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编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6-02-13 11:59韩新明刘海明
中国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

□文│韩新明 刘海明



数据新闻编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韩新明刘海明

[摘要]大数据对各个行业都有不小影响,传媒业的新闻报道同样不能置身大数据时代之外。数据技术改变了新闻编辑的技术应用理念、数据新闻采编的信息内容挖掘和新闻事实的呈现方式。为了积极应对这一变革,新闻编辑应关注新闻报道的时代变革,及时更新理念,创新编辑实践。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新闻新闻报道变革

2013年6月,由“全球编辑网络(Global Editors Network)”和谷歌(Goole)赞助的一项新闻作品评选活动作为全球第一个专门为数据新闻设立的奖项公布了该年度获奖名单。8个新闻作品从3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终的“数据新闻奖”,包括《卫报》、《金融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联社、《德克萨斯论坛报》、《琼斯夫人》杂志等老牌主流媒体荣登榜单。这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数据新闻已经成为新闻业正在探索的一项创新实践。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容要素,正引发新闻报道的变革,主要的变化体现在媒体从业者的技术应用理念、新闻采编的信息内容挖掘和新闻事实的呈现方式等方面,为了积极应对这一变革,数据新闻编辑需要及时更新理念,创新编辑实践。

一、树立新闻报道数据应用理念:加工精品

传统的新闻报道,强调硬事实和软事实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新闻理念,要求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注重对新闻事实的挖据,对事实准确性的确认,尽量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新闻的事实。受采访时间、采访区域的限制,新闻报道很难全方位反映新闻事实的社会空间,从而影响了新闻的全面性。与此同时,采访时间和区域的限制,使得记者获取的有效数据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新闻报道的变化,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存在联系。媒体融合时代,学科间的交叉渐多,行业间的跨界现象也较为明显。IT产业的大数据技术,促成了数据新闻的诞生。

通常来说,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应该说,“大数据”这个概念突破了IT产业的使用范围,日益成为其他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对象。正如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所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1]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表面看是对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实质上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传媒业需要树立数据新闻报道的应用理念,用数据对新闻进行深加工,制作新闻精品。

所谓技术,不过是“不懈地改造世界和人类以便它们能相互适应。”[2]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从未间断,传媒业也一直积极的适应着技术的升级,同时,在技术的影响下,新闻报道的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据普利策奖得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斯蒂芬・多伊格(Stephen Doig)教授[3]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记者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新闻调查写作。比如,1989年的新闻报道《货币的颜色》(Color of Money)首次获得普利策数据新闻奖。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数据搜集变得越来越便捷。数据新闻的发稿量在增加,习惯于使用计算机搜索技术的报道者对数据的好感也与日俱增。

因此,新闻工作者保持对数据挖掘的敏感,有助于形成制作精品新闻报道的意识。对于数据新闻编辑而言,不仅要保持对数据的敏锐感觉,同时还要善于利用数据建立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新闻作品的质量,与制作者的精品意识相关。若说信息技术有助于精品意识的升级,只有那些善于利用数据建立联系的报道者才可能认识到技术与精品的内在联系。对数据的熟练挖掘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审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此才可能形成区别于普通报道的视角。例如:2014年,马来西亚航班MH370失踪1个月后,《华盛顿邮报》制图用数字解读了水下4500米的概念:如果纽约帝国大厦倒入海中,也只有381米。抹香鲸最大下潜深度达1000米,它们被认为有能力潜水90分钟,这个深度也是普通人眼可以侦查到来自海面光的最大深度。如果马航MH370客机黑匣子果真在目前搜索区域,那4500米深度所带来的挑战将不可想象。[4]

大数据的魅力在于通过数据源的设置,在更大的空间里采集信息。对于数据新闻编辑来说,依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追踪,进而发现个中规律,这是深度加工新闻作品的关键所在。新闻编辑在制作数据新闻报道时,需要核实数据使用是否翔实、全面、准确,记者的调查是否到位,报道是否科学严谨,才可达到打造新闻报道精品的要求。

二、明确数据新闻采编核心:对数据内容的信息发掘和验证

新闻采编的方法,与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联系。大数据时代,数据是重要的新闻内容要素。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海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实时处理,业界将其归纳为“4V”:Volume(数据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5]这些特点要求新闻业在遵循传统新闻采编流程的基础上,强调以数据为核心内容的信息发掘和验证。

1.数据倒推新闻的方法

数据是信息。受传统新闻观的影响,不少媒体从业者对新闻的理解,依然停留在事实才是新闻报道的有效信息层面,数据信息只是辅助性的,数据本身枯燥、乏味的层面。事实上,数据信息同样可以变得趣味横生,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当然,数据本身不会说话,数据的新闻价值和趣味性,有赖于数据编辑运用特定的编辑方法,让数据真正为新闻报道服务。美国的斯蒂芬・多伊格教授总结出一套利用数据倒推(Work Backwards)新闻的方法。这个方法包括7个基本步骤:

①可以设想你的新闻见报的时候如何呈现。

②要达到设想的效果,需要搜集什么样的数据,哪些是变量数据。

③如果要做交通事故的报道,要统计每年死亡多少人,每天几点集中死人,每周哪天集中死人,要报道哪个地区、哪个路口最容易出车祸。还有哪类人群容易出车祸,老人还是年轻人。有这个设想,去搜集相关的变量,去查找出车祸的日期、地点,要得到多少人受伤、死亡,要搜集到遇难者的年龄,要搜索车祸的发生地点,还有遇难者的性别。要实现自己的报道设想,就要确保这些数据必须到位。

