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有愿如此水,会当读尽琅嬛书
——晚清著名藏书家学者徐时栋研究

2016-02-12 17:57龚烈沸天一阁博物馆浙江宁波315010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天一阁藏书诗集

龚烈沸(天一阁博物馆 浙江宁波 315010)

平生有愿如此水,会当读尽琅嬛书
——晚清著名藏书家学者徐时栋研究

龚烈沸
(天一阁博物馆浙江宁波315010)

徐时栋是位极有成就的藏书家,其藏书理念和行为直接影响了他周边的朋友和学生,形成了一个颇为可观的宁波藏书家群体。他也是一位上承万斯同、全祖望,下启冯孟颛、张寿镛等的著述大家;关注枌社掌故,搜罗乡邦文献,长于考据,是一位杰出的方志家和谱牒家。他还是一位创作勤奋、风格鲜明的诗人,极有造诣的书画金石收藏家和书法篆刻家,颇有成就的教育家。

徐时栋;藏书;治学;地方志;诗人;书法篆刻家;名师

1 缘起

徐时栋是晚清时期一位极有成就的藏书家、学者、诗人、书法篆刻家、名师,但当今学界对他了解不多,研究更少。究其因,一与徐时栋的藏书治学所处年代有关,恰逢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乱世,浙东宁波首当其冲,受害犹盛,学界所关注更多的是那个时期的抗外侮平内乱。二与他的藏书流散各处,他的著作大多刊刻于清末与民国初有关,寻觅不易,读知尤少,更遑论研究了。三与徐时栋的学术活动正处于浙东学术的低谷时期有关,前有清中期的全祖望等,后有民国时期的张寿镛等,学界往往会忽略晚清时期的浙东、宁波学术活动。

1949年后,唯有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丛书《续修四库全书》收入了徐时栋的文集、诗集,读者、学者获读不易。近年尚有宁波出版社、杭州出版社或影印、或点校出版徐时栋所校勘的《宋元四明六志》、所编纂的同治《鄞县志》、所著的《烟屿楼诗集》、以及《天一阁藏徐时栋著作图录》,但从没整理出版过他的全集,难详徐时栋的藏书、治学全貌,因此当今学界对其了解不多,关注不够,研究更少,除为数甚少的宁波本地学者有几篇论文及相关专业书籍提及外,外地学者的论文寥寥无几。

2014年是徐时栋诞辰200周年,也是他所建最后一座藏书楼“水北阁”建成150周年。为缅怀这位藏书家、学者和宁波先哲,天一阁博物馆推出纪念陈列。笔者奉命编写陈列大纲,始读馆藏徐时栋诗文集,勾略其生平,提炼其藏书治学精神,完成大纲文本,上交馆部并付诸陈列实施,于2015年1月15日(甲午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先生诞辰200周年之际在天一阁博物馆展出。

天一阁的这次临时陈列,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非常有限,无以呈徐时栋孜孜以求、等身著述于一室一时,这促使笔者萌发撰写一篇较为详尽的论文,来向读者介绍这位身处乱世、三毁四聚、痴心不改的藏书家和治学不息的朴学家的想法,并获得领导、同仁、友好的支持。笔者全面阅读徐时栋著述《烟屿楼诗集》《烟屿楼文集》《烟屿楼笔记》《烟屿楼读书志》《游杭合集》《山中学诗记》《尚书逸汤誓考》《徐偃王志》《徐柳泉手抄诗稿》《月湖徐氏家乘》《大墩徐氏宗谱》《徐氏甲子以来书目》、同治《鄞县志》,兼及天一阁藏徐时栋部分藏书、书法、手稿、碑帖、藏书印等,新发现徐时栋所撰书而未收入其文集的碑碣求助同仁往访拓读。继之通过多方渠道陆续访得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等所藏徐时栋手书题跋书影90余种,并参考《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园群书题记》《群碧楼善本书录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中的有关徐时栋藏书题跋,参阅相关地志文献,徐时栋好友陈劢、姚燮、董沛等人著述,从网上查读拍卖的徐时栋散出藏书及题跋。期间一访鄞州区龙观乡桓村王杜岙凤凰山徐时栋墓葬地,两登鄞州区鄞江镇大桥村锡山黄岙访徐时栋父徐桂林墓葬地,三至鄞州区鄞江镇建岙、悬慈诸村踏勘徐时栋避难处等,补充完善徐时栋固定陈列,并写成此论文(继之撰著《徐时栋年谱》,将出版),以求正于同好与方家。

