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学院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形成研究
——唐山大学办学历史时期的考察

2016-02-13 21:39邹艳梅魏占学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

邹艳梅,魏占学,华 玉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学院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形成研究
——唐山大学办学历史时期的考察

邹艳梅,魏占学,华玉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全面回顾唐山大学的办学历程,总结其办学经验,研究其办学特色,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办学传统,对形成唐山学院新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唐山大学;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唐山学院

唐山学院是由唐山高等专科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唐山市职工大学于2002年合并组建的本科高校。追溯唐山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83年创建的唐山职业大学,1985年又更名为唐山大学。1992年,根据新形势下唐山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经国家教委审核批准,唐山大学转入普通高等教育系列,更名为唐山高等专科学校。这段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唐山大学”这个响亮的校名仍在唐山人和唐山学院师生中沿用,而建设新的“唐山大学”更一直是他们内心的殷切期盼与执着追求。

唐山大学作为一所地方职业大学,曾经取得了不菲的办学业绩。从1985年6月到1992年9月的7年间,学校始终坚持“为四化建设育人才,为唐山振兴做贡献”的办学宗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础,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治校理念与管理方略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在创业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走出了一条新型地方大学的特色之路*见1992年6月唐山大学参加河北省高教会交流材料《坚持改革强化服务,努力办好新型地方大学》。。回顾这段办学历程,总结其办学经验,研究其办学特色,对于当前唐山学院认识与审视自身的底蕴和积淀,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面向未来,努力建设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唐山大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一、联合办学、名校带动的独特办学体制

(一)唐山大学办学体制产生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级应用型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家教委于1980年批准建立首批13所职业大学,这标志着我国职业大学的诞生。此后,全国陆续建起一大批地方职业大学。这些职业大学大多由地级市举办,开设地方经济急需专业,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办学模式。调动了地方政府创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创新了办学体制,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1983年3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唐山市率先在唐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上兼办唐山职业大学,规模为1 000人,师范专业及文科专业学制二年,理科专业学制三年,参加全省统一招生,列入河北省高等教育事业计划。当年秋季,第一批6个专业200余名学生入学。1984年,唐山市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唐山高等教育发展规模。9月唐山职业大学与唐山市业余工学院开始联合办学,迁入建设北路92号当时的唐山市业余工学院院内,由时任唐山市副市长李建新同志兼任这两个学校的校长。10月,中共唐山市委决定由周瑞同志任两校党委代理书记。1985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唐山市业余工学院校名及规模不变,唐山职业大学更名为唐山大学,规模由1 000人扩大为2 000人。在唐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同年11月,位于华岩北路38号的唐山大学新校址建设开始启动。1986年4月,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同志为唐山大学题写了校名。

(二)实施名校带动,夯实办学基础

唐山大学起步之初,办学基础和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当时唐山铁道学院虽早已迁往四川并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但还有上百名教职工留守唐山,其中有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教学管理人员。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智力资源的优势,提升唐山高等教育质量,1985年5月,唐山市人民政府和西南交通大学签署了《关于联合进行智力开发和科技开发的实施方案》,9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设在唐山大学内,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学制3年。从此,在唐山市和西南交通大学的支持下,形成了以唐山大学为主体、唐山市业余工学院及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三位一体的联合办学体制,这在当时国内地方职业大学办学模式中较为独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西南交通大学选派干部担任学校的领导,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他们既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高校教学和行政管理经验。西南交通大学的教师也参与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以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指导带动了唐山大学的教师不断提升水平。由此,唐山大学的办学基础得到巩固,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1]。

(三)借助联合办学,不断增强活力

唐山大学建校初期,借着与唐山市业余工学院和西南交大联合办学,壮大了实力。此后几年间,学校坚持为唐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继续在联合中发展,面向唐山市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面向区县、面向第三产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人才。一是厂校协作式、挂钩式联合,协商开办特定专业或为厂方代培在职人员。1987年前后,学校先后与唐山钢铁公司、唐山碱厂等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大专生的协议;与唐山市冶金矿山机械厂、唐山市自行车总厂协作开办机械制造专业;为中建二局代培专业人员。二是县校协作式联合,与丰南县等协作开办工业企业管理等专业。三是拓展校际联合。1988年11月,唐山市业余工学院更名为唐山市职工大学,并与原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职工大学联合办学(后者更名为唐山市职工大学陶瓷分校);1990年6月,唐山大学和唐山市职工大学又在唐山市财贸干部学校设立了财经分部。通过联合办学,唐山大学改善了办学条件,明确了专业布局,增强了办学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办学辐射面逐步扩展,办学活力逐步增强,为地方服务的办学优势逐渐发挥出来*1987年9月,唐山大学参加华北地区教育研讨会交流材料《实行联合办学体制,发展地方职业高教》。*甘秀林:《在联合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发表于1989年《职业高教与成人高教》第4期。。

