,跟随李人帲、邓敦伟等学习拉坯、压坯、修坯、雕刻等技术。1981年脱颖而出成为江苏宜兴陶艺工艺学校第一位带薪就读的学生,学习雕刻、素描、国画等并临摹敦煌壁画。学习结束后进入钦州坭兴陶艺厂,但因当时坭兴陶发展低迷和香港老板邀请,加入飞马公司从事金属工艺设计。因坭兴陶发展上扬和自己的痴爱,他放弃广东优越环境回到钦州,创办陆景平工作室。他的创作取材生活,提倡艺术应发掘生活中的美。他的作品,追求弘扬广西民族文化,采用现代技艺(如镀金、镶嵌、仿生等),也结合市场需求。除提高个人技艺外陆景平也努力传承,如应邀到各类院校授课、带领徒弟参加比赛、配合媒体宣传、建议企业和政府维护品牌、提议文化部门举行比赛等。

关键词:坭兴陶;陆景平;传承;工艺美术;广西文化;现代技艺

陆景平幽默地把坭兴陶比作自己的生命,他热爱并投入,这样的一位巧匠,专注于创作,传承坭兴魂!

一、天生我材必有用,成就永留在人间

如今在广西陶艺界备受瞩目的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陆景平,已从艺三十余年。陆景平现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是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广西北部湾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钦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

在这三十余年的时间里,硕果累累:1990年《金雀茶具》在全国旅游购物节荣获“天马金奖”、《华龙茶具》获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奖;1992年作品《古币挂盘》作为国礼收藏于日本;2007年作品《壮家三口瓶》在第42届旅交会获“金凤凰”铜奖,并在墨西哥参与由国务院举办的《中国工艺珍宝展》,现作品已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收藏;2009年作品《洛越神韵》和《四季同心瓶》分别荣获“中国东盟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2009年,文化部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突出贡献纪念奖;《励志书画简》在2010年第三届中国《南宁》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获银奖;2010年多件作品入选世博会,特授予“首届中国名家世博艺术杰出成就奖”并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收藏;2012年《双龙戏珠葫芦瓶》荣获首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作品《卜神》获得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2013年“金凤凰”创新设计大奖赛金奖,并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杂志”中登载。从业三十余年陆景平成绩显著,因此广西区工信委、文化厅等多个部门共同为其授予“特别成就奖”。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陆景平大师从小就喜欢绘画和书法。1977年他高中毕业,当时正好遇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于是被安排到钦州平吉乡插队锻炼。1979年,钦州坭兴陶艺厂到乡下招2名具有美术功底的工人进厂学习。凭着自身具备着优越的美术功底,他获得了进厂学习的机会,从此与坭兴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厂里,他跟随李人帲、邓敦伟等大师学习坭兴陶制作的基本技术。他拉坯、压坯、修坯、雕刻,每一项工作都是从基础做起。他虚心工作,勤恳务实,凭借自己出众的才能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众多领导的赏识。1981年,江苏宜兴陶瓷工艺学校(现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校)计划在广西招收10名学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就像一块石头投如平静的湖泊,在广西美术界引起巨大的波动,众多的艺术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时,广西区报考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这样的机会陆景平当然不能让它白白流失,他一次又一次为自己加油打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重重困难,在这一百多考生中,陆景平脱颖而出,成为江苏宜兴陶艺工艺学校第一位带薪就读的学生。

初到陶艺工艺学校,陆景平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兴奋,对什么事情都怀有满腔的热情。在学校里,他有着海绵一样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学习雕刻、素描、国画等轻工美术,为陶瓷技艺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学好线描,他还不厌其烦地临摹敦煌壁画。但当时,陆景平最开始的学习并非是这些专业的技术,而是学习如何将铅笔削好。老师说:“铅笔削得那么尖,怎么能将作品刻好?”于是,他开始学习将铅笔削出老师所说的标准。陆景平严格要求自己,懂得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快马加鞭地向老师以及同学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艺。

对于艺术,陆景平有不同于常人的慧眼,他能领悟别人欣赏不到的东西。例如一部电影,也许别人只是看到剧情表面所表现的东西,但是陆景平却能够专注于电影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他认为艺术是灵动的,只有专注于它,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就像他喜欢书法,若是真正喜欢上一个人的书法,他会专注于那个人的字,研究他的写法,再模仿他的笔法,作出自己的风格。所以,在学校三年的时间里,他坚持自我,凭借自己的专注以及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就像是他的同学说的:“陆景平,你这个人能做大事!”后来的陆景平的成就也应验了这句话。

光阴似箭,1984年,在江苏三年的学习结束。怀着感恩的心情,陆景平回到了钦州,进入钦州坭兴陶艺厂。然而,1998年,钦州坭兴陶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工人的坚持,在领导的带领下,他们开始组建陶艺公司,希望能将坭兴陶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当时坭兴陶发展并不景气。

