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致青春”导写

2016-02-15 16:57张善存
中学语文 2016年26期
关键词:乔布斯盖茨事例

张善存

命题作文“致青春”导写

张善存

【原创命题】

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的《青春》写道: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诗,不管何时去读,都能读出年轻的滋味,所以青春不会老去;有人说青春是一个驿站,不管谁从这里经过,都会稍纵即逝,大家都是过客,所以青春易老……青春到底是什么?

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以“致青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文体自选,不得抄袭或套作。

【写作指导】

形式上,这是一道材料式的命题作文,开放度比较大,几乎和青春有关的话题都可以“拿来”为文,似乎不存在写作的难度。但是,恰恰是这种容易写的作文写作者往往写不好,一则话题宽泛,不好驾驭,什么都可说,选择说什么就尤显得关键,这就看写作者的生活经历与个人感受了,写作角度的选取,写作素材的提炼,都考量着写作者的眼光与生活积累;二则“当局者迷”,正因为身在其中,反而如坠五里雾中,远不如旁观者清,自己的生活总感觉太平淡,无话可说,无事可记,这就更需要写作者具有一定的写作敏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还要学会梳理生活,打通生活与作文的绿色通道。

就“青春”这个话题而言,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样的青春、谁的青春,对青春做一个准确鲜明的定位,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象,而不是笼统的就青春而言;其次要说清楚,在我心中的青春是什么,为什么(能)在我心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情结等等,从中分析出前因后果来。

在审清这一题意的基础上,要着重考虑作文的文体特征了,既要明确“文体自选”的含义,又要选好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记叙文要围绕青春讲故事,故事的曲折性和细节的生动性必不可少;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论据的典型性和说理的逻辑性是突破平庸的关键。

【优秀习作】

致青春

高二(27)班邵雨晴

当你已经白发苍苍,回首人生之路,你会发现从旭日初升到西落,总有一段或耀眼、或黯淡。而那或耀眼、或黯淡的路程,将成为你永恒不灭的回忆。

革命先烈刘胡兰。她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女孩,正是姹紫嫣红的年纪,而她却死在敌人的铡刀下。十五岁的青春,正是一个人大好光阴的开始,而她的生命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被打碎在冬天肆虐而狂暴的冷风中。“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伟人对她至高无上的评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几十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她的故事仍被传诵着,成为众多爱国少年奋进的号角,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落泪。她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的青春也是永恒的。(用事例分析论证观点。)

一代伟人毛泽东。他已去世多年,仍是许多红色青年心中的“偶像”,他的青春被定格在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激情岁月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不可否认他是傲气的,而他的傲气,成就了他一生都无法泯灭的成就。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智斗官兵”“怒斥校长”的故事仍然被广为传颂。他的青春是狂放不羁的,他的青春流淌着独属于那个红色年代的革命热血,他的青春是不朽的。(学以致用,学过的课本事例其实是议论文写作素材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关键看你怎么用,是否想得起来。)

最美老师张丽莉。车开来的一刹那,她把学生推开,却永远失去了奔跑的机会。难道她的青春就此结束了吗?显而易见,没有。相反,她获得了太多的赞美与歌颂。她失去了双腿,却保全了两个孩子的生命。她的青春还在继续,在两个孩子的身上继续,在千千万万的老师身上继续,在每一个听过她故事的人身上继续……以后的路,她可能会走得很艰辛,但那又如何呢,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青春无悔”。她的青春有疼痛,有泪水,也有欢笑,有鼓励。她的青春是动人的。(恰当地运用紧扣时代脉搏的事例,便能让人眼前一亮,鲜活而有说服力,引人共鸣。)