2 三毁四聚,痴迷藏书

徐时栋(1814—1873),原字云生,后改字定宇,又字同叔,号淡潺、澹斋、淡斋,别号柳泉、西湖外史、徐十三、小耕、近阳门人、柳下生、柳道人、芙蓉山人、月湖长等①,清末鄞县城区(今宁波市海曙区)人。是晚清时期一位极有成就的藏书家、朴学家,同时也是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书法篆刻家和名师,生逢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起事乱世,备受颠沛流离之苦。16岁丧父,37岁丧母。21岁长兄卒,32岁仲兄卒,37岁五弟卒,60岁时先其一月四弟卒。33岁、47岁两次丧妻,先后四次殇子。33岁中举人,后两试礼部下第,又逢丧母遂不复出,仅以输饷授内阁中书衔,藏书著述课徒以终,卒年60岁②。

徐时栋10岁外开始藏书,垂老不移初衷,一遭劫掠(咸丰十一年)③,两遭火灾,“石屋烧不尽(同治元年八月),草堂复炎炎(二年十一月)。”④三毁四聚,藏书楼先后有四名:恋湖书楼、烟屿楼、城西草堂、水北阁,藏书读书50载,60岁临终尚手不释卷,可谓一辈子潜心于书斋,超然于世事,其城西草堂火灾前,“县中汤耕吾懋才、溪上郑简香征君两家多藏书,近来大半归余处。”⑤“十载城西住,巍然一草堂。年华消著作,器识老文章。”⑥是为学人藏家,一身两兼。“卅年精力费居诸,问秘搜奇十万余。”⑦一生先后藏书近20万卷:恋湖书楼12881卷⑧,烟屿楼(含恋湖书楼原藏书)近10万卷,城西草堂近6万卷③,水北阁近4万卷⑨。辛勤搜集,时以抄刻,三更五鼓,晨夕勤读,“平生有愿如此水,会当读尽琅嬛书”⑩,多有批跋,“书眉纸尾,几无间隙”(11)。考订辨误,时有新见。仅以读清人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为例,53岁、56岁2次购置,自同治四年至十年,读评长达7年,批点多达370余处,不少还是在病中、舟中读评。其评点被后人称为四评家之首,“就历史功绩及成就看他理应跻身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批评家之列。”(13)足见先生读书之勤,校勘之细,评点之精。因书而贫,艰辛备尝。月湖书生,不改本色。

徐时栋之所以将书藏于两地两处两楼:城中月湖边的烟屿楼、城西门外的城西草堂(火灾后再建的水北阁),而未归储于一地一处一楼,这对于一个像他这样嗜书如命,一再强调藏书“十勿”的藏书家来说,实在是不可想象的(12)。因为这既不便阅读、校勘、利用,更不便管理。究其因是有其特殊情况的,烟屿楼原名恋湖书楼,系其父亲徐桂林所建,道光十三年(1833)徐时栋20岁徐氏“析箸”即分家时,其父已卒,以月湖老宅“授伯兄(徐时楷)暨六弟(徐时榕),仲兄(徐时桢)、余及五弟(徐时楹)均他适”,仲兄“迁月湖之小仓。而余及二弟以六弟幼,尚与之同居。”(13)其时六弟徐时榕才7岁,徐时栋和徐时梁为照顾徐时榕,仍与徐时榕一起居住在烟屿楼。烟屿楼中的藏书早年即为恋湖书楼藏书,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徐时栋父亲徐桂林所购置(书上钤有“梅”印者即是),其父去世后则属于徐氏兄弟们的共有家产,而非徐时栋一人之藏书,故此在其六弟长大成家独立后,徐时栋迁居城西草堂时,不能将书随之搬迁而仍留于烟屿楼中。徐时栋21岁时伯兄徐时楷卒,32岁时仲兄徐时桢卒,37岁时五弟徐时楹亦卒,徐时栋便成为徐家“代父”的实际长子。好在徐氏其他兄弟在世时对书兴趣不大,烟屿楼的这些藏书基本上都是徐时栋一人在关注、管理并加以利用,事实上也就成为了他一个人的藏书。迁居城西草堂后,徐时栋还是很怀念烟屿楼,因此有时候也把城西草堂称作“后烟屿楼”(14),乃至他的诗文著述也都命名为《烟屿楼诗集》《烟屿楼文集》《烟屿楼笔记》《烟屿楼读书志》。