④要思索谁掌握这些数据。然后就要考虑哪个职能部门在负责统计这方面的数据。比如,是交警部门还是卫生局?接下来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去沟通,说服他们提供报道所需要的数据,说明数据对唤起公众注意、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⑤数据化的整理,需要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⑥利用数据快速进行内容分析,整理出最危险、最适合群体出车祸的群体,询问相关部门有何治理的措施。

⑦可以去采访遇难者的家属。看他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提出改进的意见。

大数据技术要求新闻从业者掌握统计学和概率学的知识。数据新闻客观上要求数据新闻制作者掌握数学统计方法,因为不同的统计方法可能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差。对记者采写的数据新闻,数据新闻编辑要准确地判断出报道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样的数据最能够反映报道的重点,如果挖掘相关的数据,如何对挖掘到的数据归类和分析。

2.用数据核实真伪

传统的新闻采访活动,编辑要核实被采访对象所说内容的真假,需要向权威部门咨询,或寻找利害关系的对立方核实情况。数据新闻的采编流程,依然遵循传统新闻报道的基本采编流程,但是增加了对被采访对象所说内容真伪进行数据验证的核实途径,这个核实途径相对于口头的求证更为客观、可靠。

数据新闻编辑可以利用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的研究,间接核实新闻的真伪。以彩票新闻为例,什么样的人可以中奖,什么样的人容易中奖,这是否纯粹是运气原因,彩票中奖有无内幕,这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运用数据新闻来回答公众的疑问。美国有个调查,统计了所有买过1000美元者中奖的情况,这些彩票购买者中很多人说很难中奖。但是,媒体为了验证这一说法,调取几年来中奖者的信息,结果意外地发现有些人在几年时间里先后中奖多次。这些数据或许表明,这些人要么特别幸运,要么有人在彩票抽奖中作弊。根据数据显示的信息记者追踪那些中奖频率较高的得主,结果发现多是在彩票工作站的人员。事实原来是,当中奖者去兑奖时,彩票站工作人员不承认彩民中奖的结果,可是背地里他们自己拿着奖品去兑了奖。在这个案例中,数据成为核实口说事实真伪的重要依据。

数据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除了要求记者核实被采访对象所说的内容,还要注意用数据去验证事实的真伪。当然,必须承认,数据在帮助编辑核实新闻真伪的时候,并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里告诉读者,所选取的数据来自哪里,是如何获取到这些数据的,以及用了什么方法来使用这些数据,以提醒读者自己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发掘数据新闻的呈现方式:故事化叙事

数据挖掘和分析被应用到新闻报道中,必然也会对新闻报道的事实呈现方式有所变革。英国《卫报》就美国前情报机构工作人员斯诺登曝光的监听丑闻刊发了报道《解密美国国安局文件:曝光事件对你有何意义》,其中提及,如果某人被视为恐怖对象受到监控,那么和他相关的三级以内的朋友圈都会“遭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在脸书上(Face book)的好友数判断将有多少人牵涉其中。举个例子,如果某人在脸书上有209个好友,那么34150个好友的朋友和5580110个“三级好友”也会被纳入监控范围。[6]大数据使新闻事实的呈现更为精确。然而,一个人死亡是悲剧,100万人死亡就是统计数据。所以,在数据新闻的报道实践中,还应该关注如何将数据变成故事。

以城市家庭养狗报道为例,需要将一座城市狗的相关数据全部收集,分析人们最受欢迎的狗种。对于记者来说,通过数据发掘出有意思的信息后,再去联系一些养狗的人进行实地采访,进而挖掘人们养狗的趣事。新闻报道刊发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这样的数据新闻中融入了趣味元素,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

当前,一些新闻网站推出了自己的数据新闻频道,比如网易的数读栏目和财新网的数字说栏目。这些专业网站所提供的数据新闻,也仅仅完成了梳理和描述数据的步骤。要知道即使数据挖掘、分析软件可以代替记者完成信息搜集工作,但是再先进的技术和软件也无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叙事。

因此,数据新闻编辑要注意,制作数字新闻时,不能仅仅关注数据的呈现,忽视了数据背后隐藏的具体故事。相比之下,只有从数据中发现有趣的故事,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出相关的调查数据,数据新闻才能收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注释:

[1]“大数据时代”来临[N].北京晚报,2012-06-15

[2]R·舍普.技术帝国 [M].刘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3

[3]斯蒂芬·多伊格(Stephen Doig)教授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讲授数据新闻讲座,本文所提到与他相关的案例,均来自他在课堂上讲述的例子,2013.12.7—9

[4]图解:水下4500米是什么概念[EB/OL].http://news.sina.com.cn/w/sd/p/2014-04-09/053729891132.shtml

[5]陈昌凤,刘少华.大数据时代如何做新闻?[J].新闻与写作,2013(1):90

[6]方洁.数据新闻:全球新闻界的新宠 前景被看好[N].光明日报,2014-01-11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融媒时代如何创新精准扶贫新闻报道——以《中国妇女报》探索为例
防台新闻报道与全媒体传播的“变”与“不变”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以“小”见“大”,传递一纸温暖——浅析扬子晚报的暖新闻报道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要用好辩证法
媒体竞争取胜之宝——谈新闻报道策划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