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CT影像分析

2016-02-05 12:16芦苇江源辉李力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放射科安顺56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胰周胰腺炎胰腺

芦苇 江源辉 李力 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放射科 (安顺 561000)



急性胰腺炎CT影像分析

芦苇 江源辉 李力 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放射科 (安顺 56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有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进而在临床上提供应用的参考。方法:运用回顾式的方法完成本次临床分析,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所收治的96例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了CT检查,针对检查所得影像特征和并发症实况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部分患者在予以CT 检查之后,共有83例患者病情呈现水肿型且约占86%,共有13例患者病情呈现出血坏死类型且约占14%。因此,在统计学中差异缺少临床研究意义(P>0.05)。但是患者在予以CT 检查后发现共9例出现其他类型并发症临床现象。结论:在影像分析中可确诊患者疾病的类型,但予以CT 检查的患者能够同时诊断出相应的并发症,其检查方式存在不同优势,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依照具体状况选取适宜的检查方式进行诊断。

关 键 词:急性胰腺炎 CT 影像分析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为消化系统经常病发的疾病之一,更是经常出现在临床上急腹病症。伴随社会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直接提高了患者病发率且逐年上升。该疾病以较快的发病速度、较多的并发症、较高的死亡率危害着患者生命,由于较为复杂的病因及病理,致使病程和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等存在很大差异,早期的诊断有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措施和对预后非常重要。在临床上运用CT检查是当前借助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重要手段,因此及时且正确予以临床诊断,有利于治疗该疾病及其并发症等[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回顾式的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所收治的96例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临床分析资料,这些患者的上腹部都出现了长久持续性疼痛的感觉。96例患者中有52例为男性、44例为女性,他们年龄集中在18 至79岁间,且平均年龄约为(51.4±5.8)岁。其中表现恶心和呕吐患者共有75例,全部患者机体血液和尿淀粉酶的浓度比正常人要高,并达到了急性胰腺炎疾病的诊断标准。共有80例采用非手术的治疗方式(其中有9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死亡),其余16例则采用了手术的治疗方式。

1.2 方法

全部患者都予以了CT扫描检查,机型为GE lightspeedVCT 64层,先是常规性平扫描患者,在常规扫描中表现不明显的病患行增强扫描。将扫描的参数设置为:管电压在110至120kV间,其螺距约为0.984:1,管电流约是200至350 mA间,相应矩阵为“512×512”,而层厚则是5 mm,层距5 mm。在肘静脉滴注80ml左右的碘佛醇,浓度320mg/ml,用量75~85ml,根据患者体重应用不同注射速率,采用静脉团注,且保证滴注速度>3mL/s;扫描范围在膈上40mm至髂棘水平,针对情况例外者要扫描到盆腔。

1.3 观察指标

对于检查最终结果为,CT检查多观察到的临床指标是:对其患者实施了分型,若患者胰腺体积的局限性、弥漫性出现了增大,就可诊断是水肿型急性胰腺炎,它的病发部位有胰头、胰体、胰尾或其弥漫性增大,肾周筋膜增厚,患者的胰周是否有积液,主胰管是否有显著扩张。若患者胰腺的实质内其斑点片状呈现高密度的出血灶、低密度的坏死灶,胰周积液及脂肪坏死表现更为明显,就可诊断为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且通过CT检查分析其患者并发症的实况,观察他们是否出现了假性囊肿或胰周脓肿和胸腔积液以及蜂窝织炎或是其它类型的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相关处理

本次临床分析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 18.0软件实现统计学部分的处理,运用(±S)表示临床计量的资料,且运用x2去检验,数据差异存在P<0.05,说明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的意义。

2.结果

首先分析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在对患者予以CT检查之后,共有83例患者病情呈现水肿型且约占86%,共有13例患者病情呈现出血坏死类型且约占14%。因此,在统计学中差异缺少临床研究意义(P>0.05)。但是患者在予以CT检查后发现共9例出现其他类型并发症临床现象。

其次分析患者应用检查方式的影像表现,CT影像表现为:在96例患者之中,共有83例患者病情呈现水肿型,具体部位是胰头或胰体和胰尾及其弥漫性扩增,同时胰周出现积液、胰管扩张等。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若病情极为严重则需通过加强扫描其后胰腺实现,本次临床患者共有13例,全部患者胰腺附近肠道直径小于5.5cm,其平均直径约为(4.2±0.5)cm。在本次分析的96例患者之中,13例是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且表现为机体腹部的肿大和麻痹性的肠梗阻及其两侧的腹脂线都增宽、模糊。

最后分析并发症的临床情况,研究了运用CT进行扫描对其患者产生的并发症状况。主要是假性、胰周脓肿和胸腔积液与蜂窝织炎以及其它并发症的临床情况展开分析性研究。其中患有假性囊肿共10例,双侧与腹腔同时出现积液共有3例。本次临床研究共有9例死亡,其中共有2例属于多个器官产生了功能性衰竭。

3.讨论

在急性胰腺炎中其病因、病理为:常见的病因主要有胆石症和胆系疾病,经常大量饮酒或是暴饮暴食,都可能由于代谢的紊乱或感染进而引起该疾病,它发病的主要机制为各种原因致使胰管暂时性或是永久性的阻塞,令胰酶释放从而进入其胰腺自身的间质组织中,不断产生了自溶性的脂肪性坏死或是非特异性的胰腺以及胰周组织出现炎症等、本次研究由于胆石症或是胆系疾病致使患者病发该疾病有较少的报道。这可能是和检查的方法存在局限性有直接关系,令少数胆结石的患者没有被检出相关疾病,在长时间且大量饮酒或是暴饮暴食都可能致使体内的胆囊增加收缩素、促胰酶素的分泌,导致胆囊内收缩素及其胰液被大量分泌出来,其自身产生了消化的作用,致使大量的坏死组织深入了周围血管,进而形成了血栓以及引起了微循环的障碍。例如:组织缺血和缺氧及其坏死等,多数情况下男性由于饮酒情况比较严重,故极易患上急性的胰腺炎。

本次研究针对患者相同部位实施连续行、多层的扫描检查,通过观察影像获取了器官图像信息。运用冠状面、矢状面断层图像,进而全方位观察患者整个器官、病变部位等。当前运用不同扫描方式获取患者部分器官或病变部位的影响,但很少报道分析与诊断的切实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96例有此疾病的患者利用回顾式方法去分析CT检查方式的影像结果,发现了CT在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在统计学中没有意义。它扫描的图像呈现出较强特征。患者在经或CT检查发现了共有9例其他类型并发症。只有通过及时做CT扫描检查,便可在此疾病发病初期进行精准的诊断,进而提供一些治疗的依据,在从中获取相对理想的治疗成效,不仅减轻了患者病痛程度,也降低了此病在临床上死亡率。因此,CT扫描检查在消化科属于经常使用的检查方式,针对该疾病能够作出精准诊断以及病情在后期详细发展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

综合CT影像进行分析,其检查方式能诊断该消化科疾病,且CT影像更具有临床诊断意义[2~3]。它能够同时诊断出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并发症,在选择检查及诊断的方式时应该依照具体实际情况再定。

参考文献

[1] 徐 峰.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32):96-97.

[2] 张益民.89例急性胰腺炎影像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经验交流,2014,7(20):129-131.

[3] 罗德品,曹存友,牟高建.急性胰腺炎45例CT影像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6(16):2436-2437.

文章编号:1006-6586(2016)01-0051-02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胰周胰腺炎胰腺
CT评估胰周坏死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胰腺MSCT灌注扫描参数对鉴别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周感染的价值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Ang-2表达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