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高僧德韶生平及功绩考

2016-02-12 17:57田丰龙泉市图书馆浙江龙泉323700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功绩佛家高僧

田丰(龙泉市图书馆 浙江龙泉 323700)

龙泉高僧德韶生平及功绩考

田丰
(龙泉市图书馆浙江龙泉323700)

龙泉籍高僧德韶(891年-972年)是五代十国及宋初一位奇人。他以博学多识、坦荡豁达及出色的政治洞察力,成就了佛家禅宗、天台宗的振兴,并大力推动了佛教文化在东亚的交流。文章就德韶生平及功绩做一大致梳理和探究,以充实龙泉地方文献和历史名人之研究。

五代十国宋初;德韶;佛教文化;生平功绩

1 德韶生平活动及佛家派系

《禅林僧宝传》载,德韶俗姓陈,处州龙泉人。十七岁便在处州(今丽水)龙归寺出家,十八岁又于信州(今江西上饶)开元寺受具足戒。后唐同光年间(923年—926年)游历于赣、皖等佛家名山,拜师求法,来到临川(今江西抚州)礼谒禅师文益并受其器重,遂归为徒下参透佛法。后得其衣钵,以其独特的禅学思想被尊为法眼宗第二祖。就佛学门派来讲,德韶属于禅宗南禅系(与北禅系并列)分支法眼宗(文益为法眼宗始祖)。但德韶却以浙江天台山的活动和天台宗的功绩更为世人所称道,而这也归因于他与几代吴越王室的不解因缘。

2 德韶与吴越钱氏王族

据《十国春秋》记载,德韶离开文益后回到了浙江并定居天台白沙寺。少年时代就开始在风云多变的时代环境中云游四方,形成了德韶豁达开朗的性格和独立的生存能力,以及异于一般僧侣的时局敏锐感和政治嗅觉。在求学佛法之余又不拘泥于佛理,且精通《周易》和占卜之术。《隋唐五代正史补》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僧昭(应为德韶)者,通于术数,为钱塘钱镠所礼。一日谒镠,有宫中小儿嬉于侧,坠下钱数十文,镠见,谓之曰:‘速收,虑人恐踏破汝钱。’昭师笑曰:‘汝钱欲踏破,须是牛即可。’镠喜,以为社稷坚牢之义”。从这段正史记载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德韶处事圆通的性格,不受佛门规戒训束缚,能迎合执政者的喜好,因而深得吴越钱氏的尊崇。特别是与末代君主忠懿王钱俶的交往更甚。早在钱俶任台州刺史时,便已有交集。德韶也有先见之明,谓钱俶曰:“他日为国王当兴佛法”。天福十二年(947年)春,钱俶出镇丹丘,德韶谓俶曰:“此地非君为治之所,当归国城,不然将不利矣”。钱俶从其言,九月回到都城杭州。乾祐元年正月(948年),实权将领胡进思发动政变,软禁忠逊王钱倧,迎立钱俶为王。钱俶终其一生,都尊佛护法。论交情,德韶属于藩邸旧交;论功劳,德韶以其特殊的身份和灵验,是位拥戴从龙的核心功臣。所以钱俶登基之后,立即“迎德韶入杭州,尊为国师”。德韶之前,佛教在从两汉发端至五代之际900余年,中国汉地只有法常、智顗、神秀、慧忠、悟达这寥寥数僧获得国师名号。五十八岁的德韶至此,达到了人生、名望和事业的顶点。

3 德韶的历史功绩

德韶被敕封国师后,以庙堂之高的优势及特定的处事能力,大力振兴佛学,为中国佛教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以82岁高龄圆寂。《五家正宗赞》称其“诸方异唱,古今玄键,决择不留踪,不谬为一国之师,名喧寰宇”。总结和考证德韶大师主要功绩,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3.1丰富发展了禅学思想体系

法眼宗源自六祖惠能门下石头宗一系,为禅宗五派之一。德韶在文益处参学期间,多次倾心交流,将法眼宗的“不著他求,尽由心造”的宗旨鲜明阐述。继承文益衣钵后,历经数十年,发展成开启心性、般若性相、人间觉悟和四恩总报等博大深邃的禅学思想和理论体系,被后世尊为法眼宗二祖。需要指出的是,德韶对于天台宗及《法华经》的参研亦不遑多让,但《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禅林僧宝传》等佛家典籍,都将其正朔归为法眼宗门下。

