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阅读习惯的实证调查及期刊的发展策略

2016-02-13 15:51■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医务纸质

■李 晓

广东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省湛江市文明东路2号 52402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悄无声息地到来,各种媒介手段应运而生,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在这一环境下,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都在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寻求新的突破[1-2]。而《2015—2020年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为传统出版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医学期刊作为医学知识和科研技术的重要载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出版业影响的加大,学术界有关大众阅读方式的研究也逐渐增多[3-5]。但针对医务工作者阅读习惯的实证调查却相对较少。而医务工作者作为医学期刊的主要受众群体,其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笔者以量化分析的形式对粤西地区287名医务工作者进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实证数据了解医学期刊主要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为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粤西地区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共287名,均为《广东医学院学报》的作者或读者。其中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48名、湛江中心人民医院44名、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18名、茂名市人民医院46名、高州市人民医院40名、阳江市人民医院42名、云浮市人民医院36名、罗定市人民医院13名。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采用自制问卷并通过电话及邮件的形式进行随访调查。共发送问卷287份,回收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66份,有效率达95.0%。内容包括受众的基本情况、阅读目的、阅读需求、阅读方式、阅读态度等。结果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置信度为95%。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266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年龄为32~63岁,平均(48.2±10.9)岁,其中男172名,女94名;本科及以下62名(23.3%),硕士162名(60.9%),博士42名(15.8%);医生192名,护士74名,其中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共88名(33.1%),副主任医师和副主任护师121名(45.5%),主任医师和主任护师57名(21.4%)。被调查人群总体学历均较高,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符合本次研究的主体构成要求。

2.2 阅读目的和阅读需求

50.4 %(134/266)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天阅读有关医学类期刊的时间为30分钟至2个小时,平均(53.0±16.5)分钟,大多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且阅读时间与年龄、学历和职称无关。约有六成(167名)的医务工作者出于工作或学习需要,以了解医学最新进展及前沿技术研究为目的进行阅读;72.9%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阅读积累医学知识、丰富临床经验;亦有47.0%以撰写论文为目的,希望通过阅读相关领域专家的文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并进行文章创作。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他们渴望用最少的时间、最简便的方式获取最新的资讯,故导致他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在阅读文章特别是有关医学最新进展及前沿技术研究后,69.2%的医务人员希望与编辑、审稿专家或作者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或咨询相关医学技术的细节,但这些需求往往因条件限制而不能实现。

2.3 阅读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89.5%的医务工作者习惯通过电脑进行网络检索,以获得信息,并进行阅读。12.8%的群体喜欢通过ipad、手机等媒介利用碎片时间搜索并下载所需资料,于空余时间再进行阅读。被调查对象的单位均有订购医学类期刊的习惯。虽然纸质期刊仍在部分群体(36.5%)的阅读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医务人员高节奏、高强度的工作限制,致使他们很难抽出相对空闲的时间阅读杂志,特别是传统的纸质期刊。因此,相较以往,纸质期刊的阅读率已显著下降,甚至有25.9%的医务工作者在近一年内没有阅读过任何有关医学的期刊杂志。65.0%的被调查者喜欢通过浏览摘要中的信息,挑选出与自身研究方向一致或感兴趣的文章再进一步深阅读,而每期文章全部阅读者在本次调查中仅有3位。

2.4 对待新旧媒体的态度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化阅读已经在医务工作者的阅读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86.8%认为网上的知识信息比期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内容更丰富。当出于某一目的需要查找资料时,92.1%被调查者将首先选择网上查找,这与数字化阅读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相吻合。但是从阅读的舒适度看,超过一半的医务者认为数字化阅读易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与纸质阅读相比更费力。75.2%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学术期刊数字化技术并未真正达到全面数字化出版要求,信息来源有待考证,服务界面太杂乱,有些甚至是“名存实亡”。对传统纸质期刊和数字化期刊持中立态度的占25.5%,这部分人认为新旧媒体各有特点,或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优势会越来越被大众接受。但本次调查中,98.9%的医务工作者表示不会放弃纸质阅读,有关阅读媒介的选取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时间安排再行决定。数据结果说明,传统的纸质阅读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其地位不容忽视,但新兴的数字化阅读形式势头也不容小觑。因此,目前多元化阅读方式是符合相当部分人的阅读习惯的。

