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016-02-13 11:54于文祥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于文祥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天津 300350)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于文祥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在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有着许多的课题需要被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校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有能力且全面发展的学生。这种能力是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能力,又是学生能自我寻求发展、提高的能力。这正是我们推崇的“授之以渔”。

关键词: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想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在于抓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这首先是我们在人类向信息化迈进的今天,科学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几千年积攒的知识浩如烟海,不可能都教给学生。这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有驾驭知识的本领。具备了能力,学生就能根据本领域知识发展情况,不断更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其次从我国改革开放急需生产实践人才上看,我们技校学生今天在课堂,明天就要走向生产实践的现场。我们所需要的建设者,是能够综合的、灵巧的、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绝不是什么机械式照搬知识的机器。只有智能、会思维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会科学的汲取书本知识,根据实际需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就需要我们交给他们学习的“猎枪”,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

需要培养的能力有多种,像自学能力,运算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我认为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它是智能的核心。一个人如果不会思维,其他各种能力就不会得到发挥和发展。具有思维能力的人,才能自觉深刻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其它能力才有基础。

对于具有教育功能的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应担负起重要责任。教师必须从教学环节到课程的专业内容都要有充分的研究、准备。教师要练好内功,要把教学工作的前期准备做到充分,以便有足够的精力研究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进一步锻炼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一、围绕课堂教学,教师应注重抓好四个工作环节

首先是备课。这时需要教师从大纲、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几方面都要进行充分准备。编写教案要内容充实全面,要有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授课时间、教学步骤、预习提纲、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小结。

其次就是说课。这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说明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整个教学程序、教法与学法。贯穿整个说课过程,要明确说清教学的整体构思、制定目标的依据、教学的主攻方向、课堂教学的结构、教于学的基本思路。“说课”模式,可以通过教师互相观摩学习,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再有就是讲课。讲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中心环节。它强调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果。

最后是评课。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评课应包括任课教师自评,教研组初评,教研室互评,学生参评,学校领导点评。通过评课,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学习教学大纲的自觉性,钻研教材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主动性,改革教育教学的责任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紧迫感。

以上四个工作环节,体现的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工作技能。它们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当教师熟练地掌握它们,又能让这几方面互融互通、有机结合而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再辅之以其它学科的丰富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就会浓烈地增加教师的立体感,厚重感,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随之也建立起来,此时也就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唤起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进而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就逐步增强了。

二、在课堂上务必选用有针对学生特点的教法

(一)挖掘一个学生解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挖掘一个学生解疑是发挥学生能够动手动脑智慧潜能的有效途径。当设问一旦被提出,就能主动去唤起学生的回应,自愿的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与讨论。当一位教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教材不同内容,提出新的问题时,就在积极的引导所有学生,展开思维的运动,积极思考,寻根问底,亲自发现问题的奥秘,从而使学生产生惊讶、激奋、自豪、自信、开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变学生在教与学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重要地位,使学生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更好地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从最开始的苦思冥想,到后面的得出正确结论。这不仅仅是教师要去创造条件,充分给学生表现与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其目的是为了要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欢乐,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向更高知识顶峰攀登的积极性。必须要做的就是创设讨论环境,让学生能够表达观点,各抒己见,展开争论。教师不能够过早过快的回答,当学生各执一词争论激烈时,这时候看准火候要及时进行点拨为解疑搭桥。

教师不应该是对学生种种见解和看法都给以简单的评价就完结的,而是应该教给学生解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探究与考虑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一定按照老师的要求并且能够运用老师教给的方式方法,去尝试着解决疑难问题。通过教师的教学与讲解,最终能达到一种使学生悟出一些门道,找出一些学习的规律,最好是能自己寻找不同的方法解疑。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提高。

(二)让学生动脑动手、全面发展进而参与化疑

在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细小的情绪必不可少,坚持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表扬学生,通过许多有思考价值和有创新意识的提问,教师形象的讲解,用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讨论与争辩,亲自动手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与老师的思想能够进一步同步活跃从而一致。创设一种课堂是活泼的、和谐的并且充满欢乐的师生共同完成并一起进行脑力劳动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瞬间高涨起来,达到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全面发展进而参与课堂教学喜欢和老师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能够多思考,不断提高先进行分析问题后进行解决问题的个人综合能力,不断发展自身创造性的思维。

三、确立一个人求异意识,在思维方法的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发展一个学生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和加强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探索问题,鼓励学生多发表个人对于问题的独特见解。这需要一个培养与养成习惯过程。

(一)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意识

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喜欢模仿回答问题,常找现成的答案或者就是照搬书中的原话,但是学生却很少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这样很难提高一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教师要重视发展每一个人的求异思维意识。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动脑思考,不照搬课本的内容,也不重复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话甚至于白话回答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求异思维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过大量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

(二)选择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学生一旦对“求异”产生兴趣后,教师就立即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思维方法的基础训练,以便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创造性和发展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训练。所谓求异思维,其实说的就是指一种思维的逆向发散,能够让思维形成一个对立面,从问题的多个相反方向去进行多方探索和思考,导致新的认识。有意识地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有所发现有所发展的同时,养成不惟书本,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思想素质、思维品质。

