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策”并进,提高幼儿餐点自助的能力

2016-02-14 18:41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助餐厅餐点用餐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方 慧



“五策”并进,提高幼儿餐点自助的能力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方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健康领域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一目标,并提出教育建议:“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要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在《指南》精神指导下,我园对幼儿的餐点活动进行改革,从由教师分发餐点的传统模式改变为幼儿餐点自助的模式,餐点自助内容包括幼儿自主取餐、添饭、文明进食以及餐后自主收拾整理餐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关于幼儿餐点自助的探索性实践是从大班开始,重点研究提高幼儿餐点自助能力的策略。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研究,提取并总结了以下五条主要策略,简称“五策”。

策略一:创设游戏情境——先模拟后实践

游戏情景可以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在餐点自助活动开展前,将幼儿应具有的有关餐点自助的关键经验,物化于相应游戏的情境和材料中,幼儿通过参与游戏和操作材料,从中慢慢积累并逐渐丰富这些经验,为开展餐点自助活动做好前期的经验准备。

1.公用角色游戏室的模拟

公用角色游戏室是指我园提供给所有班级共同使用的角色游戏室。在公用角色游戏室里,我们设置了一个固定的角色区——自助餐厅。自助餐厅中设置了取餐区、就餐区和盥洗区。在取餐区我们提供数量充足、大小适宜、使用方便的取餐工具、餐盘,以及各种模拟食物;在就餐区我们提供足量的桌椅、餐巾等。游戏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自助餐厅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通过讨论,幼儿明确了自助餐厅游戏的玩法是:自取餐具-→自取主食-→自取菜品-→自取汤类-→文明进餐-→收拾整理餐具-→漱口、擦嘴;游戏规则是:按排队顺序取餐,取餐时使用公共取餐工具,适量取餐不浪费食物,荤菜和素菜都要取,安静就餐,保持环境整洁等。在幼儿明确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才正式开始游戏。游戏中教师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与要求,发现不符合游戏要求与规则的言行就及时提醒。游戏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导幼儿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幼儿的认识。

2.班级区域游戏的模拟

我园幼儿餐点丰富多样,有米饭、面条、饺子、牛奶、豆浆、糕点、水果等。不同食物的取餐工具也不同,有筷子、勺子、夹子、水壶等。为了增加幼儿使用取餐工具的机会,我们除了在公用游戏室设置自助餐厅外,还在班级的区域中创设了奶茶店、面包屋、小餐馆、水果吧等角色区,提供勺子、夹子、筷子、水壶等取餐工具,以及糕点、面条、青菜、水果等仿真食物,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探究各种取餐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通过反复操作夹面包、舀水果、捞面条等动作,逐渐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个月中,幼儿在公用游戏室玩自助餐厅游戏4~5次,获取了较为丰富的有关餐点自助的经验,为真实的餐点自助活动奠定了基础。

策略二:循序渐进式推进——从半自助到全自助

在幼儿进入真实的餐点自助活动后,我们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给他们一个慢慢转变和适应的过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推进餐点的自助活动。如活动初期,我们只要求幼儿操作一个简单的自助动作:舀。幼儿用勺子自助舀饭、舀面条和舀汤。经过一两周的实践,在幼儿对舀的动作较为熟练后,我们又要求他们操作两个自助取餐的动作:夹和端。幼儿自己夹面包、夹蛋糕,自己端汤走回座位。“夹”和“端”的动作对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给他们充分的探索时间与机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尝试。幼儿的“夹”和“端”技能较为熟练后,自信心也增强了。之后,我们再要求他们学习两个新自助进餐的动作技能:“倒”牛奶和“擦”桌子。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轻松地探究每一种取餐工具的使用方法,逐步掌握舀、夹、端、倒、擦等技巧,并且动作越来越熟练,手、脚、眼的协调能力也越来越好。此时,幼儿就可以从半自助用餐转变到全自助用餐了。

策略三:合理规划班级场地——创设舒适环境,帮助幼儿文明取餐、就餐

合理、舒适的自助用餐环境,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自助用餐行为。为了让幼儿能有序取餐和文明就餐,我们反复实验后在班级最为适宜的场所设置了幼儿的取餐区和就餐区。

1.巧妙利用空间

我园班级的幼儿人数较多,活动室的面积较小。为了不影响区角环境的设置,同时又便于幼儿的取餐和就餐,我们巧妙利用班级的空间,如将一些既宽敞又开放的区角作为幼儿的取餐区,将区角之间的分隔橱作为取餐桌。这样,一个班级中就有了几个取餐区,大大加快了幼儿取餐的速度。我们把餐桌分散地摆放在活动室的空地上,方便幼儿在取餐后能就近就餐。

2.设置规则标志

活动初期,幼儿取餐时出现了拥挤、碰撞等现象。为此,我们在地面上设置线条、箭头等标志,提示幼儿排队按序取餐,以及取餐后行走的路线。在标志的引导下,幼儿渐渐地养成良好的取餐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策略四:教师个别指导——关注个体差异,提供支持性帮助

班级内幼儿的动作发展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孩子能较快地掌握各种取餐技能,而能力弱的幼儿可能长时间都做不好一个动作,我们耐心而深入地观察每个幼儿取餐技能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指导。如对动作技能掌握较快的幼儿,我们引导他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做得快;对于动作技能发展较慢,容易产生为难、退缩情绪的幼儿,我们则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愿意尝试。同时,采用“幼儿做一半,教师帮一半”的方法,协助他们完成动作。如在“倒牛奶”的学习中,有位幼儿每次操作时都因不能及时停止“倒”的动作而使牛奶溢出杯外,这让他丧失了信心,不愿再尝试倒牛奶。教师发现后,鼓励他再尝试一次,并在他操作时手把手地教他“右手拿牛奶壶,左手扶杯子把,当杯中牛奶的高度与杯子把的顶端齐平时,就应该停止倒牛奶了”。经过教师的几次协助,该幼儿掌握了倒牛奶的动作技能,不仅能顺利地把牛奶盒里的牛奶倒入杯中,并且,倒牛奶成了他最喜欢做的事。

策略五:开展评选活动——增强幼儿自信,促进习惯养成

大班幼儿好强、好胜,喜欢竞争,我们利用这个年龄特点,组织开展“用餐明星”和“文明餐桌”等评选活动,以此激励幼儿学习自助用餐的技能和遵守用餐规则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在活动室的墙面设置“用餐明星”的光荣榜,上面有每位幼儿的照片。当幼儿通过努力掌握一种自助用餐的技能时,就在他的照片旁贴上一朵小花作为奖励,当小花达到一定数量后,他就是“用餐明星”了,可以得到一份小礼品。这种评比的过程虽然比较长,但却可以持续激发幼儿自主用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自助用餐的习惯。每周五我们开展“文明餐桌”的评选活动。“文明餐桌”当选的要求是在本周内,如果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做到按照规则自助取餐和文明就餐,这个小组就可以被评为“文明餐桌”,并在该组的餐桌上贴上形象生动可爱的标志。“文明餐桌”的评选,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升了自助用餐的能力。

猜你喜欢
自助餐厅餐点用餐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你永远别想吃垮一家自助餐厅
自助餐厅
我们的“魔法餐厅”
倡导科学保育 推行餐点自理——幼儿园餐点自理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用餐时间
幼儿园保育老师自主餐点管理策略
饿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