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前夕的罗塘谈判

2016-02-07 09:18吴自锋
老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朱德蒋介石长征

文 吴自锋

长征前夕的罗塘谈判

文 吴自锋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1934年10月,长征前夕,红军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进行了一次极为秘密的军事谈判,史称罗塘谈判。谈判达成了“借道”协议,从而使红军只以减员3700人的较小代价顺利通过了蒋介石布下的第一道“钢铁”封锁线,为打开战略转移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此时,“左”倾错误路线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在作战过程中,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于被动地位。1934年4月广昌失守后,打破第五次“围剿”基本没有可能。5月,中共中央准备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第五次“围剿”一开始,蒋介石就打算在消灭红军的同时削弱地方军阀势力,在兵力部署上重北轻南,企图把红军逼入粤境,然后借刀杀人,以收一箭双雕之功效。被蒋介石封为南路军总司令的“南天王”陈济棠对此洞若观火,但慑于蒋介石掌握着国民党中央党政军大权,不能明目张胆地违抗命令,于是他只好对蒋耍起了阳奉阴违的手法。

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和红军大规模作战,也为了防止蒋的中央军乘机入粤,1934年9月,陈济棠派出一个李姓代表秘密赴中央苏区面见朱德、周恩来,要求举行秘密谈判。红军此时正在寻找战略转移的突破口,两者一拍即合。

10月5日,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汉年(化名潘健行)和粤赣省军区司令兼政治委员何长工携带朱德的亲笔介绍信奉命前往粤军管辖区——寻乌县罗塘乡与陈济棠的代表进行了3天3夜的秘密谈判,最后达成了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相互通商和必要时相互借道五项协议。

朱德为谈判代表写的介绍信

谈判即将结束时,何长工接到了周恩来的电报:“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对方谈判代表很敏感,问何长工:“你们是否要远走高飞了?”何长工反应极快,马上口气平静地回答:“不是,这是祝谈判成功了,和平鸽上天了。”其实,这是何长工与周恩来事先商定的密语: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已经决定实行战略转移。

谈判结束后,何长工、潘汉年立即返回向周恩来详细汇报了谈判情况。周恩来听后高兴地说:“这次谈判谈得很好,将对我们红军、中央机关的突围转移起到重大作用。”

借道协议的达成,不仅周恩来高兴,陈济棠也是喜上眉梢。陈济棠将协议内容传达给旅以上军官,告知红军只是借路西行,保证不侵入粤境。为确保协议落实,陈济棠又向部队颁发了一道命令:敌不向我射击,不许开枪;敌不向我袭来,不准出击。

10月下旬,红军中央机关突围长征。事实证明,陈济棠确实遵守了协议,未主动攻击红军。他派出的追剿部队始终与红军保持一两天的路程,“敲梆式堵击,送行式追击”。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记载:中央红军长征过粤北,历时18天,无战事。

罗塘谈判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正确运用统战策略的结果,表现出了超群的政治智慧,为红军确定突围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编/江南

猜你喜欢
朱德蒋介石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