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块芬芳的窖泥

2016-02-22 02:21草漭
当代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沧州杂技好人

草漭

“嗯,对!路见不平一声吼,沧州人急公好义,敢于两肋插刀!”电话里传来何香久饱满爽快的应答,嗓音里透出沧州汉子的几分豪爽粗犷,“老人倒了在沧州不存在扶不扶的问题,先扶起来再说。没有人绕着走。扶以前没有什么更多的考虑和想法,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文化自觉。粘上你了可能他生活真有困难真有问题,过不下去我就帮帮他,理所应当,没什么大不了的……”

何香久,沧州市文联主席,一位著作等身的沧州文化名人。时下正在饶阳乡下忙着电视连续剧《耿长锁》的拍摄工作。忙里偷闲,他和笔者讨论了沧州好人现象和沧州好人文化的历史基因等问题。下面是谈话的扩展、引申和细化。

沧州古城1400岁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生成了沧州好人文化的环境基础。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它东临渤海,西接保定,北靠京津,南通齐鲁,远及沪杭。它地处冀中平原东部,海拔在2—17米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西部是太行山山前冲积扇缘的一部分,中部是由黄河、漳河、滹沱河、唐河等河流冲积形成的广阔平原,东部为渤海潮汐堆积形成的滨海海积湖积平原。京杭大运河纵贯沧州七个市县,境内全长253公里,约达京杭大运河的1/7。沧州还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内城市。

这座拥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始建于北魏年间。部分地区古属幽州兖州,西周属青州,春秋战国为燕、齐、晋、赵等国地域,三国属魏国,唐属河北道,元属中书省河间路,明清属直隶省河间府。民国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改属河北省。抗战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1949年为河北省沧县专区。1993年地市合并为沧州市。由于历史上战争等原因,沧州人口流动较大、构成丰富,满蒙回苗藏等少数民族达46个之多。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为沧州文化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生成了沧州好人文化的环境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人之城的绚烂之花就是在这样丰沃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

盘古开天  毛氏传诗

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濡染奠定了沧州人的道德基调。

地域文化是指经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特定地域里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沧州与山东阡陌相连,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勤奋进取、平和仁义、匡复社会失序精神的影响。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海运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沧州地域文化。

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盘古的遗迹群,就在沧州青县的盘古乡盘古村。沧州河间是“《诗经》文化”的源传地。西汉“毛诗学”的创立者毛亨毛苌对《诗经》起了“续绝世”的作用。孔子删定《诗经》后传给了子夏,子夏传给了曾申—李克—孟仲子—根牟子—荀卿,荀卿传给毛亨。毛亨避乱携书从鲁地一路仓惶北上,最后来到荒僻的武垣县(今河间市)居住下来,隐姓埋名,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亲口传授给侄子毛苌。河间献王刘德秉承“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理念积极倡导传播儒学,进一步丰富了沧州的人文道德基础。

沧州历代众多的义士名人对沧州地域文化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包括战国时悬壶济世,救治了许多平民百姓的名医“扁鹊”;唐代爱国忧民的地理学家贾耽;元曲大家马致远;编纂中国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的清代文人纪晓岚;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立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创办两湖书院,筹办卢汉铁路的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还有率部驰骋疆场,身经大小战斗五六百次,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民族英雄马本斋等。此外,这块热土还诞生了荀慧生、王蒙、裴艳玲等一代文化艺术大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濡染奠定了沧州人的道德基调,多种文化的汇聚融合丰富了沧州地域文化的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为好人之城的形成提供了人文基础。

武术之乡  镖不喊沧

武术杂技文化熔铸了沧州人担当自强、重诺守信的性格。

乾隆《沧州志》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承平之世。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沧州人民自古就尚义任侠,淳朴刚直,勤劳勇敢。

沧州是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沧州的八极、六合、燕青、螳螂等武术门类达52种之多,占全国的40%。其一招一式都体现着中华文化中阴阳、方圆、天地、义理等源于儒、释、道的理念和意蕴。沧州武术的影响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名高业盛。镖业具有承诺、担当和责任的禀赋。沧州民间亦流行重诺尚义的风尚。过往的车船到沧州必扯下镖旗,悄然而行,以示对沧州的尊重。此谓“镖不喊沧”。

沧州还是全国著名的“杂技之乡”。古时每逢佳节“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士女喧阗,官不禁夜”。吴桥1500年前的古墓壁画上,就绘有倒立、肚顶、转碟、马术等杂技表演图象。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沧州耍玩意儿,人人会一手。在吴桥的村庄农舍,田间地头,街头院落,到处可以看到演练杂技的热闹场面。劳动工具或生活用具,都可以用作演练杂技的道具。从沧州走出的杂技名家遍布全国各地50多个杂技马戏艺术团。

尚武善技的武术杂技侠义文化熔铸了沧州人刚直正义、担当自强、重诺守信的文化性格。

千年运河  交通要冲

运河内海文化形成了沧州人合作包容、宽厚开阔的胸怀。

千年运河流淌不息,正是这条贯通南北的古代经济大动脉,使沧州成为大运河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最早开凿于三国时期。公元206年,曹魏为北征乌桓开凿平虏渠。公元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沧州境内的运河基础河段由此形成。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400万石漕粮经沧州运至北京。此外,还有大量瓷器、盐、煤等货物靠运河水路运输。沧州段从南向北计有桑园、连镇、东光、泊头、沧州、兴济、青县、流河等十几座码头。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运河才因水资源枯竭而失去航运能力。

沧州自古便是上京下卫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上世纪初至今渐渐形成了京沪、京九、朔黄、邯黄铁路及京沪高铁5条干线,以及京沪线、津汕线、大广线、沿海线、沧廊线、石黄线、保沧线及邯港线8条高速公路。这些交通大动脉也是一条条的文化传输带,使沧州的地缘文化较早接受了近代文化的浸染。交通运输、出海捕鱼培养了人们互助包容的协作精神,苍茫大海使人的胸怀更加开阔宽广。沧州人的豪爽宽厚、见义勇为应源于此。

总之,沧州好人文化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有着丰富而深广的历史基因。多基因的历史文化积淀,如同一块芬芳的窖泥。它们是活着的,是文化的“微生物黄金”。在今天国富民强,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必然散发出更为醉人的香气,彰显更为深沉的魅力。

沧州好人之城,因根深而叶茂。也将因传承和繁育的力量,而茁壮,而久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沧州杂技好人
高空杂技
[坏蛋联盟][The Bad Guys]好人唔易做
空中杂技师
沧州有海
西游新记
好人
老鼠演杂技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