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厚积薄发 博观约取

2016-02-17 10:33肖力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南开命题高三

肖力

近段时间我们全市高三师生听到最多的词是“适应”。何来适应?皆因改变。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南开高三的想法与做法,谈谈新高考的改变与适应,半期的成绩与成长和家长的想法与做法。

一、新高考:改变和适应

2016年新高考命题由地方收归教育部,很多地区都面临考卷内容和结构的改变,让新进全国卷省(市、区)的考生和家长都非常关注。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开了很多有关适应的研讨会,讨论如何去适应,又该怎么去备考?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谁去适应?

在适应2016年高考命题变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想到谁要适应?我认为,新高考模式下适应的主体是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现在各校很多年轻的老师自己当年就是参加地方卷的高考,大学毕业以后进来教学生应考地方卷,这些老师以前在教学中没有或很少用过全国卷,所以老师们更应研究全国卷的差异,并传达给学生。然后才是学生、家长的适应。本届高三应届学生没有经历过地方卷,没有差异对比;他们高三复习时只需参照地方卷,重建国考新坐标,适应国考新评价。

其次,怎样适应和适应什么?

由于改变带来的差异,学校的教学围绕差异进行,在教学安排上突出差异,在平时练习中体现差异,任命题测试时对照差异,在话语体系里研究差异。

在教学安排上,我们突出阶段侧重和学科顺序。全国卷强调命题考核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我们就首先抓基础要求、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和基本能力。其次,在学科顺序上,我们突出综合学科的适应。学校让语、数、外学科作出阶段调整,在自习辅导和课后答疑上为综合学科让步。新的高考,要求备学科在不同阶段发力,南开讲团队精神,为了学生,为了安排更为科学高效,我们自习辅导和考前指导安排更为入格,体现了南开老师的奉献精神,本届高三更凸显了——为了科学委屈了学科,为了大我委屈了小我。

自习辅导答疑学校安排除了有传统意义上的门诊(让科任老师在办公室等待学生解答问题)外,还有安排学科老师进班巡诊,让学科老师和班主任都多陪伴学生,观察学生,主动走近学生,激发学生问题,让师生们有更多的交流和陪伴。

在考试命题时,平时练习和月考命题一定要对照全国卷的差异;复习课课堂里要摈弃地方卷的话语体系,研究全国卷的“腔调”,课堂教学从说“方言”改说“普通话”。

在资源配置上,各省(市、区)考试院也会帮助考生适应全国卷。比如我们重庆市,重庆市考试院积累了十多年自主命题的经验,重庆的自主命题也是在国家考试中心的指导下命制而成的。多年的命题使得重庆市考试院储备了一批命题专家,原来因为地方自主命题,他们不能出面指导高三学生备考,现在他们没有高考命题任务,可以动员起来,按照完整的高考全国卷命题结构来命制适应性试题,让重庆考生适应全国卷的考法。预计2016年会有两次适应性考试。第一次参考,同学们不要在乎自己会考出什么水平,各个学校之间也不进行统计和比较,关键在于适应。第二次考试将更接近高考,这个时候各个学校都会有数据统计,由学校进行分析,让各个学校看到差距,争取进步的空间。政府重视、学校配合,一定能够帮助我们高三的孩子们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新认识:成绩与成长

学校的月考和半期考试,跟高考确实有目标和任务的不同,作为南开中学,我们主要诊断问题,力求做到《道德经》里讲到的测试“致虚极”,考后“守静笃”。我们在命题教师大会上对校内阶段考试的命题有四个指向:

1.为勤奋送去鼓励。那些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的考生,应该在考试上体现出成绩的进步。

2.为进步留足空间。不要让孩子轻易得到满分,全国命题考试后,更不能以2015年的成绩为参照,平常的考试要比高考增加一定的难度,不要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天花板,不要让高考成为教学的天花板。高考是你经历了懂、会、对三个阶段,就会接近满分,而我们的目标要超越高考。

3.为逆袭提供机会。一次考试始终要考虑一些聪明灵活的孩子能因考试的不确定和灵活性,展示他的临场能力。每次考试有些科目有些题目让孩子觉得难受,这是平时考试的目的之一,就是磨炼他们的心理,为那些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能够有机会逆袭成为黑马,让有潜力的学生有一次成功登顶的机会。

