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八景

2016-02-07 09:18水英
老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钓台云谷飞瀑

文 水英

宜春八景

文 水英

宜春市为江西省地级市,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皆宜”之称,自汉代建制以来,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唐代大文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其物均出自宜春。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宜春“八景”便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景点。

春台晓日

位于市区中山中路,袁州古城城中制高点,海拔130.4米,素有“一州之壮观,万家之游息”之说。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长沙王刘发之子刘成被封为宜春侯,于宜春筑五台。民间传说,五龟夜入宜春城,被仰山神喝住,四龟逃走,一龟来不及走脱,化为宜春台,故宜春台又称“龟山”。宜春台始建年代久远,比江南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早300年,比岳阳楼早500年,比滕王阁早800年。宜春台顶的建筑物原为仰山行祠,是祭祀仰山神龙的地方。旧时,宜春台及其四周楼台亭阁、寺庙宫观甚多,台上的水星鼎很著名。

化成晚钟

位于市区西北郊、秀江北岸,海拔163米。洞幽石怪,自成岩壑,以“清奥”见称,被誉为“江南一胜”和“天然图画”。宋代时香火旺盛,有“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昏晨”的诗句为证。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贬为袁州长史时,曾居住于此,留有很多遗迹。此处摩崖石刻甚多,历代文人多有题咏。清初湖西道守施闰章与袁州知府吴南岱亦唱和于此,二人在《聊斋》胭脂一案中都是被歌颂的清官。

袁山耸翠

袁山,古名五里山,在城北2公里处的春台乡柏木头村后面。唐朝时,诗人以“袁山大小双螺并,秀水东西一带横”之句描写宜春山川形胜。袁山有大小两座,山的西面0.5公里处有一小山,名为小袁山(又名望家尖)。大袁山海拔208米,相传古代隐士袁京隐居于此,卒葬其侧。袁山以袁京而得名,袁州以袁山而得名,流经宜春的秀江古名为南水,后也更名为袁河。

钓台烟雨

位于市区东郊下浦境内,有两个钓台:一个在距城约3公里的大塘村雷潭,被称作雷潭钓台;另一个在距城约5.5公里的墈上村震山,被称作震山钓台。雷潭,在袁河转弯处北岸边,山丘由北而南,止于河边,形成岩壁,旧传有龙潜于此。潭边有峭石,名为“钓鱼台”。台旁旧有寺院,名为“多宝寺”。震山,别名颜山,其山脚小河之滨有两石似船形伸入河中,相传唐代宜春隐士彭构云曾隐钓于此。彭构云精通阴阳图纬之学,不求闻达。唐玄宗曾遣使以蒲轮迎之入京。彭构云入京后,拜官不受,辞归故里。

卢洲印月

位于城区东北侧,宜春大桥下游秀江中心。卢洲亦名状元洲,因唐代状元卢肇读书于此而得名。明朝时,监察御史刘琬(后改姓为高琬)曾购买此洲,建卢洲书屋以课弟子,严嵩曾就读于此。明末建有三元阁,次年在阁后又建文标阁,专祀卢肇。两阁规模宏伟,屹立中流,并在洲的四周“障以石岸,周以高垣”。历史上卢洲为宜春风水关锁,曾种树以固风水,后沦为荒洲,一度曾为畜牧场,现为状元洲公园,并建有游泳池。

南池涌珠

城南火车站南侧之珠泉,位于宜春至安福的古道旁,有一长14米、宽4.75米的长方形水池。水池四周垒以青石,中间架有石拱桥,桥长4.75米,宽2.2米。脉脉清泉从坑底涌出,故名“涌坑泉”,又名“涌珠泉”。泉水由平地涌出,如粒粒珍珠,故名珠泉。明万历年间于泉上筑台,台下建楼,连檐接栋,与宜春台相望。清顺治年间,知府胡希圣于池上建亭,亭名“观我亭”(亦名“见我亭”)。1984年5月,该泉池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谷飞瀑

位于城西南35公里温汤乡潭下村的老山。山巅有一泓清泉,在160米高的悬崖上,一瀑飞出。其上,宛如一条白龙,从青翠的幽谷中溜出;中间,飞瀑泻在两旁层层凹凸不平的峭壁上,最后倾泻入深潭,落在一块如踞虎的顽石上,轰鸣作雷声、溅起千万碎珠。潭中,浪起汹涌,雨滴落个不停,四周雾气朦胧。这里终日毛毛细雨,阳光斜照,彩虹成双,显得光怪陆离,变化多端。“瀑布常在烟霞中,水花总与云霓游”,故称“云谷飞瀑”。据考证,此景原为“雪谷飞瀑”,后改称“云谷飞瀑”。瀑布上下三四叠,高160余米,宽3至4米,有的地方甚至宽10米,是全国长瀑布之一。

仰山积雪

仰山距宜春城区约20公里,因其山势“高耸万仞,仰不可攀”而得名。这里气候独特,孟春、仲春也有下雪现象,积雪常数十天不化。一进入冬天,仰山微阴即雪,每当雪霁云开时,海拔1034米的集云山峰一带,皓雪晶莹,经久不化,形成高山瑰丽的雪景,令人赏心悦目。这一江南胜景被称作“仰山积雪”。

责编/江南

猜你喜欢
钓台云谷飞瀑
我在何方
盘点使用并继竿时与“坐”相关的装备
高层建筑框筒结构设计分析——以淮安汇金云谷2#、3#办公楼项目为例
云谷:开放的『会客厅』
东方的西湖 大巴飞瀑
山游
浙江严子陵钓台文化景观变迁探析
光影空间
张楚务 作品
云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