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幽默的语言特征

2016-02-14 10:24齐齐哈尔姜云霞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言特征三毛

齐齐哈尔 姜云霞



论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幽默的语言特征

齐齐哈尔姜云霞

【摘要】巴金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在《撒哈拉说的沙漠》中,没有刻意雕刻的作品结构,缺少虚构的故事情节,但是这种艺术结构上的随意性并没有减少三毛作品上的感染力,她用清新瑰丽、诙谐幽默的语言书写了对大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全人类的广博的爱。

【关键词】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特征

三毛用通俗易懂的词语来真诚的陈述她在撒哈拉的感受和经历。正如《芳邻》里可以看到三毛对无耻的邻居用庸俗的话语叱喝:“快找出来还我,你这个混蛋!”,这样的对话风格跟《论语》里孔子的用词有相似之处。林语堂在《论孔子的幽默》中说过:“《论语》一书,有很多孔子的人情味。要明白《论语》的意味,须先明白孔子对门人说的话,很多事燕居闲适的话,老实话,率真话,不打算对外人说的话,脱口而出的话,幽默自得话,甚至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 总而言之,是孔子与门人私下对谈的实录。最可宝贵的,使我们复见孔子的真面目,就是这些半真半假,雍容自得的实录,由这些闲谈实录,可以想见孔子的真性格。…孔子骂人也真不少。今之从政者何如,孔子说,‘噫,斗莦之人,何足算也。’‘斗莦’是乘米器,就是说‘那些饭桶算什么!’骂原壤‘老而不死的老贼’,骂了不足,枚举器棍子,打那蹲在地上的原壤的腿。骂再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很不客气,对门人表示他非常生气,不赞成再求替李氏聚剑。‘由也不得其死然。’骂子路不得好死。这些都是例。”

可见,三毛的叙述方式和论语的叙述方式有相似的地方,三毛的风格和孔子的风格一致,真实的描述和生动的语言让人明白他们在讲述真心真话,从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 其实,三毛也可以像其他作家一样可以充分发挥她高深的写作能力。但是三毛退一步选择用通俗的表达来更好的实现与读者的共鸣,其也是三毛对读者的关怀和爱。三毛的作品里,读者可以感受到她的用心关爱以及积极的为吸引读者而做的努力。 《撒哈拉的故事》刚发行的时候读者反应强烈,男女老小都要买着看。三毛《我的写作生活》里谦虚地说:“我的文字很浅,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就可以看,一直看到老先生,可是这并不代表文学上的价值,这绝对是两回事。”

散文家蒙田也曾说:“我嘛,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我们不能去怀疑三毛的语言能力,是因为看《流星雨》和《雨季再不来》等她的作品,就知道三毛从小爱读书,并且从来没有被退过稿子,充分证明了她的才华。三毛放弃了精彩的文字修饰,而选择简易易懂的文字是想用真心真话来表达自己的真实世界。 三毛的作品中,普遍的题材、易懂的语言特征十分明显,而令读者感到其独特魅力的关键是三毛的思维方式中的幽默。面对世间让人头疼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三毛用自己的思维转换成幽默。 林语堂《论幽默》中说:“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日趋顽固。”幽默是在人们生活中如“盐”一样的必需品,有了幽默,人们的生活变成更滋润。三毛的作品方方面面都隐藏着清淡的幽默。林先生又说:“中国真正幽默文学,应当由戏曲传奇小说小调中去找,犹如中国最好的诗文,亦当由戏曲、传奇、小说、小调中去找。”三毛的传奇《撒哈拉的故事》里不愉快或者危机的表达并不是消极的,而在三毛的笔下变成了清淡的幽默。《芳邻》里一个无耻的撒哈拉邻居随便拿三毛的东西非但不归还,还时常对三毛发脾气,三毛一再忍气吞声,机灵地说:“姑卡,你再去问问所有的邻居女人,我们这个家里,除了我的‘牙刷’和‘丈夫’之外,还有你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吗?她听了如梦初醒,连忙问:“你的牙刷是什么样子的?”林语堂还说过:“其实幽默与讽刺极近,却不定以讽刺为目的。讽刺每趋于酸腐,去其酸辣,而达到冲淡心境,使成幽默。欲求幽默,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之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太盛,读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以为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写此种幽默小品的人,于清淡之笔调之外,先必有独特之见解及人生之观察。”

这样不愉快的瞬间和矛盾,三毛用自己清淡的幽默,让人感到荒唐同时而有趣,同时提醒读者愉快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因此,《撒哈拉的故事》里的幽默从三毛自己独特的想法出发,让人感到荒唐和野蛮而搞笑,这是三毛式的幽默,是《撒哈拉的故事》中必不可缺的“盐”。

参考文献:

[1]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年 7 月版

[2]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年 7 月版

[3]三毛,流星雨[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年7 月版

[4]〔英国〕饱桑葵 著, 李超杰 朱锐译,个体的价值与命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版

[5] 巴金,巴金论创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年版

[6] 陆士清,透明的黄玫瑰-论三毛的散文创作(台湾文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语言特征三毛
我与《三毛流浪记》
犟牛“三毛”
我和“三毛”比童年
三毛:沙漠寻梦情未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黑人英语的语言特征
物流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娓娓道来的真诚
三毛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