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缶”部字研究

2016-02-14 10:24重庆李璐言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象形体例

重庆 李璐言



《说文解字》“缶”部字研究

重庆李璐言

【摘要】本文从编排体例,解说体例,分类,重文及传承和消亡情况几个方面对《说文解字》中的“缶”部字进行探究。通过对“缶”部字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让读者对“缶”部字有更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说文解字》“缶”部字分类解说体例

一、引言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从成书之日开始就被称为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全书十四卷,加上叙目共十五卷,收录正篆9353个,重文(异体字)1163个,解说用字133441个 。其作者许慎首创部首编排体例,对汉字的整理、规范、研究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说文》 中540个部首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成果主要是各部字的分类、重文以及传承文化等几个方面。如苏庆红《‘说文’女字部研究》、刘瑞岗《‘说文解字’辵部字研究》、赵芳媛《‘说文’示部神灵祭祀类语词命名理据研究》以及肖潇《‘说文’邑部姓氏用字阐释》。可以说在对《说文》部首字的研究中,前人探索的方向非常全面,但在诸多研究中,对《说文》“缶”部字的研究却极为少见,无论是对“缶”部字编排体例的分析还是分类方面的研究都尚显不足,故本文拟以《说文》“缶”部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

二、《说文》“缶”部字分析

1.“缶”部字的编排体例

缶,《说文》:“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節謌。象形。凡缶之属皆从缶。方九切。”“缶”部字的编排顺序是先编排部首字,然后是其他字。“缶”是其部中字的形旁。“缶”部字的排序原则总体上市以类相从,先实后虚,如下: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節謌。

匋:瓦器也。

罌:缶也。

罃:備火,長頸缾也。

缸:瓦也。

缺:器破也。

罅:裂也。

罄:器中空也。

罊:器中盡也。

缿:受錢器也。

罐:器也。

2.“缶“部字的解说体例

(1)解说字义的方法

1.义训

义训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作为解释词来解释被解释词。 在“缶”部字中主要有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解说字义和以共名释别名两类。如下:

罌:缶也。

以共名释别名:匋:瓦器也。

缸:瓦也。

罐:器也。

2.义界

义界就是用下定义的方式或用描写的方式来解释被解释的词。 在“缶”部字中也主要是下定义式和描写式两种解说方式。

缺:器破也。

罅:裂也。

罄:器中空也。

罊:器中盡也。

罃:備火,長頸缾也。

缿:受錢器也。

(2)解说字音的方式

1.反切注音法

反切注音法式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缶”部中二十二个字均有反切注音。例如,:瓦器也。从缶或聲。于逼切。

2.读若某,又音,读与某某同

匋:瓦器也。从缶包省聲。古者昆吾作匋案史篇。读与缶同。徒刀切。

缿:受錢器也。从缶后聲。古以瓦今以竹。大口切又胡講切。

3.其他解说的方法

“缶”部字除以上几种解说方式外,还有其他一些解说方式,包括凡某之属皆从某,某某曰以及引用书证解说三种,例如: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節謌。象形。凡缶之属皆从缶。方九切。

罄:器中空也。从缶殸聲。古文磬字。诗云缾之罄矣。苦定切。

(3)“缶”部字的分类

1.造字法分类

“六书”是汉字学最早的构型理论,是中国古代学者通过分析汉字构型提出来的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六书”下的定义是“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其中前四种属于造字之法,也就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

《说文》“缶”部字按造字法分类主要包括两类,分别是:

象形: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節謌。象形。凡缶之属皆从缶。方九切。

2.按意义分类

“缶”部字按意义划分可大概分为器具和器具状态两种类型。如下:

器具类共16个,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節謌。

匋:瓦器也。

罌:缶也。

罃:備火,長頸缾也。

缸:瓦也。

缿:受錢器也。

罐:器也。

缺:器破也。

罅:裂也。

罄:器中空也。

罊:器中盡也。

(4)重文

《说文.缶部》里“文二十一,重一”,“文一,新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文》“缶”部字里一共二十二个字,一个重文也就是一个异体字。

《段注》 :易井卦辭曰。羸其甁。左傳衞孫蒯飮馬於重丘。毀其甁。按甁亦呼缶。左傳具綆缶。此缶之小者。从缶。幷聲。薄經切。十一部。

按:“缾”和“甁”是形旁不同,意义相同的异体字。

(5)“缶”部字的传承和消亡

汉字的意义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主要变化方式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缶”字部和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相关“缶”部字进行比较,整理出“缶”部字现在的使用情况。

1.传承到现在的“缶”部字

古今词义相同

《说文》“缶”部字中现今还有很多仍在使用,并且意义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字由于意义和其他字相同,到现今已经并用做一字,下面将详细说明。

缶:《说文》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節謌。

《现汉》 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有陶制的也有铜制的。古代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

匋:《说文》瓦器也。

《现汉》用陶土烧制的器皿。

《段注》小缶也。按方言曰。瓿甊,甖也。自關而西,晉之舊都,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其中者謂之瓿甊。又曰。缶謂之瓿㼴。許意缶罌一物也。故云瓿,小缶也。卽楊之中者謂之瓿甊也。从缶。㕻聲。蒲切。廣韵薄侯切。四部。

《现汉》小瓮,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

《段注》:易井卦辭曰。羸其甁。左傳衞孫蒯飮馬於重丘。毀其甁。按甁亦呼缶。左傳具綆缶。此缶之小者。从缶。幷聲。薄經切。十一部。

按:现今“缾”同“甁”

《现汉》:瓶子

《段注》汲缾也。丼下曰。外象構?形。其罋也。井爻辭曰。甕敝漏。按缾罋之本義爲汲器。經傳所載不獨汲水者偁缾罋也。許云汲缾。分別言之。許固謂缾不專用汲矣。俗作甕。从缶。雝聲。烏貢切。九部。

《现汉》 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

罄:《说文》器中空也。

《现汉》尽,空。

缿:《说文》受錢器也。

《现汉》古代储钱或投受函件的器物,入口小,像扑满,有的像竹筒。

古今词义变化

“缶”部字词义的变化主要有缩小,扩大,转移三种。

罌:《说文》缶也。

《现汉》小口大肚的瓶子

罃:《说文》備火,長頸缾也。

《现汉》同“罌”

缸:《说文》瓦也。

《现汉》盛东西的器物,一般底小口大,有陶,瓷,搪瓷,玻璃等各种质料的。形状像缸的器物。

缺:《说文》器破也。

《现汉》缺乏,短少。残破,残缺。旧时指官职的空额,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

罅:《说文》裂也。

《现汉》缝隙。

罐:《说文》器也。

《现汉》罐子。 煤矿装煤用的斗车。

2.已经消亡的“缶”部字

三、结语

以上分别从编排体例,解说体例,分类,重文,以及传承和消亡情况这四个方面对《说文》中“缶”部字进行了分析,以后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对说文中其他的部首进行分析和整理,不仅可以更好的了解这部文字学经典,还可以为更深入的部首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怀源 孙银.《汉语文字学通论》[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2]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2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象形体例
《说文解字》“象形”辨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象形数字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