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对耕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

2016-02-19 04:07唐逊
乡村科技 2016年27期
关键词:经营权耕地城镇化

唐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农村城镇化对耕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

唐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实现耕地规模经营,有助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而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耕地规模经营显然受到了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对农村城镇化对耕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以期推动农村耕地管理顺利实现规模经营。

农村城镇化;耕地规模经营;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受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耕地的规模经营逐渐得到实现。加强农村城镇化对耕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耕地规模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积极寻求对策解决这些问题。而通过加强管理,则能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有效流转,进而通过发展耕地规模经营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1 农村城镇化对耕地规模经营的影响

1.1 对耕地规模经营的积极影响

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农田保护制度的实施和征地成本的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从而为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提供了保障。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乡镇企业,所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脱离耕地,使农村耕地的劳均占有量得到了提高。因为在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村集体将重新分配承包耕地,从而为扩大耕地经营规模提供机会。

一方面,根据政府部门的统计计算,一个城镇人口需占80~100 m2土地,一个农村居民则需要占用100~160 m2土地。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将会有更多农村居民迁入城镇,从而使更多的土地得以被腾出。而通过对空心村或农村宅基地进行整理,则能使城镇扩张占用耕地得到弥补。针对宅基地较大的地方,则可以通过整理得到比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还要多的复垦耕地。完成对这些耕地的整理,则有利于推进耕地规模经营。

另一方面,按照国家要求,新增建设用地需要缴纳较高的有偿使用费用和耕地复垦费用。在这一要求得到实施的背景下,农村耕地征用费用将成倍增长,从而导致用地大户对耕地的需求得到有效的限制[1]。而随着农田保护制度及用途管理制度的实施,耕地减少的势头则得到了进一步遏制,进而为耕地的规模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耕地规模经营将受到积极影响。

1.2 对耕地规模经营的不良影响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农民虽然放弃耕地选择进城务工,但却并未将土地交由村政府进行统一管理,以至于这些耕地遭到了粗放利用。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以至于导致不少农民选择半年为农、半年为工,进而导致耕地生产力不断下降[2]。在这一背景下,很多进城农民仍然保留土地承包权,并进行二轮承包手续的办理。在农民进城务工后,这些土地就遭到了荒废,或以较低价格转包他人,进而不少地区出现了大量荒芜耕地。而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则会导致土地规模经营遭到阻碍。

其次,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农村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所以农村耕地急需实现规模经营。面对这一压力,农村耕地出现了掠夺经营情况,以至于引起了农村耕地退化,继而不利于实现耕地的规模经营。所谓的掠夺经营,就是进行耕地的过度利用,以至于耕地质量及生产潜力不断下降。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农民也开始产生效益意识和经济意识,并开始寻求增产方法,却忽视了耕地的保养,以至于耕地逐步退化。而大面积耕地的隐形流失,则将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因此将给耕地的规模经营带来阻碍。

最后,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染也将逐渐加重,从而导致土壤受到严重伤害。而农作物生长与土壤中的有害元素有关,比如土壤中铅的含量如果达到2 000 mg/kg,大豆和水稻产量就会减产90%以上。但随着越来越多城镇企业的建立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会有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排放至耕地。如果未能经过达标处理,其中有害物质就会进入耕地,并慢慢沉积,直至超出土壤容纳能力。此外,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缺乏环保意识,并未加强农村水土保护[3]。而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则将导致耕地出现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壤沙化、保水能力减弱和根层土壤变薄等问题,继而导致耕地生产力不断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给耕地的规模经营带来不良影响,

2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加强耕地规模经营的对策

2.1 加强土地流转宣传引导

在农村城镇化背景下,想要加强耕地规模经营需要加强土地流转的宣传引导。具体来讲,就是需要加强土地流转宣传工作,以确保进城农民能够遵循自愿、有偿原则依法进行土地承包权的转让。想要达成这一目标,政府部门还要加大《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力度,并进行正面引导,以便使农民能够认识到土地流转的优越性,进而更好地配合政府实现耕地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并实现农民增收,进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2.2 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

为使耕地承包经营权得到集中,村政府还应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广土地入股方式,以便为农民以入股形式进行土地经营权转让,进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集中。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进行租赁、转包、互换等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的推广,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途径,并达成集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目标。比如采取互换方式,就可以通过互换土地经营权实现耕地连片经营,进而实现耕地规模经营。但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土地顺利流转,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规范和完善,确保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而乡镇政府则要通过备案加强合同管理。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过程中,乡政府需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相关工作,从而使农民可以全权委托政府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而使农民的后顾之忧得到解除,并选择最适合的规模承包经营者。

2.3 取消城乡分割户籍管制

目前,农民进城后之所以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是由于城乡户口限制仍然未被取消,以至于城乡隔离仍然存在。所以,想要真正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还要取消城乡分割户籍管制,以确保农民能够合法融入城镇生活。在此基础上,农村人口才能得到实质性减少,并且进城农民才能放心进行长期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进而实现耕地规模经营[4]。此外,取消城乡分割户籍制度,也能使耕地规模经营者安心经营,进而有助于实现耕地的规模经营。

2.4 加强规模经营主体选聘

想要加强耕地规模经营,政府部门还应做好规模经营主体的选择。首先,经营主体应具有市场经济意识,能够抵抗来自于国内外市场的经营风险,并且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超前经营,以便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经营主体应具有质量意识,能够掌握国内外农产品质量标准,从而为进军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经营主体应具有一定法律意识,能够依法保护消费者利益和自身权益[5]。其次,经营主体应具有承包经营能力,不仅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手段,还要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工具,并且能够拥有先进的农产品检测工具。再者,经营主体可以是农村种植专业户,也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或工商企业,并且具备合格经营者条件。

2.5 实施耕地健康管理制度

为给耕地规模经营打下良好基础,各地政府还应实施耕地健康管理制度。具体来讲,就是应该加强耕地绿色养护工程建设,以确保耕地产能稳定。为达成这一目标,各地政府还应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排放控制,并加强当地水土流失保护,以实现绿色生产[6]。针对已经遭受污染的耕地,需要结合耕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整治方案,并杜绝污染源,以便使耕地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此外,针对已经遭到严重污染的耕地,应遵循边修复、边利用原则进行修复规划的制定,并加强农产品产地及流向的管理。

3 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城镇化不仅会给耕地规模经营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采取加强土地流转宣传引导,取消城乡分割户籍管制等多种管理措施,以便尽快实现耕地的规模经营。

[1]孔祥智,刘同山.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历史、挑战与选择[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4):78-133.

[2]崔林娜,王富喜.山东省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对耕地资源的影响及对策[J].广东土地科学,2013(5):34-41.

[3]王成超,杨玉盛.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1(11):1362-1367.

[4]郭贯成,丁晨曦.土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规模报酬影响的量化研究——基于江苏省盐城市、徐州市的实证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16(2):202-214.

[5]刘旭晔.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2):20-27,55,158.

[6]刘涛.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城镇化的思考——基于城镇化研究文献和河南省城镇化数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7-54.

F323

A

1674-7909(2016)27-75-2

猜你喜欢
经营权耕地城镇化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时节
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研究
民法典物权编应如何完善土地经营权?
家乡的城镇化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