徐时栋的藏书理念和行为既受甬上前辈和同辈的影响,如范氏的天一阁、郑氏的二老阁、卢氏的抱经楼等,同时他的藏书理念和行为也直接影响了其周边的朋友尤其是弟子,形成了一个颇为可观的宁波藏书家群体,其中佼佼者如陈劢的运甓斋、董沛的六一山房、赵佑宸的诒谷堂、姚燮的大梅山馆、葛易初的秋鸿馆、郭传璞的金峨山馆、刘凤章的青藜阁、陆廷黻的镇亭山房、陈康祺的洀园、张寿荣的花雨楼等等。这支以徐时栋为旗帜的颇为庞大的藏书团队,他们互通信息,相互砥砺,既同道共求,又各擅所长,发扬光大了宋以来的宁波藏书风气,提升了宁波城市的文化品位,在晚清中国藏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为书香宁波的一条重要注脚。

国运盛则书运幸,国运衰则书运厄,传承黄宗羲藏书的慈溪半浦二老阁即如此,从康熙初期的“却为买书常卖田”到咸丰初期的“满船明月载书去”卖书买米,徐时栋曾经代二老阁后人卖书,即为一证(15)。徐时栋的藏书也不例外,其卒后仅数十年,藏书散出,流入大江南北各大藏家乃至岛国日本(16),几经流转,如今已成为各地藏家和40余家图书馆的“故家乔木,可谓盛矣”(17),尤以宁波、北京、上海、台湾四地图书馆如天一阁、国家图书馆、国家科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台湾“国立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所藏为多,尚存徐时栋著作及藏书400余种(18)。至于散落民间的已经无法统计,只有偶从网上得知徐时栋藏书拍卖消息一二。以宁波为例,则以冯孟颛的伏跗室50余种、朱酂卿的别宥斋30余种为承续大宗,另有孙氏蜗寄庐、杨氏清防阁等,亦宝存吉光片羽,可见甬上藏书接力不乏其人。所幸此几家宁波藏书,殊途同归,均先后捐赠给了天一阁。百川归海,极大地丰富了天一阁的藏书,同时还丰富了天一阁的书画收藏,使东海之滨的南国书城更为璀璨夺目。恋湖、烟屿,城西、水北,伏跗、别宥,蜗寄、清防,樵斋、天一,流传有序,手泽尚存。今天一阁藏徐时栋著述与藏书达80余种,刻本抄本兼有,朱墨两色分明。