同时也必须要进行发散思维的配合训练。发散思维就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各种问题的一种现代化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随时随地开拓学生的多种思维,使思维的方向由本来单一的一点生发开来并且能够不断扩散到各个渠道,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各个细节以求问题的解决。

通过以上所阐述的训练,学生们不仅是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而且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问题掌握了解决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方法。

四、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到专业课(机械基础)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开发学生智能的良好开端

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积极调动这种求知欲,并给以正确的引导和保护,使他们感到科学知识是那么奇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认真研究教材,了解知识的新领域,有着更深更广的知识面。每一个教学单元,每一个课时都能自然地导入新课,恰当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学生的思维是从迫切要解决某一个问题开始的。这样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讲的内容上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教师带着问题教,给出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范围,学生就会围着教师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利于智能开发,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生积极探讨自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再提示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规律引路搭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这样学生就看到了自己内在的智能,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看到了新知识的重要意义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我根据刚入技工学校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所学的都是数理化,到技工学校所讲的专业课堂上没有一个转折过程的特点,我力求举些实例。在讲链传动一节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同学接触到的链传动有哪些?有的同学马上回答“自行车链轮”就属链传动。同学们有了生活实例就会对本课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就开始进一步透彻讲解,使学生们获得了一些从中学中所学不到的机械知识。在讲铰链四杆机构一节时,我首先把用四个杆可以演化的三种形式介绍给同学们,然后用实物和生活中实例进一步提示,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如曲柄摇杆机构,每个同学都知道缝纫机,当缝纫机踏板为主动件,并作往复摆动时,驱使曲柄带轮转动,再通过连杆(也就是皮带)带动机头达到转动的目的(利用了曲柄摇杆机构)。

总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

学生已有知识提出新矛盾引入新课。

学生知道的生活生产现象引入新课。

从学生学习中感到困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引入新课。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开发智能解决问题——学会思维,发展智能——再提出新问题,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进步和升华。

(二)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重要的内在动因,学生对某学科的爱好和钻研往往从兴趣开始。智能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直接与他们对某些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有关。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某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能,爱学习肯钻研,积极思维,发展智能,产生自觉性与创造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主要途径有:

1.教师的威信和良好的师生感情是产生兴趣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师个人的威信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威信的作用。一个有威信的教师一般都是师德作风好,知识渊博,专业造诣深,热爱学生,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幽默感,要求严格又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全心全意地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关怀他们的成长的人。显然人无完人,只要在主要方面做好,就会产生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的威信越高,师生感情越好,教学效果就会越显著。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较浓,智能发展就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2.尽量使专业课与生产建设挂上钩,使学生感到为生产建设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与当前学好专业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就有了动力,有了源泉。

3.课堂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补充一些活动(如请同学做黑板练习,小条测验)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大脑的兴奋区域不断交换更替,总有兴趣点的转移。

4.对有创见的学生经常表扬,对肯钻研能动脑、大胆设想、敢于发问的同学予以肯定。不管学生在任何情况下提出任何问题,老师都要耐心解答。对合理的大胆设想给以表扬,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精讲多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精讲多练的核心。启发式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他们的思想,促进他们思维。“启”是前提,“发”是结果,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自己钻研出来的东西,教学效果比平铺直叙印象更深,记得更牢。

不仅一节课,就是解释一个概念,做一道计算题,都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兴趣,促使其深思,使学生处于一种思维活动的状态。

以前我曾认为讲得越多越有用,学生学的知识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学习是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而应分轻重、分清主次、掌握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少则得,多则惑”。讲多了不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暇思考,精力分散反而事倍功半。相反抓住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讲深讲透,抓住教学重点、精华,学生理解深思维活,就能举一反三。

还要训练学生勤想、会想,提倡学生多问,发表不同见解(课堂也如此)。但老师不要写上回答,要启迪同学回答,从回答问题的错误中找出概念上的模糊点,这样印象更深。有时一道难度较大的计算题,老师讲一遍学生照样忘,再考试还做不对。但如果要用讨论的方法,请同学各抒已见,解出多种方案,再分别对错好坏,大家评定,这样印象更深,收获甚大。

所以我的体会是: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讲是练的准备,练是讲的继续,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课堂上练更有意义。另外,精讲多练的方法,突破了课堂教学的传统观念,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总是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讲得再好,学生总是有疲倦抑制的时候。而有讲有练,双边活动,教师情绪高涨,学生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艺术。希望大家共同研究,探讨提高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生产建设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付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09).

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Teaching

YU Wen-xiang

(TianjinInstituteofMechanical&ElectricalTechnology,Tianjin300350)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e classroom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topics needing research whether in teaching content or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has greatly develope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students cultivated b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competent and well-rounded talents. The students shall obtain the ability to rapidly adapt to the social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seek for self-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is is the principle of “giving students methods and skills” we stress.

Key words:teaching method; learning interest; and ability of thinking

收稿日期:2015-10-27

作者简介:于文祥(1959-),男,天津市人,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讲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5-0110-05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