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库理念下的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2016-02-12 17:57王德银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安徽合肥230601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智库

王德银(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601)

·探索与创新·

基于智库理念下的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王德银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安徽合肥230601)

利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相结合方式,分析国内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特征、服务模式与内容。从移动图书馆应用服务出发,明确图书馆信息服务同高校学科资源建设间的融合作用,在新型高端智库指引下,适时调整信息服务策略,强化高校学科机构知识库保障建设,提高移动图书馆知识转化能力,为高校科研评价和科研决策提供指导。关键词:智库;高校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决策咨询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使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几何级增长趋势。然而信息生产者与获取者之间的矛盾并未就此消解,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已从距离上的障碍转变成为选择上的障碍[1]。移动互联网为手机用户提供了一个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接入环境,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检索和浏览网络信息,为推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 研究背景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计划(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简称TTCSP)项目负责人詹姆斯·麦甘在《2015全球智库发展报告》中对智库进行了定义。麦甘认为,智库是参与公共政策研究和分析的组织机构,通过政策导向分析研究,对国内和国际问题提供建议,从而使决策者和公众对有关公共政策作出明智的决策[2]。据《2015全球智库发展报告》显示,全球共有智库6848家。其中,美国以1835家智库位居首位;中国智库数量达到435家,位居世界第二;英国和印度分别以288家和280家位居第三、四位。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交“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提案”,从当前高校科研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出发,提出大力培养和发展高校新型智库构想[3]。同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新型特色智库建设的意见》[4],对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定型定位、建设标准、总体目标和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格局作了明确部署,提出统筹整合现有智库优质资源,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

从我国当前智库建设类型看,大体可分为党中央、国务院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即官方智库,如国务院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企业智库以及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四大类型。相较其他类型智库,高校在开展智库建设和信息服务上具有人才队伍集中、学术研究浓厚等诸多优势,加上高校图书馆自身拥有的丰富馆藏资源,对促进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

2 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分析

2.1信息服务特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5],截止2015 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7.6%和38.7%;手机上网率为90.1%,较2014年底提高4.3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用户被吸引到移动互联网中来,图书馆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1)设备终端便携化。移动设备终端(如手机、掌上电脑、IPAD、笔记本电脑等)所具备的轻便、易于携带且可自由存储特点为信息获取创造了便利条件。用户使用具有存储功能的设备终端接入无线网络快速进行资源访问,跨越物理空间限制,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全天候无障碍利用。

(2)网络覆盖泛在化。通信基站和带宽运行速率不断提速升级,以4G通信技术、无线网(WIFI)为代表的网络覆盖体系已经遍布城乡、社区、街道、图书馆等每一个角落,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利用无线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在线阅读、讲座、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

(3)信息需求多样化。用户个性化需求日渐凸显,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社交化平台快速兴起,一方面加速了线上用户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促使图书馆开始转变传统服务方式,利用移动图书馆开展丰富多样活动,如:信息推送、即时问答、语音服务、在线讲座等,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4)服务对象精准化。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使图书馆在功能服务上发生了质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图书馆线上活动创建和资源推广开始针对不同受众开展精准化服务,用户服务被进一步细分。2014年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继推出“十件实事”后又推出“人性化图书馆使用在线培训系统”、“升级微信公众平台”、“引入座位分配系统”、“开通图书归还短信提醒服务”等“十项承诺服务”,进一步方便了读者的使用需求,促进了读者与图书馆和谐发展[6]。

(5)互动体验感增强。移动终端设备便携性特征,注定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特点。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不受空间与场所的限制和图书馆员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拉近了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使图书馆可以运用灵活的服务策略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2.2服务模式与内容