二、植根唐山、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办学目标,专业设置针对唐山需要

1987年,唐山大学提出了“把培养受唐山市中小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欢迎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我校办学的基本目标”,到1992年初凝炼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第一线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围绕专业设置,学校调查了唐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在“针对需要”“适应需要”“保证需要”上下功夫,突出学校的地方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先后开设了工科、财经管理和应用文科等近20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工科类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工业与民用建筑、硅酸盐、工业电气化自动化、市政工程、工业分析等专业;财经管理类包括工业管理工程、财务会计、工业会计、商业企业管理、审计等专业;应用文科类包括外经贸英语、秘书、行政管理等专业;早期还开设过师范类中文、物理及英语专业。此外,在专业证书班还开设过代销合作经济管理、企业政工等专业方向;在陶瓷分校开设过陶瓷工艺等专业。1988年前后还与唐山乡镇企业管理局、中建二局四公司等用人单位签订了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的协议。

(二)修订教学计划,改革封闭式教学方式

1988年起,为满足唐山企业生产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开始根据实际岗位需要重新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基础课以“必须”和“够用”为度,用则留,不用则“砍”,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一年修订了7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了63科课程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计划首先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使实践教学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以强化应用;其次实施了“短学期”制度,即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其中有5-6周时间师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在历时两年的短学期探索后,从1989年开始将短学期的时间与内容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内,并规定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1990年6月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已体现了“一个突出、两个适应、三个注重”。“一个突出”即突出主干课;“两个适应”即专业课要适应培养目标和岗位实际需要,技术基础课与基础理论课要适应专业课需要;“三个注重”即注重理论培养、注重技能培养、注重实践环节。总之,专业教育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的初步训练*1991年10月,唐山大学参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交流材料《从严治校加强管理努力办出地方高校特色》。。

教学计划修订后,教学方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为此,学校不断改革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方式,由此发生了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强调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教学方式;二是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步向课堂开放型转变;三是在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四是由单纯的教学型逐步向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型转变。

(三)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大学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数年的探索中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990年1月,唐山大学参加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材料《从严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991年10月,唐山市高校“两严”工作现场会经验材料之一,唐山大学的《坚决贯彻“两严”方针,精心培养合格人才》。。

(1)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努力保证实验教学。学校陆续建立了三十多个实验室,到1991年春,实验设备达到七百多台(件),各专业实验开出率平均达到87.1%,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并在校内建设了金工实习工厂等实习基地。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厂校协作,让学生早实习、多实习。搞好校外实习的关键是建立长期稳定、专业对口的厂校协作关系。学校利用成人教育开办厂长培训班和专业证书班所结识的企业骨干以及技改咨询合作关系,签订了一批厂校互惠互利的协议。至1991年,与唐山钢铁公司、唐山市开滦矿务局、唐山市冀东水泥厂、唐山市启新水泥厂、唐山市一瓷厂和唐山市九瓷厂、唐山市齿轮厂、唐山市冶金矿山机械厂、唐山市自行车总厂、唐山百货大楼等企业,以及市经委、市建委、机械电子局、冶金局等相关市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为学生下厂实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学校注重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练兵,如1988年和1989年两次组织86级、87级工民建专业的学生到唐海县曾家湾镇和滦南县的倴城,在测量专家王兆祥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开展地形勘测,并完成了两个县城的规划图,得到县领导的赞扬。学生通过实习,学到了技能、丰富了知识,也锤炼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3)高度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坚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深入到工厂,在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下,尽可能实现“真题真做”。依据工厂的不同条件采取多种指导形式,如学生到工厂车间实习,可由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教师配合,也可由教师指导、工程技术人员配合;让普教毕业班学生与市职工大学的成教生结合,到成教学生所在工厂车间,把生产中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由车间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完成设计,最后学校进行考核。由此学生的技能和适应能力、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帮助工厂解决了相关生产技术问题,使企业更加积极地支持学校办学。如机械系的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为唐山市齿轮厂、唐山市自行车厂、唐山市冶金锯片厂解决了滚刀铲磨、变速箱组合机床等多项技术问题。