不久之后,香港的老板邀请陆景平去广东顺德,加入飞马公司。由于他是家里的长子,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便举家搬迁到了顺德。在那里,陆景平主要从事金属工艺方面的工作,创造出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1999年,他设计了刘少奇故居的立体雕塑和刘少奇故乡的旅游纪念品。此外他还设计了清华大学校徽、白马海军纪念馆建军55周年纪念章、孙中山故乡的纪念章以及北京天安门的大部分纪念品、浓缩着山水风景的名牌等等。在广东几年的时间里,陆景平拥有优越的发展条件,甚至他成功的机会比别人多很多。但是他却一心想回到钦州,因为这里是他的根,他最爱的事业——坭兴陶在钦州。直到有一次,他因家里的事回乡,看到了钦州坭兴陶的发展态势,他便下定决心放弃广东优越的环境。再回到广东后他立马收拾自己的衣物回到钦州,着手开始自己的坭兴事业,创办陆景平工作室。刚刚起步时困难重重,他一心想要证明自己,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协助,他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可以说陆景平对坭兴陶的喜爱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他用自己的生命去热爱坭兴陶。对于坭兴陶,他执着地去追寻,创造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陆景平创作的取材源于生活,他善于从生活中收集创作素材,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入作品中。“他很喜欢捡自己喜欢的图案,看到街上垃圾桶里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会不顾旁人的目光,将它带回家仔细研究。在书店看到书上有自己喜欢的画时,他会将书买回来,仔细欣赏。看电视、电影时,他一个镜头都不会放过,看到自己喜欢的,他会将节目多看几次。为了做好仿生作品,他会把青蛙、蟋蟀等捉回家养。他很喜欢逛花马市场和书店,并且一进去就不愿意出来……他就是达到这样痴迷的地步”陆景平的爱人说。陆景平注重生活,他认为好的东西是综合的艺术,只有自己亲身接触了,才会知道这样东西好在哪里、对我们的用处有多大。所以,人的创作不应该脱离生活,而应深入生活,发掘生活中的美,要懂得关注身边的每一个物体每一件事。

陆景平这样疯狂的热爱,而影响了他的爱人、儿子、儿媳。在坭兴事业上,他们稳定地发展着,甚至他的热情也对自己的小孙子产生了影响,不到三岁便开始喜欢绘画。自己的家人都在坭兴这块事业上发展,这种无形中的“传染”让他觉得自豪、幸福。陆景平注重灵感的来源。只要有灵感,不论什么时候,他都会着手创作,因为灵感一闪即逝,若不紧紧抓住,将会失去一件好的作品。

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弘扬广西元素文化是陆景平终身的追求,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少数民族元素,如壮家三口瓶的创作。“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将民族元素融入作品中,将坭兴陶推向世界,除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坭兴陶之外,还能够了解广西传统文化。

他的作品,不仅注重广西民族元素的融合,追求弘扬广西的民族文化,并且注重采用现代技艺,如镀金、镶嵌、仿生等。1984年,陆景平在江苏宜兴学成归来,便进入钦州陶艺研究所工作。任职期间,他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技艺赋予坭兴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化的元素,对坭兴陶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例如1985年的气压茶壶,1985年锦彩铸泥陶和神鸟、孔雀小花文房用品等等,这样具有技术性突破的作品,让他得到了鼓励,也获得了很大的启发。

陆景平做民族元素订单,首先是因为自己的追求。他希望能做出承载深层文化内涵的作品,只要有灵感,他便会去做。其次是市场需求,如十八罗汉、十二生肖等的制作,这不仅仅是自己的追求,也是客人订单的需求。有了订单,才能有收入,才能把工作室办好。

目前,陆景平的作品主要以浮雕、平雕为主。他注重自己的设计理念,坚守自己的追求,把自己的理想融入作品中。他认为:“雕刻是手段,设计理念难”,要将自己的理念融入作品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除了自己要有创新意识之外还需要有技术的突破,只有将两者都做到才能将自己心目中追求的作品完整地表现出来。创作的过程也是他追寻探索的过程,陆景平也很注重技艺的传承。

五、运筹帷幄之中,薪火相承坭兴魂

他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如参加进修班、参观学习、与其他大师交流学习等。除此之外,为了钦州坭兴陶的发展,陆景平也在为技艺的传承而努力。他应邀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钦州学院、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授课。他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穿插理论基础知识。课堂上,陆景平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懂得如何才能将复杂的作品做好。除了到院校授课之外,陆景平还接收徒弟,目前他的徒弟就有十多位。他将自己的技艺、创作经验传给他们,为了让他们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陆景平指导他们参加比赛、评职称等。

陆景平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认为坭兴陶技艺的传承需要配合媒体,特别是网络、电视台,才能够将坭兴陶推向世界,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坭兴陶的历史与发展。另外,要将有故事的作品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将这些故事宣传开来。

除此之外,他建议企业、政府要维护好坭兴陶的品牌,将坭兴文化以多样化的形式向老百姓宣传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坭兴陶,呼吁更多的人学习制作坭兴陶。

最后,陆景平认为,有关文化部门应该多举行相关的比赛,如钦州市青少年陶艺大赛。他说“这样的大赛可以把小朋友从电脑上解放出来,动手做技艺”。对于来到坭兴村旅行的游客,针对坭兴爱好者,他会不遗余力的教他们学习坭兴陶的制作工艺。

回忆自己的陶艺生涯,陆景平感慨不断。他说:“艺术是美好的东西,一件好的作品是综合所有的元素而创作出来的,就像我所做的《壮家三口瓶》是雕塑与陶艺的组合,融合民族元素更体现了我个人的追求。”

**作者简介:苏葆荣,文学硕士,钦州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李丽颖,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

中图分类号:K876.3;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09-02

*2015年钦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项目编号:201511607010);2014年第一批钦州学院高级别培育项目、地域特色项目及专利培育项目“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研究”(项目编号2014DYTS01);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广西高校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钦州坭兴陶艺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5CSH002);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度课题重点项目“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学研究”(2015BMCC03);2015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5FZW007));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以钦州坭兴陶文化为例”;2015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群的应用型大学陶瓷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5C434);2015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当代广西海洋文学的审美特质与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521(项目编号:2015LSZ037)的系列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坭兴陶工艺美术传承
中职民族陶艺特色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双赢办学的探索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在新常态下培养中职学校坭兴陶专业学生成为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探索
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