当前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主要包含基于短信定制(SMS)、WAP网络和微信公众平台三种常见信息服务模式。三种模式都能及时提供用户个人信息、馆藏图书查询以及图书预约续借到期提醒等服务,但三者在服务的优势上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SMS服务主要包含短信查询和信息定制两类[7],此模式需用户预先编制相应格式的指令发送至图书馆指定服务号码,再由图书馆系统返送回查询内容至用户手机完成信息传递过程。此间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查询服务全程免费,用户只需支付少量短信费。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升级,SMS服务交互性差的弊端也日渐显现。另外,短信编制和发送过程中受通信商信号频段影响,发送或查询失败偶有发生,这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开展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

WAP服务是基于PC和手机端进行访问的可视化服务模式,减少了编制短信的不便,用户可以在PC或手机端接入移动网络访问所需资源。高校用户可凭借个人有效读者证号进行馆藏信息检索或进行全文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兴起的新型服务模式,是运营者通过公众号的形式向微信用户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平台[8]。微信公众平台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图书馆广泛的关注并纷纷建立了基于图书馆服务的服务平台。用户除常规的信息查询外,还可以接收管理员在微信平台上推送的相关活动图片、文字、视频和语音消息,用户与图书馆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得以大大增强。

3 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不难看出,当前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综观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仍是基于传统的借阅信息查询、新书通报、新闻公告、催还提醒为主,而对个性化服务、决策咨询、定题服务开展较少[9];虽然图书馆从服务发展需要开通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公众平台,在信息推送上也与线上用户产生积极互动效应,但多数图书馆的服务仍停留在被动应答状态,服务内容单一,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其次,移动设备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同一资源在不同平台上难以完全兼容,不同品牌和制造商在资源提供时往往需要安装识别本应用平台软件方可进行阅览,这无疑加大了数字资源全文内容获取难度;另外,用户个性化需求未充分挖掘,信息推送服务难以做到精准定位,往往用户急需的资源无法及时得到解答,信息推送与获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4 智库理念下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

随着国家将新型智库建设落实到高校创新发展层面,作为拥有丰富学科资源优势的高校图书馆在做好常规性信息服务的同时,应及时转变信息服务观念,主动利用移动图书馆的便捷性服务参与到高校科研服务和智库资源建设中来。

4.1强化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同优势学科的融合

随着图书馆外部环境与内部需求发生变化,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信息需求同样发生了深刻改变,图书馆在满足用户一般需求和科研工作者特定信息需求的同时,应深化信息服务层次,在坚持传统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加强高校优势学科资源同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间的融合。有别于国内“贪大求全”的资源建设方式,国外智库多元化信息资源建设往往以研究项目为导向,对特定的研究项目产生关注,是其智库建设更加专注和成功因素之一[10]。

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凭借丰富的学科资源优势进行智库建设,就某一学科资源可行性建设方案进行明确定位,将专题特色资源库建设嵌入到信息服务体系中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整合的优势学科资源及时发布和推送至相应院系部门,充分发挥专题特色资源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的研究价值,促进高校学科优势资源协调发展。另外,高校拥有众多专业领域专兼职专家学者,图书馆可以联合地方企业、学校、情报机构组建科研团队,推动高校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的有机融合,以协同创新方式提高专业化信息服务能力,放大社会服务效应[11]。

4.2充分发掘和完善高校机构知识库保障优势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简称IR)作为管理单位科研成果、传播学术知识、支持创新发展的重要机构,已然成为高校科研教学活动中资源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12]。对智库资源的搜集、整理是建设新型智库的前提,从图书馆助力科研服务来看,图书馆承担着科研产出、统计分析、信息推送及资源利用的工作任务[13]。图书馆在开展信息服务的同时,应积极会同有关教学及科研部门在充分发掘和整合高校科研成果基础上,建立立足高校研究成果的机构知识库保障体系。通过机构知识库对相应学科作者的科研成果、主体关系进行科学化统计、关联性数据分析,为高校科研服务开展提供信息支撑。同时,为确保高校智库建设与科研决策相匹配,图书馆需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服务策略,在新课题、新领域的信息资源采集上充分挖掘高校科研成果价值,对一些不公开出版且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学术成果进行信息化加工并以专题数据库的形式发挥智库的引领带动作用。