3.2重振了天台宗,参与《永嘉集》注解

天台宗是我国最早的本土化佛教宗派,遵奉《法华经》,故又称法华宗。创始人是隋代智顗大师,经安史之乱和唐武宗灭佛运动后已势微。德韶秉持法眼宗“理事不二,贵在圆融”的宗风思想,定居天台白沙寺后就开堂登座说法,以其资历和名望马上引来了众多信徒,更是以此结交了一生信佛的钱俶。后者为王,前者为师后,因钱俶对以天台宗教义解释《永嘉集》的兴趣,德韶引荐了天台宗传人义寂来为吴越王答疑解惑。同时自己和弟子延寿、志逢(钱俶赐号普觉大师)等也致力于学习天台理论,参研《永嘉集》。后来吴越王因义寂的功德为其建院立寺,敕封为净光大师,追谥九祖名衔,传法弟子百余人,“由是一家教乘重兴矣”。天台宗的重昌,得力于义寂的努力与学识、吴越王的鼎力支持,但是其中穿针引线的德韶国师更是功不可没。记载天台宗著作的《四明尊者教行录》《佛祖统纪》等佛家典籍,都强调了德韶以博大的胸怀,不持宗门偏见,力荐义寂于吴越王所起的作用。

3.3促进了佛教的整合及中外交流

隋唐以降,佛教已经在中国迅速本土化,衍化生成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等八大宗派。派系之间,法统分明,时有争论。德韶以其开朗变通的个性及法眼宗天台宗之大成,开启了中国佛教整合融汇的端倪,并培养和启发了延寿大师,使其完成了佛学的融合。延寿被尊为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民间视其为阿弥陀佛的化身。杭州著名的灵隐寺、六和塔就是入宋以后在延寿主持下修建而成。他将法眼、三论、天台等诸学说并及净土理论折衷而综合为一,首开佛门诸宗并合修学之先河。而德韶,就是将延寿推到了佛教高峰的那个伯乐。

德韶另一大贡献还在于推动了佛教在东亚三国(中国、朝鲜、日本)之间的传播交流。也是因《永嘉集》之故,德韶、义寂对钱俶曰:“中国教藏残阙殆尽。今惟海东高丽(今朝鲜)阐教方盛,全书在。王(钱俶)闻之慨然,即为遣国书贽弊使高丽求取一家章疏”。而后高丽僧人谛观受高丽王派遣,携带中国佛教典籍天台三大部来到吴越。谛观拜义寂为师,深研天台之学,并且整理撰写了《天台四教仪》一书;另一高丽高僧义通(后被尊为天台宗十六祖)也来到中国学习佛法,经德韶、义寂及高丽僧人的悉心参研和交流,中朝佛教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由是(天台宗)盛传诸方,大为初学发蒙之助云”。公元9世纪,天台教义传到日本;公元11世纪末,天台教理又复传回朝鲜。

4 结语

《宋高僧传·德韶传》评价德韶“功成不宰心地坦夷,术数尤精利人为上。至今江浙间谓为大和尚焉。”在佛学语境中,“和尚”是指对有相当地位和学问的男性高僧的尊称。佛家典籍“大和尚”的定论,足见德韶对佛教的历史功绩。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率士纳降。吴越王室不持一家一姓之私,为大好河山避免兵革之灾而请降的义举,可以说与其家族数十载尊佛信佛是不无关系的。由此德韶大师也在更高更广的层面实现了佛家子弟“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终极人文主义理想,守护住了在那个朝不保夕的乱世中仅有的江南一番安静祥和的乐土。由于各种原因,龙泉本地对于德韶其人其事的学术研究还相当缺乏,还有待于对相关史料典籍(地方文献)的进一步挖掘和考证。

[1]惠洪.禅林僧宝传[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

[2]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绍昙.五家正宗赞[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

[4]徐蜀.隋唐五代正史补文献汇编[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宗晓.四明尊者教行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The Life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Eminent Monk De Shao in Longquan

The eminent monk De Shao(891-972)born in Longquan was an amazing person in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States.He has realized the revitalization of Zen Buddhism and Tiantai sect with his erudition,forthright expansive and excellent political insight.Also,he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exchange of Buddhist culture in East Asia.The article makes a preliminary combing and exploring on the life and achievements of De Shao to substantiate the research of Longquan local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celebrities.

Five Dynasties and Ten States;De Shao;Buddhist culture;the life and achievements

G256;B948

A

田丰,男,龙泉市图书馆助理馆员。

2015-08-14

猜你喜欢
功绩佛家高僧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刘邦妙喻刀箭说功绩
丝绸之路上的两位高僧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国共两党抗战功绩之比较
高僧与妇人
“坠我慢”
李大钊推动冯玉祥策应北伐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