3 朴学大师,著作等身

徐时栋也是一位上承万斯同、全祖望等乡贤先哲,下启冯孟颛、张寿镛等甬上后秀的著述大家,高擎浙东学派旗帜,跋涉穿行于宁波文化的低谷时期。“自谢山太史殁,吾乡之学统几绝,先生以经术文章主盟坛坫,后进高材生咸北面称弟子”(19)。“忧患聊学诗,以意作新解。饮酒而著书,心神颇潇洒。”(20)其治学以经为主,不墨守旧解,兼及子史杂说。或“发明旧义,或别创新解。大率引经考典,则证据确凿。比事言情,则悱恻温厚。剖释疑义,有如示掌。敷陈奥旨,使人解颐。”(21)在“红学”研究方面发“索隐派”之滥觞,其弟子陈康祺曾述其观点(22),后来蔡元培受徐时栋《红楼梦》乃康熙朝政治状态说启发而作《红楼梦疏证》并予发挥,继之引发胡适考证派与索隐派的商榷争议。一生勤读勤思,笔耕不辍,著作多达30余种,代表作有《尚书逸汤誓考》《山中学诗记》等。其中《山中学诗记》即是避难建岙时所撰写的一部研究《诗经》的专著,“避寇建岙,闭户说诗,以《蹇裳》为告密,以《葛生》为悼亡,以《猗嗟》为夸婿,以《赉般》为祭太山之诗,以《下武》为美成王之作,其他笺释,杂引诸经解之,则有《山中学诗记》。”(23)而《尚书逸汤誓考》撰著是徐积30年之功先后五易其稿而成,为《尚书》辑佚250字,最见徐时栋朴学功力。

其著述涉及经史子集、纪传谱志、碑铭序跋,皆有佳作;内容丰富,记述翔实;表彰先哲,不薄无名,扬善惩恶,爱憎分明;如为宋袁燮请祀文庙,创一郡“未有之盛典”(24)。又“建议为县中苦节请旌至千余人,而族中节妇与旌典者二十人”,并为之撰传甚多(25)。“天才亮特,学识兼优,明达事理,而长于议论,卓然自成一家”(26),诚为浙东学派的一员大将。哲人背影未远,古今謦咳相闻,足证甬上学统不绝如缕,无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誉。

4 桑梓情怀,方志名家

一如先哲全祖望,徐时栋也十分关注枌社掌故,致力搜罗乡邦文献,“我方索古恭梓桑,搜罗捃摭图表章(余考取宋元以前四明诗文遗事,以至职官、流寓、方外,皆分编之)。”(27)光是《四明旧志诗文钞》6册多达1100页,少量剪辑,大多为手抄,并有批校(28)。长于考据,驾轻就熟,也是位杰出的方志家和谱牒家,“眷怀桑梓乡,文史正穿落。旁搜百氏言,精究六艺略。”(29)“篝灯校遗籍,手刻六志书。”(30)先后校勘刊印了《宋元四明六志》,为历代四明六志作者30人作独传或合传30篇,撰写了《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9卷,为浙江为宁波整理保存了最为完整的地方志这一珍贵文献。还主持编纂了《鄞县志》、参与编纂《慈溪县志》等,独自编撰《徐偃王志》《四明丛集》《月湖徐氏家乘》,草创《大墩徐氏宗谱》等。考订甬上氏族源流,篦梳四明乡贤著述,表彰先正贤达,纠补前人缺失,志录当代风云,秉承史德史才,寓褒贬于记述,“郑重于乡国人文、故家乔木”(31),“以之领志局,熟路驾轻车。”(32)既佐证了徐时栋藏书的丰富和实用,也旁证了他的学问渊博和切合时用,“读书期有用,不徒博科第”(33),更为宁波一地之史志梳理编纂、资治教化,搜罗储备了极为丰富的史料。宁波乃至浙江之所以能誉称“方志之乡”,四明全祖望、徐时栋诸先贤功不可没。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以徐时栋为统领,集结了其好友董沛、陈劢、张恕,弟子刘凤章、陈康祺、孙德祖等高水准的同治《鄞县志》编修团队,先后假座志馆和水北阁藏书楼,并偕志局同仁亲往甬上卢氏抱经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抄写有关鄞志资料(34),继承考据派大师钱大昕主纂的乾隆《鄞县志》学术特色,“搜采繁富至千数百种,仿国史馆列传之例,注所征引,排比成文”(35),“引用书凡千六百余种”(36),修纂了一部煌煌75卷的《鄞县志》,因刊刻出版于光绪年间,亦称光绪《鄞县志》,为后来誉满志林史界的民国《鄞县通志》打下了无可替代的基础。徐时栋的这些志书、谱牒、人物行状传纪、人文碑记至今尚嘉惠学界士林,铺垫乡邦史志,尤为今人称道。从旧志收藏、整理、校勘、为作者作传、刊刻出版,到新志发凡起例、总持大纲、资料征引、抄录考订、人物传志稿撰写、具体编纂统稿,徐时栋的方志实践和所取得的方志成就,足以确立他是宁波古今方志第一人,完全可跻身全国方志大家行列而毫无愧色。