青春里的失败落寞,青春里成功的喜悦,青春里第一次悸动,第一次冒险,第一次疯狂,第一次流泪,都将留在青春的记忆里,永恒,又美好。

青春太瘦,指缝太宽。不知不觉中,青春就已流逝不见。别把青春浪费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抓住时间。青春,是不朽的!(结尾比较自然,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点评]“青春不朽”是指曾经“或耀眼、或黯淡的路程”将成为永恒不灭的回忆。文章开篇这一定位简明而准确,并为下文张本。刘胡兰的故事代代流传,因为她将十五岁的青春定格在了革命事业的丰碑上,再辅以那句家喻户晓的评价,自然能唤起后人的记忆。伟人的名言后紧接着伟人的事迹,衔接得紧凑,行文自然流畅,而对毛泽东事例的评说以学过的诗词为主,巧妙生动,很能突出主题,同时显示出学以致用的能力。他们的青春虽然是历史记忆,但永不磨灭,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例则是时代的记忆,同样不朽,只因为“她的青春还在继续,在两个孩子的身上继续,在千千万万的老师身上继续”,这一见解深刻独到,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主题的内涵,丰富了文章的思想意义。结尾再次点题,简洁明了。

致青春

高二(27)班王道昌

青春是一个时间段,在它逝去的时候会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呢?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时间也一样,青春终会消逝。(开门见山,观点鲜明。议论文的开头无须太绕,提出问题是关键。)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及要“立足国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课程建设与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监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些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

人有生老病死,青春也一样,终将逝去。不要总是说青春不朽,那都是不可取的,又有谁会永远活在青春时期呢?不,没有,就像年纪大的人在做一件事情感到疲惫时会发出:人老了,比不上青春小伙子的时候了。人总会成长,总会经历一些事情,而青春只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段经历。(紧扣观点分析,结合事实说话,言简意赅。)

再想一想历史上的那些英雄人物: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姑且不论,单以我喜欢的秦叔宝、程咬金来看,年轻时他们的人生是多么辉煌,功业多么卓著,可当他们老了的时候,不也像个老汉一样在家中休养生息,再也无法重现青春的辉煌了。(英雄人物尚且如此,芸芸众生更是如此,此例简洁明快,分析得当。)

所以说,青春并不是不朽的,岁月无情,它终将会带走我们的青春,带领我们走向衰老和死亡。远去的人物不说了,想一想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篮球和足球运动员们,比如姚明、郝海东,他们不也是早就退役了吗?原因何在?是他们的技术不行还是经验不足?都不是!是因为青春已过去,他们已经不再适合做这种剧烈运动了。还有那些吃青春饭的演员们,更是各领风骚三五年,青春已过,风光不再。(由历史回到现实,拿身边的明星人物说事。)

所以说,青春是会消逝的,它悄悄地来到你的身边,又悄悄地离你而去,它不会常伴你,无论你多么渴望。

也有人会说:现在年纪大了,但我仍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气,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请注意,那只是好像,那只是说明你在青春时期沉淀了些东西,相对延长了自己生命的活力,使自己的青春更具有意义。但并不意味着不朽,它终将离你而去。(举例分析与道理说明相结合,彼此呼应,可谓有理有据。)

现在有些人总以为青春是永不磨灭的,好像没有尽头似的。这种想法现在看来真是可笑,就如掩耳盗铃。要用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不要总想着青春不灭,长长远远等一系列事件。即便像有人说的那样:趁着青春在,要赶紧挥霍小青春。不正好说明青春是会消逝的吗?(以退为进,从反面再深入一层,分析问题更显周密。)

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青春也会随着它的冲刷而逐渐流逝,直至消逝得无影无踪。青春终会消逝,认识到我们青春的特性并不可怕,更不必悲观。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赶紧行动起来,利用这有限的青春去做无限的事情,尽量延长自己的青春。有道是,即便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我也应挖掘生命的深度。这样,才不至于白来地球转一圈。(文章结尾落脚到珍惜光阴、奋发有为的题旨上来,显然是对观点的深化,自然也就解决了“怎么样”的问题。简明有力,显示出写作者的清醒认知。)

