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示范时期”天津市高职内涵发展研究

2016-02-13 11:54丽,刘斌,刘樑,王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着力点高职教育

王 丽,刘 斌,刘 樑,王 庆

(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2.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后示范时期”天津市高职内涵发展研究

王丽1,刘斌2,刘樑1,王庆1

(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2.天津职业大学,天津300410)

摘要:“后示范时期”是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十三五”期间巩固示范建设成果,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新的挑战和课题。本文立足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天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评估为契机,剖析当前天津市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与任务,提出天津市高职教育“后示范时期”内涵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以期发挥新时期下天津国家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着力点

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可以为高职院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也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规模扩张、数量增长和发展方向的定位,尽管“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已经注意到了量变到质变的回归,开展了以内涵建设为取向的建设计划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相对于外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仍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本文立足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天津市高职教育“后示范时期”内涵发展的情况研究,剖析当前天津市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与任务,探索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提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近三十年,经历了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新兴”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规范”发展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末期规模数量扩张的“大力发展”阶段, 2006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启动了“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并发布了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意味着政府将引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大力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重点抓教学质量,全面开展了以内涵建设为取向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至此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战略性的概念,以质量提高、效益提升为特征的内涵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是高等职业教育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

二、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诠释

内涵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发展而言,两者代表着教育发展的两种形式和路径。所谓内涵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而外延发展关注的是教育规模、数量的扩张。从逻辑概念上理解,相对于外延发展的规模、粗放、同质性甚至模仿性,教育内涵发展强调质量、精细化、特色和创新,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应该是任何教育内涵发展的责任和价值追求。高职教育的内涵首先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次是高等性和职业性并举的教育类型,其内涵发展要兼顾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教育目标,并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来确定内涵发展方式。通过职业教育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培养目标已由侧重技能型向技术技能转变,专业建设已由侧重对接产业向对接产业行业转变,专业课程已由侧重对接岗位标准向对接职业标准转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已由侧重校企共建、学校为主向校企共建、企业为主转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已由侧重“双师”素质向“双师”结构转变。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战略选择,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在新时期深化内涵建设、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发展也被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以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尽快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建设上有新的突破。

三、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几种认识观点

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认识中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这种观点认为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相比,内涵发展是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强调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使得规模和质量、效益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职教育发展参差不齐,示范校及骨干校建设无论从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阶段性的建设,但为了避免高职教育今后发展中的“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高职教育要在竞争中凝练办学特色,自主创新,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职教育的发展不能照搬高等教育的管理方法和机制体制,要结合自身发展的责任和定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有所继承和创新,使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有所突破,使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是箩筐论即“内涵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在学校对外宣传的总结材料中,内涵建设的箩筐论最能得以体现,只要是能摆得上台面的东西,重点专业,示范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师,教材等等都罗列到了内涵建设的内容中,似乎筐越满,就意味着内涵越丰富,内涵建设使学校想方设法的争取这些所谓具有校际可比性的荣誉和外在话语权。

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研究的不同视角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已经让高等职业教育人认识到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但在探索内涵发展的途径、方式方法上,高职教育的研究着们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体系、管理机制等不同角度各抒己见。

其中对专业建设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认识较为一致。周劲松提出高职教育的重心在专业而不在学科,专业是高职教育的基点,是体现高职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性要素,国家实施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标志着专业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市场、教育行政部门检验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根据,专业建设在内涵式发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的特色就蕴含在专业中,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专业是联系教育与职业的纽带。以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抓专业建设就是抓住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和关键。

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内涵发展中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切入点都是物化层面的,深层意义上,内涵发展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的培育,是一种办学理念的坚持,文化的烙印会深深印在校院中的每个人身上。文化建设渐渐被高职内涵建设所认同,“高职院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学校精神、价值追求和文化品位,实现学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并以先进文化引导和教育学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更高阶段,是高职院校精神形象和生命力的象征”,文化建设将成为高职内涵建设追求的最高理想。

五、天津市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天津是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0年,在总结和巩固试验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天津市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协议,将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上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经过五年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再升级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市职业教育也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之路。天津市目前有25所高职校,其中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4所,骨干高职院校3所,围绕天津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共建设了777个专业点,主动对接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示范区建设以来,天津市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提升内涵,组织实施了八项建设工程,从体制机制改革、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化专业合作交流等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建立了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行业企业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具有天津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建立了中、高、本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相互融通,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探索形成了职业教育布局与产业布局适应、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互动、教学改革与技能大赛相互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标准开发相结合等一批天津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优秀成果和案例。天津市高职教育充分发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坚持内涵发展,内涵兴校,走出了一条既具有天津特色,又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规律、可复制推广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六、天津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与任务

2015年,教育部聘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天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报告中,专家组科学、客观的对天津市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其中也反映出“后示范时期”天津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些现状及问题。

(一)天津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与构建产业结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发展思路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天津市高职教育是承担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但天津市公布的2014年紧缺人才目录和2015年度首批职业市场需求程度与培训成本目录显示,天津市既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也十分缺乏应用技术类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天津在高职设置“三二分段式”专业进行中高职对接,完成了专科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也启动了高职与本科的 3+2“五年分段式联合培养”,但目前我市只有6个联合培养项目,10个联合培养专业,且招生规模还十分有限。作为中、高职对接,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的纽带,高职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环节上,仍需联结中职学校和应用性本科教育系统,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研究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搭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学生素质的系统培养、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应用等,有效建立起“人才培养结构完整、内涵衔接紧密、外延联系广泛”的技术技能人才选拔机制与体系。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利益机制和制度保障需要突破