5 直抒胸臆,诗书作史

徐时栋还是位创作勤奋、个性风格鲜明的诗人。诗风如白居易(37)。“余年十五始学为古文诗词。”(38)年未弱冠,即“以所见评论古今人”,时“负狂名”(39)。无论五七言古体近体,还是乐府新作,吟甬上世风,咏古今人事,“感时愤俗,记事陈讽”(40),“恳恳款款,一往情深”(40)。吊往哲古迹,抒自己心灵,“雄直之气,浩浩落落,不可掩抑”(41)。“所著诗文两遭焚如,结习未忘,时复忆录,朋好劝阻,各持一说。”(42)其不少诗文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和毅力,或默诵重写,或向友朋借抄副本,能留存至今,尤为难得。尤其鸦片战争期间所作诸诗,如《八月湖水平》《鬼头谣》《乞儿曲》《临高台》《大将》《诸将》《广东客》、前后《蚱蜢篇》《美女妖且闲》等,录眼前之风云,描山河之变色,恨敌寇之残暴,悲百姓之疾苦,痛官吏之不为,叹自己之无奈。更有浙东人民奋起反抗的直接记录,直接自注于题后句中篇后,实乃心血所注之史诗,可补浙东鸦片战争抗英史之缺,给今人留下了特有温度的文学一页,是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也。“其文则信史,其声则天籁。”(43)“淋漓痛快,据事直书,是正平骂,是皋羽哭,诗史也。”(44)与其好友姚燮的《捉夫谣》等反映鸦片战争期间浙东地区凄惨情形的诗词同气相求、情怀担当,皆实有助于浙东鸦片战争史、抗英斗争史研究。

徐时栋也是位颇具造诣的书画金石收藏家和书法篆刻家。藏书治学之余,他亦涉及金石碑帖、书画古玩等收藏鉴赏,如温博碑、松雪马,竹垞诗、寒村字等等,尤其钟爱苏东坡书法,时常心领神会,每每日夜临摹,故此其书法也甚有造诣,不事雕琢,个性张扬。曾自云:“我作草书以意造,快如蚕食转如环。”(45)极称赞钱塘何溱(字瓦琴)集兰亭褉帖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联,并应嘱书赠(46)。1933年2月鲁迅购置《烟屿楼笔记》读到此联,亦极为欣赏,遂书赠瞿秋白,成为楹联史上的一大佳话。他还长于篆刻,“柳泉工铁笔”(47),早年即与浙派篆刻大家、“西泠后四家”之一赵子琛及其弟子陈祖望等有来往,赵子琛还专为徐时栋的《烟屿楼诗集》题签(48),陈祖望则为徐时栋篆其常用号印“柳泉”。他的篆刻方寸之中蕴结浙东金石秉性,显露自己藏书治学天地,于浙东书坛篆林都能居一席。如今,天一阁及宁波博物馆藏其书法作品、手迹与碑帖多达30余种,印蜕近40种,印石2方,墨韵熠熠,朱印璨璨,卷黄纸脆,弥足珍贵。

