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检测临床分析

2016-02-16 00:05王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溃疡胃炎

王岩

·技术应用·

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检测临床分析

王岩

目的 探讨血清PG Ⅱ、PG Ⅰ的含量与胃癌的关系,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线索参考。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型的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胃癌患者、胃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 Ⅰ和PG Ⅱ的含量,比较差异。结果 和正常人相比,胃溃疡患者的PG Ⅰ稍微升高,而PG Ⅱ明显升高;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PG Ⅰ明显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 Ⅰ水平下降;胃癌患者的PG Ⅰ显著降低,PG Ⅱ变化不显著,但是PGⅠ/PG Ⅱ显著下降。结论 对胃癌患者检测PG Ⅰ、PG Ⅱ含量的变化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癌;胃蛋白酶;临床诊断

胃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结构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一般胃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而早期有70%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早对其进行相关的诊断对于胃癌有重要的意义。胃癌的检查一直以来都依赖于胃镜,但是近期发现血清胃蛋白酶(PG)的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胃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探究血清胃蛋白酶含量的检查对于胃癌患者早期诊断的相关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研究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60例为对照组,其均没有发现消化道、肝肾以及其他相关的脏器疾病;胃癌患者20例、胃溃疡患者3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2例。

1.2检测方法

均取以上检测人群的静脉血3 ml,然后进行离心分离,迅速的进行冷冻,并存放于-20℃中。用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PG Ⅰ、PG Ⅱ含量[2]。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统计分析我们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版实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两组数据相互比较后,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人群中PG Ⅰ的含量平均为(54.2±15.2)μg/L,而PGⅡ为(22.7±11.3)μg/L,PG Ⅰ/PG Ⅱ为(3.3±2.0)。胃溃疡患者的PG Ⅰ(64.2±21.7)μg/L,而PG Ⅱ为(33.7±14.5)μg/L,因此胃溃疡患者的PG Ⅰ稍微升高(P<0.05),而PG Ⅱ明显升高(P<0.01);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PG Ⅰ为(80.3±30.2)μg/L,因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PG Ⅱ为(27.5±11.0)μg/L,变化不显著(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 Ⅰ为(46.0±10.0)μg/L,与正常人群相比水平下降(P<0.05);胃癌患者的PG Ⅰ为(30.0±15.4)μg/L,与正常人群相比显著降低(P<0.01),PG Ⅱ为(23.7±11.9)μg/L,与正常人群变化不显著(P>0.05),但是PG Ⅰ/PG Ⅱ为(1.9±1.0),与正常人群相比下降(P<0.05);除了胃癌患者的PG Ⅰ/PG Ⅱ与正常人群有差异外,其余人群与正常人群的PG Ⅰ/PG Ⅱ均无差异。

3 讨论

为蛋白酶原是一种为蛋白酶的前提,而PG Ⅰ主要来自于胃底腺的主细胞以及颈粘液细胞的分泌,而PG Ⅱ来自于幽门腺以及十二指肠腺。生产出来的酶原大部分会直接进入胃腔但是也有小部分进入血液,因此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他们的存在。血清中含量的PG Ⅰ和PG Ⅱ正常值是不一样的[3-4]。

血清中的胃蛋白酶的含量可以直接反应胃黏膜的功能,由于胃癌患者的胃黏膜分泌功能会下降,所以检测到血清的PGI 就会下降。此外,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由于胃黏膜的主细胞会丢失,其血清中的PG I也会下降,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点。而胃癌中的PG II含量变化不明显,这可能与分泌胃黏膜细胞分布比较广等因素有关,使PG Ⅰ/PG Ⅱ的水平下降。

以前对于胃癌主要是依赖内窥镜和病理活检来证实,但是以上的方法缺乏实验室的诊断方法,虽然可以为胃液和大便隐血提供些许证据,但是阳性率还是比较低,这也是导致胃癌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5-6]。在本次的临床检测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各种胃相关疾病的PGI与正常人群相比均有变化,而只有胃癌中PG Ⅰ/PGⅡ与正常人群相比是下降的,从而提示在以后的检查中如果发现PGI水平发生变化,要进一步检查患者的PG Ⅰ/PG Ⅱ水平,如果发现该比值降低,就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给予对症治疗防止癌症的进一步发展[7-9]。

综上所述,对胃癌患者检测PG Ⅰ、PG Ⅱ含量的变化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陈国斌,黄蔚,蔡关珠.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在老年胃癌及其胃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2):5-6.

[2]黄永珍.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3013-3014.

[3]周琼.黄鳍鲷和鳜鱼胃蛋白酶原的分离纯化与酶的性质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07:55-56.

[4]李中琦,王敏.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03,18(3):249-250.

[5]王文慧.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癌[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5):412-414.

[6]黄映芳,彭孝纬,何利平,等.胃癌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比较[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6,11(2):61-63.

[7]林惠忠.胃蛋白酶原及其亚群与CA72-4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D].青岛:青岛大学,2005:55-56.

[8]朱新影.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癌及其它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D].长沙:中南大学,2007:33-34.

[9]亓校荣.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在多种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173.

Clinical Analysis of Detection of Serum Pepsinoge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ANG Yan Clinical Laboratory,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entral Hospital,Shenyang Liaoning 110006,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PG II,PG I and gastric cancer,and to provide clues for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provide clues for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Methods The content of PG I and PG II in normal persons,gastric cancer patients,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duodenal ulcer and chronic atrophicgastritis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subjects,PG I was sligh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while PG I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G I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PG I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PG I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and the change of PG II was not significant,but PG I / PG II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PG I and PG II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have very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ncer,Pepsin,Clinical diagnosis

R446.1

A

1674-9308(2016)23-002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3.017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6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溃疡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