(4)精心组织短学期实践教学。1988年暑期,学校安排了第一个短学期实践教学,历时一个月,共有121名教师和293名86级、87级学生到唐山钢铁公司、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唐山市第一瓷厂、唐山市水泥机械厂、唐山市金属结构厂、唐山市金属制品厂、唐山市第一汽车大修厂、唐山市棉纺厂、汉沽农场造纸厂以及供电局住宅楼工地、唐山大学教学楼工地等25个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短学期里,一年级学生实行以跟班劳动为主的认知实习,二年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实行了定岗作业的技能训练,跟班教师边指导学生实习边参加生产实践活动。通过实习、实践,工民建专业学生初步学会了建筑施工各环节的操作技能;机电专业学生学会了车床操作、电动机修理;财会专业学生熟悉了企业基本财会业务、学习了车间成本核算;硅酸盐专业学生在老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一瓷厂对窑炉进行了测试,并加以改进,使球磨机的研磨时间大幅减少,釉浆的使用性能大为好转,获得了工厂的好评。1988年9月学校总结了这次短学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的来说,我们今年安排的短学期实践活动,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创造了条件,弥补了校内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从整体上提高了思想工作的质量;巩固了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培养了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自立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以双师型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唐山大学办学初期就明确提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又红又专、双师型和一专多能为目标,并从多方面加强建设。首先,要求各系部为每名教师制定进修及培训计划,一般包括理论提高、企业实践、实验操作、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五个方面,重点是工、商企业的实践;同时加强新教师入职教育。其次,每学期对教师的工作量、教学质量以及进修成效等进行全面考核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朝双师型和一专多能的方向努力,学校与工、商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协作关系,以便为师生提供实践环境与条件,并采取了以下九项措施。一是对教师加强思想教育,明确目标要求;二是新教师入职先到工、商企业顶岗锻炼半年到一年;三是教师每年带学生下厂实习,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四是与协作厂家共同完成技术改造任务;五是直接承接建设或工作任务;六是深入工矿企业,提供咨询与科研服务;七是参加校内及新校区实验室和实习工厂的建设;八是选派一些青年教师担任学生军训班长,以提高组织纪律性;九是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以了解社会、倡导奉献精神。以上措施的实施对于培养“又红又专”、能文擅武的教师队伍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使得教师队伍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逐步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通过以上各教学环节的加强,唐山大学应用型人才质量不断提升。1987年5月,为了检验教学质量,校党委决定对86届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采用了实地调查与函调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普查与重点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1988年暑期,学校又组织31名干部教师走访46个用人单位,对86届、87届184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81%)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这些毕业生有以下特点:一是政治素质比较好,能吃苦;二是业务能力较强,肯干;三是适应性比较强,上手快。1991年7月,河北省教委在对学校的教学评估结论中指出: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服从地方需要,初步建立了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学管理机制;在教学中突出以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目标,实行校厂挂钩,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才过程中,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这方面受到了社会赞许,为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所需人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从严求实的治校理念与管理方略

(一)倡导“从严、求实、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

唐山大学继承了唐山市业余工学院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1985年,周瑞书记在学校工作总结中指出:“自强不息、科学治学、从严治校、求实精神,这就应该是我们唐大的校风。”到了1986年3月,学校的工作计划中进一步归纳并诠释了唐山大学的校风,“我校的校风可以归纳为八个字‘从严、求实、进取、团结’。从严:即一切工作都要从严要求,不能松松垮垮;求实:即讲求实际,实事求是,不准弄虚作假;进取:即具有开拓精神,要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团结:即全校师生员工拧成一股绳,反对任何不利于团结的言论或行动。”此后,在学校的工作中一直强调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从严、求实、团结、进取”八字校风,并以八字校风为指导,不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使之深入人心,化为干部和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逐步形成“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两严方针