6 提携后学,造就人才

徐时栋也是一代名师,“主四明坛坫三十余年”,“后进高材生咸出其门”,“四方知名之士以事来鄞者,类以所学相质问,各得其意而去。”(49)“柳泉经术湛深,著述闳富。四明人士推为儒宗。”其弟子以鄞县人为主,也有镇海、会稽等地人。他的弟子中不乏继承其衣钵者——学人藏书而治学成就颇著者如陈康祺、刘凤章、张寿荣等。陈康祺藏书洀园,曾中进士,官知县等,尤熟掌故,所著《郎潜纪闻》甚有价值和影响。刘凤章藏书青藜阁,著有《四明艺文志》《甬上方言考证》等。张寿荣藏书花雨楼,喜校刊古书,著有《舫庐文存》。不乏搜罗乡邦文献而致力地方史志研究者如刘凤章、孙德祖等。两人皆与修《鄞县志》,后者还与修《余姚县志》,著有《寄龛文存》等。不乏余事以书法而名者如陆廷黻、陈康祺等。陆廷黻曾中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藏书镇亭山房,著有《镇亭山房诗文集》等。更不乏直抒胸襟的诗人艺术家如郭传璞、葛祥熊等。郭传璞藏书金峨山馆,工骈体能诗,著有《四明金石志》《金峨山馆诗集》等;葛祥熊善书能诗,著有《松竹居诗文稿》。即使是锡匠出身、年纪几乎大先生40岁的平民诗人钟世俊,先生亦为之激励不已,并亲索亲选其诗,出资为之刊刻《云扉诗约》《寄愁草》,“以备甬上布衣诗之一种”(50),其情其为感人至深。“书归烟屿富,诗倡月湖新。”(51)吾甬文脉泉涌川流,浩浩不息,皆如李邺嗣、全祖望与徐时栋诸先贤辈之丰功也。

7 结语

几经风雨沧桑,150多年来,虽然徐时栋的藏书“劳燕分飞”、各归其所,但他的两个藏书楼至今犹在。早年的藏书楼——烟屿楼作为宁波市重要文物保护点,今日仍矗立在共青路月湖之畔,保存完好。晚年的藏书楼——水北阁因旧城改造、马路拓宽无法原地保护,迁建于天一阁之南园,辟为“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楼上藏新编地方志,楼下作徐时栋固定陈列等,藉此呼应天一阁、徐时栋藏志修志传统。此外,宁波市及鄞州区有关部门、单位已启动点校出版《徐时栋全集》、影印出版同治《鄞县志》、编撰《徐时栋年谱》(已列入“宁波文化研究工程”、浙江省重点出版工程),是皆足可告慰柳泉先生于九泉,也由此可信,对徐时栋的关注、研究热将会很快到来。

注释:

① 参看天一阁藏徐时栋书法原件钤印、董沛《清内阁中书舍人徐先生墓表》、徐时栋《月湖徐氏家乘》《烟屿楼诗集》《烟屿楼文集》藏书题跋等。

② 见民国21年(1932)思本堂木活字本《大墩徐氏宗谱》卷一二家传。

③ 徐时栋《烟屿楼笔记》卷六“古今藏书之家”条。

④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九《周茹香每入草堂辄有诗意戏作三首》之二。

⑤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一六《谢陈树珊驾部(政钟)送书》自注。

⑥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首周棻题诗。

⑦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一六《谢陈树珊驾部送书》。

⑧ 据徐时栋《月湖徐氏家乘》卷二一《新故书目录》统计。

⑨ 民国21年思本堂木活字本《大墩徐氏宗谱》卷一四“赠言”。

⑩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一八《纪梦》自序。

(11) 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一《尚书逸汤誓考后序》。

(12) 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载徐时栋藏书约:“勿卷脑,勿折角,勿唾揭,勿爪伤,勿夹别纸,勿作枕头,勿巧式装潢,勿率意涂沫,勿出示俗子,勿久假他人。”

(13) 徐时栋《月湖徐氏家乘》卷六先世宅里图附文。

(14) 天一阁藏徐时栋藏书之藏书印蜕。

(15)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一一《卖书行为郑吉卿明经作》。

(16) 见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严绍璗编撰《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