3 讨论

3.1 未来医学期刊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对传统医学期刊的出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关期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医学期刊出版亦开始参与到数字内容的编辑、加工和传播活动中[6-7]。在这种环境下,大量的信息通过“无纸化的形式”随着新媒体的涌现而逐渐普及和完善。医学期刊肩负传播医学知识和推广前沿技术研究的使命。作为期刊的主要受众群体——医务工作者,在新媒体时代其阅读习惯亦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单一、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屏幕阅读逐渐分流了传统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阅读生活中。传统期刊出版业正面临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出版形态也在不断丰富,以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期刊出版正在向着多媒介融合的方向发展[8]。在这一背景下,期刊出版单位除了做好传统的纸质出版外,还应通过数字化技术加快对期刊信息的推广,扩大品牌范围,形成完善的价值链,才能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促进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新媒体时代多元化阅读背景下医学期刊的发展策略

3.2.1 丰富内容,促进多媒介融合出版

新媒体浪潮所带来的出版环境发生巨变,使传统期刊出版逐渐向多媒介融合创新、转型发展。本质上,期刊文化无论是纸质传播还是数字传播,其优质内容是期刊出版的立足之本。医学期刊不同于其他大众期刊,它的受众相对比较固定。根据文章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出于工作或学习需要,以了解医学最新进展及前沿技术研究为目的进行阅读,他们希望通过阅读积累医学知识、丰富临床经验。由于医学研究成果和科研技术水平更新快,信息量大,因此丰富多彩的前瞻性文章和世界前沿的医疗技术内容是医学期刊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9]。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的融合出版不仅仅是将原有的内容简单数字化,而是应把握对内容的主导权,将内容资源加以解析、再加工和整合。医学期刊可在栏目设置、文章选题上突显品牌特色,注重先进性和时效性,对于那些社会影响大的研究论文,可通过实行优先数字化出版,加快知识的传播,扩大期刊的影响。编辑部还可通过编委会和相关专业的专家以联合发表的形式制定出各专业的医学前沿信息或临床经验,帮助医务工作者解决最关注的问题,让其在短时间内获得可以指导临床实践的文章[10]。

传统纸质期刊的内容更偏重于文本和图片。新媒体时代,多媒介出版的内容的范畴不断扩大,表现多元化,常以丰富的信息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受众,力求全面、专业、准确和清晰地诠释学术成果,其基本形式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11]。因此,结合医务工作者高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特性,在技术支持下,未来医学期刊或可制成有声出版物,让医务工作者能随时收听可下载至iPad的科研进展内容;或尽可能达到“视觉化”的效果,以动态的方式展示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结果;亦可根据数字化预览进行按需出版等,真正实现“一书多用”“纸电同步”,使医务人员在尽可能不费时、费力的情况下接收到相应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宝贵的出版资源。

3.2.2 加快数字化建设,从技术角度提升服务

文中调查结果显示,在阅读文章特别是有关医学最新进展及前沿技术研究后,69.2%的医务人员希望与编辑、审稿专家或作者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或咨询相关医学技术的细节,但这些需求往往因条件限制而不能实现。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多媒体融合出版的发展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医学期刊多媒体融合出版除了要有大量、充实的医学信息外,对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这里所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数字信息获取与输出技术、信息处理与传播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等。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有目的地建立起嫁接原有资源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角度提升服务,避免功能与服务单一。在数字化出版平台的建设上,可通过开通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编辑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出版社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阅读需求,制定出优秀的选题,既方便了读者又提高了期刊服务,扩大了期刊影响。