“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两严方针是唐山大学时期学校管理的重要指导方针。建校初期正是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时期,一方面地方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择优推荐的政策,迫使学校必须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靠严谨治学、严格管理培养合格学生,使其毕业后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另一方面学校条件差,办学经验少,各方面还不能很快规范化,只有一切从严要求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学校尽快走上正规健康发展的道路,靠严谨治学提高办学质量,赢得社会信誉。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加深师生对从严治校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在教学业务上严格培养,在作风纪律上严格管理等措施,努力把“从严”的管理思想贯彻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去。

从1986年起,学校改革毕业生推荐录用办法,实行“质量三包”制度。即在接收单位试用期一年内,毕业生思想觉悟低、工作态度不好的包退;业务上不能胜任所从事专业工作的包退;接收前即患有严重疾病不能坚持工作的包退。从1987年开始,对学生实行“见二留级、见三令退”的学籍管理制度。即经过补考,一学期或学年累计有两科不及格者,留级或降级;学期考核成绩有三门不及格者,不准补考直接令退;或连同以前各学期,经一次补考仍有三门不及格者令其退学。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学校逐渐认识到,严格的教学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教学常规为基础。于是从1987年9月开始,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教学管理,自下而上地提出具有本校特点的教学常规草案,经几番讨论,制定出包括备课、讲课、作业、考试、设计等内容的9项49条《教学常规》,并组织教师切实贯彻执行。后来又组织制定了《教学管理常规》。学校坚持贯彻这两个“常规”,并严格检查落实情况,为从严治校打下良好基础。学校在坚持从严治校的同时,注意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情。“从严”并不是单纯管卡压,而是要把严格执行纪律与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从严”以自觉为基础;执纪从严必须立足于“帮”,并要做到奖惩及时,宽严相济。

1987年8月底,学校在学期工作意见中对“从严治校”作过这样的诠释:“强调从严治校,是指工作、学习、纪律要严明;治校、治学要严谨;工作效率要提高。”并在学期工作主要任务中提出要“从严治学,培养适应性强、质量较高的应用型人才”,“要调动教师从严治学的积极性、自觉性”。1988年4月,唐山大学、唐山市业余工学院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周瑞同志作了题为《深化改革办出特色,为唐山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提到“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教育观念;在大会关于校长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强调:“为了保证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全校教职工必须坚定不渝地认真贯彻‘从严、求实、团结、进取’的八字校风,从严治校,从严执教,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1991年10月,唐山市高校关于“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两严工作现场会在唐山大学召开,唐山大学作了题为《坚决贯彻两严方针,精心培养合格人才》的经验介绍,教务处、学生处、机械系等部门的相关经验也在会上作了交流。此后,学校继续坚持贯彻两严方针,强调要在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看到不足,继续努力,把两严方针落到实处,在师生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见《唐山学院校志(1956-2006)》。。

四、结语

唐山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高校,曾经开创了唐山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成为唐山市大专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唐山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3月,唐山高等专科学校与唐山市职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三校实质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唐山学院。同年6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唐山建材工业学校实质性并入唐山学院。2014年12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实质性并入唐山学院。2015年1月,经唐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唐山市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实质性并入唐山学院。唐山学院正朝着建设具有显著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我们在向国内外学习最新的大学理念、办学模式与管理方略的同时,要继承和发扬本校优秀的办学传统。唐山大学的办学传统与特色是一笔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它对当前唐山学院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认真研究和总结当年唐山大学的办学经验,继续发扬“从严、求实、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对形成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邹艳梅,魏占学,华玉.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的办学历程及历史贡献[J].唐山学院学报,2014(4):1-5.

(责任编校:夏玉玲)

The Formation of the School-Running Trad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ngshan College: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chool-Running History of Tangshan University

ZOU Yan-mei,WEI Zhan-xue,HUA Yu

(Tangshan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review the history of the former Tangshan University,and summarize its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It will b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for the formation of new school-running philosoph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ngshan University to inherit and carry on the excellent school-running traditions of the former Tangshan University.Key Words:Tangshan University;school-running tradition;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Tangshan College

作者简介:邹艳梅(1975-),女,河北乐亭人,副研究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城市文化、信息资源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16)01-0042-05

DOI:10.16160/j.cnki.tsxyxb.2016.01.007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
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及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建设一流水准的国际化外国语学校
“灵动课堂”:推开“晓塘文化”的第一扇门
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报告
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的误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