(17) 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五《与郑耐生丈书》。

(18) 据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013年中华书局版《中国古籍总目》、中国高等教育图书馆之高校古文献资源库(CALIS)统计。不分卷者以1种或1册作1卷计。

(19) 董沛《正谊堂文集》卷一八《内阁中书舍人徐先生墓表》。

(20)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八《避寇出建岙过江抵周家村赋示周志柳六首》之四。

(21) 叶鸿年《烟屿楼诗集序》。

(22) 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五“姜西溟典试获咎之冤”条。

(23) 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首董沛撰《清内阁中书舍人徐先生墓表》。

(24) 光绪《鄞县志》卷一六大事记下、卷四十四徐时栋传。

(25) 民国《大墩徐氏宗谱》卷一四赠言。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八。

(26) 陈劢《烟屿楼文集序》。

(27)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一一《纪梦》序。

(28) 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清道光间鄞县徐氏烟屿楼辑钞手校本《四明旧志诗文钞》,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29)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九《答觉轩》。

(30) 董沛《六一山房诗集》续集卷一《寓卢氏抱经楼观藏书》之二。

(31)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一八《新得朱竹垞太史赠郑寒村太守诗墨迹》评语。

(32) 董沛《六一山房诗集》续集卷一《寓卢氏抱经楼观藏书》之二。

(33)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九《吾孙》。

(34)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九《答觉轩》自注。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人物表”徐时栋传。

(35) 光绪《鄞县志》卷四十四徐时栋传。

(36) 董沛《六一山房续集》卷三。

(37) 陈劢《运甓斋诗稿》卷一《徐柳泉子舟两秀才叠惠佳章余既依旧韵报之夜窗寂坐怅然有怀别成五言长古奉寄》附徐时栋和作自注:“韵仙赠诗以香山见许。”

(38) 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二二《徐远香墓志铭》。

(39) 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四《周茹香六十寿序》。

(40) 叶鸿年《烟屿楼诗集序》。

(41) 陈劢《烟屿楼文集序》。

(42)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九《忆录旧稿漫成》。

(43)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一乌世耀评语。

(44)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一郭传璞评语。

(45)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一七《董阮山极赏余草书戏赠》。

(46) 徐时栋《烟屿楼笔记》卷八“何瓦琴溱”条。

(47) 陈劢《运甓斋诗稿》卷一《徐柳泉子舟两秀才叠惠佳章余既依旧韵报之夜窗寂坐怅然有怀别成五言长古奉寄》自注。

(48)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首题签。宁波博物馆藏陈祖望道光十九年为徐时栋所刻“柳泉”印原物。

(49) 光绪《鄞县志》卷四十四徐时栋传。

(50) 徐时栋《烟屿楼笔记》卷七“武康徐雪庐举人熊飞”条、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二《刻寄愁草序》。

(51) 徐时栋《烟屿楼诗集》卷首周棻题词。

Wish to be the Water,l Will Read the Precious Books——Research on the Famous Bibliophile Xu Shidong in the Late of Qing Dynasty

Xu Shidong is a famous bibliophile.His collection idea and actions influenced his friends and students directly.It formed a sizable bibliophiles in Ningbo.He is also a famous writer who inherited Wan Sitong,Quan Zuwang and enlightened Feng Mengzhuan,Zhang Shouyong.He followed Fenshe anecdotes,collected local literature and was good at textual research.Xu Shidong is an outstanding expert on local chronicles and genealogy,and also is a diligence poet with distinctive style,a collector on painting,calligraphy and stone,a carving master,an accomplished educator.

Xu Shidong;book collection;study;local chronicles;poet;carving master;famous teacher

G259.29

A

龚烈沸(1960-),男,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2016-04-21

猜你喜欢
天一阁藏书诗集
诗集精选
冯登府与天一阁
天一阁知见录
解放军守护天一阁史料辑注
诗集精选
天一阁四事备忘录
诗集精选
天一阁藏徐时栋藏书题跋考释
诗集精选
珍惜每一本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