[点评]与上一篇文章截然不同,本文作者认为“青春终会消逝”,因为“青春是一个时间段”。既然是一个时间段,就不可能永恒,因为任何人都是特定时间的产物,连时间都会过去,何况区区两万多日的人生?作者从现实出发,从自己对人生的观察理解立论,先拿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说事,英雄尚且不可阻挡地老去,何况芸芸众生?再拿我们身边的明星人物分析,谁不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呢?“青春已过,风光不再”,乃人之常情。面对青春的流逝,我们大可不必自欺欺人,但也没必要因此悲观失望,正因为“青春终会消逝”,所以应当加倍珍惜光阴,有所作为——文章结尾落脚于此,虽不能说翻出了新意,却也令人为之一振,而且结构上首尾呼应,境界大开,文章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致青春

高二(28)班魏亚茹

弹指一挥间,时光悄然而逝。但随之腐朽的是我们的肉体,而青春却不属于时间的管辖!(说“青春却不属于时间的管辖”,很有见地,也很能吸引读者。)

有句话说得好——“人定胜天”,青春亦是如此,它是凋零,抑或永存,取决于你自己,而非天地,你可以让它经久不朽!也可以让它在弹指间灰飞烟灭。

世界著名手机品牌“苹果”。它创造了手机行业的神话,引领着整个产业的方向。它的地位是任何手机品牌都不能动摇的!而它,诞生于青春时代的史蒂芬·乔布斯之手。

处于青春时期的乔布斯对自己的想法是十分执着的。而他正凭着这份执着和自己青春的一腔热血,建立了“苹果”帝国。从软件到硬件,一直到世界第一台智能手机的问世。他一直都坚持着自己的理念——极致的体验。

在乔布斯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说:“‘苹果’是我的生命,其中寄托着我的灵魂!”对,“苹果”中寄托着他的灵魂,他的执着和他的青春!甚至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苹果”依然坚持着他的青春。让他的青春经久不朽!(引述事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乔布斯的故事虽有很多讲法,但是这里用到了点子上,始终紧扣中心论点说事讲理,围绕“青春不朽”分析问题,很好地解决了“怎么样”的问题。)

反观国内。许多品牌一味地跟风抄袭“苹果”,可他们却没有抄到“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在于创新”这一精髓!所以,在他们忘记自己的理念、原则和设计的那一刻,他们的青春就已经腐朽至灰飞烟灭。(一外一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论证,突出主题,和青春联系起来,很恰当。)

和乔布斯处于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个人的青春和他一样不朽。那就是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

微软的崛起可以说是神话,短短几十年,便一跃成为IT界的顶尖存在。而盖茨的青春在微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人们还沉浸于”磁盘操作系统”的时代。为了培养人们的操作习惯,占领市场。盖茨凭着青春的那股热血,毅然决定推出还不成熟的“视窗操作系统”,而在当时,这可以说是自杀一样的举动,可他还是这样做了。并且凭着他的热血和那一丝运气,他成功了!而时至今日,微软仍然保持着当年盖茨的那一份精神。收购诺基亚,推出Windows8,无疑都体现出盖茨的青春,他的青春寄托于微软中而不朽!(盖茨的事例与乔布斯的事例同类,可以换个不一样的,再进一步说理更好。不过两个事例都紧扣青春的话题说事,而且一详一略,这种处理方式是可取的,举例不可平均用力,要有详有略,相得益彰。)

青春的不朽是自己铸造的,坚持自己,青春便如越王剑一般,千年可不锈,万年仍刃敌!(结尾简洁有力,有豹尾之势,照应开篇,结构完整。)

[点评]“腐朽的是我们的肉体,而青春却不属于时间的管辖”,这一看法鲜明有理,随之以一段文字作进一步阐述,说“凋零,抑或永存,取决于你自己”,这就使观点更加鲜明,而且更有见地。史蒂芬·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事例家喻户晓,与青春的话题相衔接,从中窥出青春的意义与不朽在于创造这一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知的道理上来,见解独到。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中间再拿国内情形做比,揭示出“中国制造”的不足所在,可谓一语中的,击中了我们时代快速发展的脚踵所在。所以本文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时评性的语言,带给人的启示和触动也显而易见。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乔布斯盖茨事例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书虫来袭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
改变乔布斯的一句话
解读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