4.为高考探索方向。也就是说每次考试都使学生适应,无论是考试环境、还是考试难度,一步一步接近真实的高考。

我们的高三会面临大大小小的考试,这些考试就像一次一次的考前演练,我们要将考试和我们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因为南开追求的是不功利的成绩,我们高考追求目标:整体优秀,拔尖显著,素质全面,特长突出。学生毕业收获的不仅是高考,更多的是经历高三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意志磨练,学会顺境的克制和逆境的坚韧,收获的是幸福人生的方法。

对高三成绩增长的看法,我借用三本书的书名谈谈高三成绩增长的规律,让我们理解和体会孩子的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四大因素制约起飞

第一本书是《经济增长的阶段》,作者考察了世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把经济增长分为六个阶段,从传统社会经过创造起飞前的条件,到起飞和走向成熟社会。我要借鉴经济发展起飞阶段的四个条件:

1.投资率高。高三的成绩增长也是如此,依然是投入要大,勤奋是一种时间投入。新高考的竞争,表面上是投入时间长短的竞争,实质是赋予时间的内容的竞争。在这场时间的竞争中,南开中学并没有随大流,我们在时间投入的长度肯定比不上很多中学,但是我们可以在投入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时间的管理上下工夫,最终赢在投入的效率。

2.要有成长领先的部门。同理,学生成绩增长的重要保障就是我们的优势学科。优势学科可以稳定成绩,还可以引导我们思考未来基于学科兴趣和学科特长的专业选择。

3.科技发明的应用。经济增长得益于科技进步,高三学业进步也依赖于学习方法,科学的学法是成绩起飞的保证。

4.适宜的环境。环境在高三学习中就是好的氛围,要高三师生共同营造。

同学们在目前遇到的问题就是积累不厚、博观不够,约取不会,这三个问题制约了同学们成绩的增长。考试和复习就是厚积薄发,薄到一张试卷用一年的时间去积累;高考命题无非就是博观约取,知宗用妙。命题的老师肯定积累很厚,在命题时又只能选取很少,我们同学现在还没有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所以这本书的书名,就是让我们能够耐心地努力并相信自己的付出会有回报,因为成绩的起飞往往就在意想不到的一刻发生了。

第二阶段:认识到自己的极限

第二本书是1972年三个经济学家合著的《增长的极限》,给当时资本主义的持续增长泼了冷水。他们认为因为资源禀赋有限,环境的制约,创新的制约,就是物理学中的过冲或过载,都会让经济增长达到极限。对于我们来说,任何学习成绩增长都可能会遇到天花板,这个极限就让我们冷静下来一用自身的现有条件来定义我们自己的成功,用多元智能理论来看待自己的成功,把成绩的成功在人生成功比重很大的负担降下来,我们可能心态会好一些。因为即便是相同努力,结果仍然是有差异的。有的同学还是觉得不服气,用功的时间差不多,但是有的同学确实考得比我好,这个时候更要沉得住气,因为在这个阶段因为各种因素,甚至是运气,都有可能促成了某一次考得好,要学会等待和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第三阶段:厚积薄发

又过了十年还有一本书《没有极限的增长》。这本书极力强调技术进步可以改变单一增长模式,从依赖资源到依靠创新。学习也是如此,创新的方法结合情绪管理和志趣激励可以让我们突破瓶颈,达到我们能够到达的顶峰。

三、家长角色: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高三学情座谈会上,孩子们想给家长提的建议归纳起来的是“三多”:多倾听,多沟通,多肯定。家长普遍的问题是和孩子交流时走不下神坛,放不下身段,成不了朋友。孔子早在《论语》中告诉我们:“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晦。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简而言之,就是言语少过失,行为少后悔,和孩子相处就问题不大了。孩子有压力,有时就想吐吐槽,他们也不指望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权当他们的情绪垃圾箱而已。但家长确有想像医生一样,既治身体又治心理。其实,即使是医生,也像美国著名医生在他的墓志铭中所说,医生也只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抚慰”,我们何不松手放手直至目送呢?南开的高三,我们提出有一种付出叫陪伴。教师如此,家长如此。管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太上,下知有之”,就是孩子在需要我们的时候觉得我们都在。有我们物理与心理的陪伴,孩子们就能挺过一切困难,顺利爬坡上坎。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南开命题高三
高三·共鸣篇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我是爱南开的
我把高三写成诗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汪东波张智勇等人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