4.3加快知识转化,提升信息服务决策咨询能力

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源集散地,高校图书馆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文献信息、技术设备优势。面对科研环境带来的信息需求变化,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到机构学术交流和决策之中,以此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在科研情报整理和开发上,应积极联合科研及教学部门主动深入地开展科研成果的信息加工与推送工作。强化机构知识能力分析、科研追踪和监控等管理活动,对高校科研人员成果和科研信息产出进行统计分析,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知识转化。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相对单一,图书馆仅作为信息保存机构,很少为决策咨询和决策分析提供深层次服务。图书馆在智库理念指引下可凭借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信息分析队伍,为高校决策咨询提供增值服务。高校智库信息化建设是由图书馆服务职能所决定的,反过来高校智库建设也能更好地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强化图书馆在高校决策咨询中的作用。

4.4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信息服务意识

信息环境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行为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用户对资源的访问与获取变得更加灵活、便捷,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优势越发显现,用户与图书馆间的交流互动更加密切、频繁。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变化,以网站、微博、微信社交平台为媒介广泛开展宣传推广工作,第一时间将图书馆资源动态、活动公告、读书活动及时推送给用户,满足其多样化信息需求。同时,针对当前热点问题展开学术研讨,以编辑出版内部刊物的方式展开互动交流并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支撑智库建设信息宣传和服务工作[14]。图书馆应主动深入科研、二级院系广泛开展资源培训、科技查新等活动,借助移动图书馆传播优势宣传高校智库建设动态和研究成果,增强图书馆员服务意识,扩大图书馆在科研中的影响力。

5 结语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工作者需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在做好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同时,应积极主动参与高校智库建设、研究和服务推广。图书馆通过建立资源协作组织,深化信息服务层次,使学科资源配置同信息服务达到最大优化,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竞争力。

[1]靳红,杨艳红.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4(6):17-19.

[2]James G. McGann.2015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2016-05-29].http://repository.upenn.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9&context=think_tanks.

[3]马敏.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提案[EB/OL].[2016-05-26].http://www.cppcc.gov.cn/zxww/2015/03/01/ARTI1425200402296344.shtml.

[4]新华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全文[EB/OL].[2016-05-28].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5-01/21/ c_133934292.htm.

[5]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5-29].http://www.cnnic.com.cn/hlwfzyj/hlwxzbg/201601/P0201 60122469130059846.pdf.

[6]江西师范大学新闻网.图书馆推出十项服务承诺 提升服务质量[EB/OL].[2016-05-30].http://news.jxnu.edu.cn/s/271/t/910/ cb/66/info52070.htm.

[7]陈颖颖,裴允.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10):76-79.

[8]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文档[EB/OL].[2016-05-30].http://mp.weixin.qq.com/wiki/home/.

[9]吕蕴红.国内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研究[J].晋图学刊,2011(5):8-10.

[10]吴育良.国外智库信息服务的分析及启示[J].情报杂志,2015(2):188-193.

[11]吕长红,等.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构建研究——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2):39-42.

[12]张晓林.机构知识库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2):1-7.

[13]刘雅静,等.机构知识库支撑科研服务方法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3):1-7.

[14]陆雪梅.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6(8):79-82,88.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Mobile Libraries Based on the Idea of the Think Tank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network survey,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ervice mode and content of mobile library in China are analyzed.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of mobile library,clear integra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resources,in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high-end think tank,timely adjustment of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trengthe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security construction,to improve the mobile library knowledge conversion capability,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cision.

think tank;university libraries;mobile libraries;information service;decision making consultation

G250.78

A

王德银,男,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馆员。

2016-07-07

猜你喜欢
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智库
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探究
百年通图 再创辉煌
高校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微信环境下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微智库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