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为“我”所用

2016-02-14 18:41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黄翠萍
早期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棒棒糖园本河水

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黄翠萍



让教材为“我”所用

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黄翠萍

鉴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教育部并没有像中小学那样规定幼儿园使用统一的教材。我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纲领性文件,结合我园实际,选择了由专家编撰的教材。但是,笔者发现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存在盲目迷信权威的现象,一味地照搬教材,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如何让教材为“我”所用?就这个问题,我们组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专题研讨,提升教师解读教材以及灵活、科学、有效选择和使用教材的能力。

教材的价值追问。我们首先带领教师一起思考教材的价值。通过讨论,教师们明白了开展任何教育活动,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教材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桥梁与纽带。教材中那些“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的内容才是适宜的。例如,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不少家长都做好了再生一个孩子的准备,但这给原本是独生子女的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少孩子出现了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常现象。我们意识到“我有弟弟妹妹了”这个主题活动,对于矫正幼儿不良心态,激发爱护弟弟妹妹的情感,培养强烈的责任感价值很大,因此,果断将这个主题内容安排到本学期的课程之中。

教材的灵活使用。有教师提出,既然国家没有统一教材,那么为何园里要订购教材呢?何不自己编制一套园本教材?我们引导教师认真学习了几套使用过的教材,大家认识到要编制一套好的教材并非易事,现有的各类教材是同行们在资深专家的带领下,根据一定的理论框架,再结合实践经验编撰而成,这说明任何教材都有其独特的立场与背景。教师得向厨师学习,挑选出“有营养价值的食材”,做成“色、香、味”俱全,且适合本班幼儿口味的“精美食物”,让幼儿饶有兴致地“吃”下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首先得提升辨识能力,善于吸收现有教材中的精华,敏锐发现教材中的问题和不足;其次要提升修改和重组水平,大胆地对原教材进行增添或删减,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宜本班孩子。以故事《甜津津的小河水》为例,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引导教师先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原教材设计成一次综合活动,当故事讲到“他觉得很难过”这句时,教师会停下来提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块棒棒糖的甜味也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到呢?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小熊吧!”最后教师会把大家引向一个设定的结论:“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里,河水变甜了。小鱼、螃蟹、乌龟都游来了,小熊高兴了。他想,原来和朋友一起分享,才是最快乐的事,棒棒糖也开心地跳起了舞。”接下来教师会给每个孩子提供一根棒棒糖和一杯水,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并提醒孩子用力搅拌,看会不会加快棒棒糖的溶化,然后各自品尝……

在讨论的过程中,李老师认为故事内容缺乏科学性。一块棒棒糖怎么可能让那么多的河水变甜?把明显有违科学的事情灌输给孩子,怎么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张教师觉得故事忽略了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倘若那块棒棒糖真的能让河水变甜,对于不喜欢吃糖的动物来说,河水岂不是受到污染了?教育孩子保护环境时,不是说不能往河里扔东西的吗……通过反复研讨,教师们达成了共识,决定将故事内容及教学过程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并在实践中反复实施,把评价的标准转向了幼儿的发展与变化上,直至形成最佳园本活动方案。

教材的园本积累。通过不断研讨与实践,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都得到了明显改善。集体备课时大家都自觉形成了吸收与批判意识,年级部长负责把修改并反复实施后形成的一个个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有机地融合到各个主题活动中,留给下一年继续使用。下一年各年级部的教师又会在年级部长的带领下,对已经修改过的教材进行又一轮实施,再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形成了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的园本课程。

猜你喜欢
棒棒糖园本河水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泾渭分明』的河水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情系卫河水
清清河水映菊乡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棒棒糖
摔倒后,地上还有根棒棒糖
神奇的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