天津职业教育始终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行业办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多元办学体制。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中,政府搭建平台,通过产教对话、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等形式起着主导作用,市场的引导作用尚未显现。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要从体制机制创新、购买企业服务、建立校企合作经费投入机制等方面突破制度性的瓶颈,建立利益共享、双惠共赢的机制,促进产业、企业主动投入和参与校企合作。

(三)职业教育的服务支撑系统还有待完善

天津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先后建立起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场、国家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大赛博物馆,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人才服务网。天津各高职院校为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群策群力,建章立制,规范专业建设,强化各自的师资培训,为优化人才培养逐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连续三年全面开展了高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总结工作。但从宏观和中观方面,无论是天津市还是各高职院校为职业教育提供支持服务的人才需求和预测系统、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质量监测和评价系统等基础性服务支撑系统的建设还相对不足,质量年度报告中数据所反应的管理及教学等层面的问题尚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这些问题有待加强建设。

七、“后示范时期”天津市高职内涵发展的着力点

天津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伴随着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签约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找准天津高职教育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定位天津高职内涵发展的着力点,将助力天津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

通过研究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解读相关政策,结合天津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后示范时期”天津市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已日渐清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五个对接中,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内涵发展的前提条件,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内涵发展的质量保障,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内涵发展的职业需求,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是内涵发展的终极目标。五个对接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贯彻落实好五个对接将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二)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着力点研究

有了指导性的路径选择,结合教育的三个主体即校、师、生,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着力点可定位在一个核心N个平台:一个核心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N个平台是动态的发展的平台,可以包括专业建设平台、课程建设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着力点定位为动态的,发展的,可自由组合式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在“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中的示范校、骨干校和一般校在内涵建设上起点不同,其内涵发展的着力点就不能整齐划一,要依据现实基础逐步推进;二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积淀,动态调整的过程,因此,内涵发展的着陆平台要本着适时性、适用性和渐进性推进的原则,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阶梯式递进;三是《决定》中提出三提高的招生要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多元化生源必然产生多元化需求,如果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仍墨守成规,仅面向单一群体,人才培养质量将无法保障,还有作为办学主体的企业如何有效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是内涵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专业建设平台: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着力点,使专业设置适合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专业发展适应甚至主动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用于社会和学生双主体的需要,目标中体现学以致用,体现专业吸引力、竞争力。课程建设平台:以市场需求为着力点,课程体系设置考虑职业中岗位群的需要和全人教育的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动态优化课程体系,满足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课程内容要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要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组织上方法要多元创新,以项目为载体,产学研一体化开发教改项目,以信息化为手段,积累教学资源,融入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与课程同步,体现职业特色,突出适用性。师资培养平台:以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为着力点,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提升师资水平。另外,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信息化素养的教学团队将是未来如何打造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深谋远虑的事情。

(三)“后示范时期”天津市高职内涵发展的模式建议

在天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评估报告中,教育部聘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专家组对天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示范区升级建设提出了如下建议:进一步探索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适应天津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建立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顺应国家赋予天津的战略发展地位,制定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标准,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职业院校。这是专家组从宏观层面对天津市整体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建议,立足天津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教育部专家组建议,我市“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模式应从三个层次突破:

第一层次是相对于规模外延的内部要素,包括结构布局、质量特色、办学效益等;

第二层次是高职教育功能要素中的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社会服务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

第三层次是高职教育载体要素中的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及办学运行体制机制等。这三个层面从现象到本质、从表层到核心,构成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完整体系。根据国际经验和视野,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高职内涵发展模式的要素应以第三层次为主,兼顾第二层次内容,其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内涵建设中是核心,双师团队构建是关键环节,产学研一体化是重要途径,增强社会培训能力是重要内涵,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必要支撑,国际交流合作是重要内容,办学机制体制创新是基础保障,文化建设时至高点。这些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联动,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蔡泽寰.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境界——后示范(骨干)院校建设的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2]黎荷芳.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J].职教论坛,2008,(05).

[3]周建松,孔德兰,郭福春.基于内涵发展的高职专业品质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08).

[4]颜炳乾.提升专业能力是“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建设的基本[J].职业技术教育,2013,(36).

[5]杨理连.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内涵式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

[6]董刚,杨理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模式的要素解析与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0,(27).

[7] 祝士明,吴文婕.五个对接: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4,(27).

[8]董刚.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Research on Tianjin Higher Vocational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in “Post-demonstration Era”

WANG Li1, LIU Bin2, LIU Liang1, WANG Qing1

(1.TianjinMedicalCollege,Tianjin, 300222; 2.TianjinVocationalInstitute,Tianjin, 300410)

Abstract:the “post-demonstration era” is the key period for the health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ow to consolidate model-building results during the “13th Five Year” period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onnotation have become the new challenges and subjec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aking assess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Tianjin Nation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as an opportunity, it analyzes current problems and tasks faced by the Tianj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poses path and focus for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Tianj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ost-demonstration era”, and hoping that Tianjin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can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new era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ost-demonstration period; vocational college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path; focus

收稿日期:2016-04-1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BJA1300980)子课题:“后示范时期”高职内涵发展与着力点研究。

作者简介:王丽(1980-),女,黑龙江省人,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微生物与免疫学、职业教育;刘斌,天津职业大学校长;刘樑,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研究员;王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5-0013-06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着力点高职教育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学好集合的三个“着力点”
乡村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