同时,针对医务工作者“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特点,编辑部可将专业、枯燥的文章主题信息点,以简单的语言形式写成信息条,并通过建立微信、微博、期刊移动app阅读的形式,对医学期刊信息进行推广,让医务工作者在零散的休闲时间里,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内容可包括题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等,便于检索,此外还应提供“深阅读”的链接地址。这些简要信息的设置,除精简外,还必须突显文章的特色,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期刊出版社还可利用网络平台、手机微信等方式,突破纸质传统期刊的有限版面,将期刊的重点成果、科技信息、特色内容和相关学术活动资讯等介绍给读者,加强对医学期刊信息的推广。在资金限制的情况下,期刊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可根据自身所属专业的范畴,借助已有的大型的网络平台,选择加盟不同的期刊集群网站,提高自身网站的知名度[12]。

3.2.3 强化法律意识,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

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版权的保护问题已成为困扰各传统出版单位的首要难题。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出版技术还不成熟,版权技术问题大部分还依赖于信息技术开发商,出版单位只有抓住有利时机,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加大自身的技术研发力度[13]。同时,还应强化法律意识,当期刊的版权遭受侵犯时,应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权利。期刊数字化的版权保护还有赖于公众的道德品质。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平台宣扬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坚持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地传播和利用信息资源。只有将法律、政策、技术手段与道德普及相结合,才能进一步优化期刊数字化的发展环境,真正意义上解决数字版权保护问题。

3.2.4 加强复合型出版人才的培养

医学期刊的编辑不同于其他大众出版行业的编辑,其更加注重专业性和学术性,需要编辑具有相应的医学知识背景,能够通过网络功能对生物医学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技术、研究成果、研究进展进行整合和优化,了解并追踪相应领域专家资金课题的申报情况,对该专业的热点研究随时把握和关注,积类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多媒体融合出版不仅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必须拥有一支集出版知识、数字化信息处理知识、网络传播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医学专业知识等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部分传统出版还处于数字化出版的转型期,一时还难以适应新媒体的变化。而掌握了新媒体技术的出版人员又不熟悉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期刊出版社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人才的潜力,注重实用性;并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提高层次性;同时根据期刊发展的特点,多渠道、多方面培养出版人员的专业知识、深化编辑业务功底、加强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观念的培养,重点提倡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14]。医学期刊只有不断加强复合型出版人才的培养,优化编辑队伍,才能加快期刊多媒体融合出版的步伐。

4 小结

医务工作者因总体学历较高,知识相对较完善,接受新事物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较强,这部分群体的阅读目的、阅读需求、阅读方式和阅读态度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数字化阅读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之相应的结果是纸质期刊阅读率的下降。许多迹象表明,新媒体背景下,多元化阅读方式并存,数字化融合出版是医学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期刊出版业正面临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在这种环境下,医学期刊只有不断丰富、创新内容,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角度提升服务、扩大影响,优化期刊数字化发展环境,加强复合型出版人才的培养,才能使传统医学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快的发展。

[1] 蒋亚辉.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报刊媒体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出版广角,2015(4):78-81.

[2] 宋启凡.全媒体出版实践形式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15(4):77-82.

[3] 熊晓英.中国大众期刊数字化阅读方式发展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 刘捷.阅读形态多元化与编辑应对之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5] 谢文亮,杨小川.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52-154.

[6] 王冰.新媒体环境下医学期刊发展的着眼点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5 (5):54-56.

[7] 李晓.医学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研究[J].广东科技, 2014,10(20):206.

[8] 朱渭波.新形势下我国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科技与出版,2014,(12):40-44.

[9] 潘伟,石朝云,游苏宁.关于医学期刊整体策划与组稿的再思考[J].编辑学报,2015,27(2):106-108.

[10] 李梅.《中华血液学杂志》网络化出版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607-611.

[11] 刘义平,王海云.科技期刊多元化发展路径探析[J].编辑之友,2015(6):35-37.

[12] 郭雨梅,郭晓亮,吉海涛,等.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创新之路[J].编辑学报,2014,26(6):521-525.

[13] 谢明俊.学术期刊数字化的版权保护问题再认识[J].出版广角,2011 (6):54-55.

[14] 秦娟.提升医学期刊综合质量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 (1):156-157.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医务纸质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